7月29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引起了群众的广泛关注,多项条例让人们对家庭暴力有了更深的认知,一些看似正常的行为也被划归到了家暴范畴。今天大力嬷嬷就借着热度和各位家长说一说,90%的父母对孩子都犯过的家暴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起家暴,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暴力伤人。其实,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和法律的健全,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家暴不只会对身体有所伤害,对精神的摧残更甚,而很多家长对孩子看似正常的管教都已经进入了这个范畴。

堪比武力的语言伤害

堪比武力的语言伤害

没有孩子不被父母说教,很多家长都习惯用“打击式教育”方式来管教孩子,尤其是生气的时候,更喜欢说“狠话”,怎么解气怎么来。比如“你在这样,我就不要你了。”“你怎么干什么都不行?”“你怎么这么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家长根本意识不到,这样的语言已经构成暴力。正是这些不会在孩子身上留下伤痕的语言,给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和无法愈合的创伤,甚至毁掉了孩子的一生。它不仅会让孩子变得神经紧张、胆小、自卑、优柔寡断、没有安全感、暴躁,甚至还会形成某些心理障碍。

无声胜有声的“冷”伤害

无声胜有声的“冷”伤害

冷暴力不仅存在于婚姻关系,在亲子关系中也同样存在。父母喜欢用所谓“冷静”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做错事情,或者不如家长的意,有些家长会采用冷漠相对的方式,让孩子主动求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的不闻不问,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并不重要,进而产生挫败感和自我怀疑。性格会变得怪癖、自卑、孤僻、沉默寡言、难与人沟通,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也会出现暴躁、易怒的行为。而且冷暴力是一种会遗传的“疾病”,当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习惯了这种所谓的“沟通方式”,就很难用正常的情绪和方式与他人沟通。

无意识的侵犯同样伤人

无意识的侵犯同样伤人

朋友圈晒娃是很多父母的日常,从照片到成绩甚至是日常糗事,无一不是家长的朋友圈素材,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家长觉得自己是在“兜售”孩子的隐私,更别提发布前去征求孩子的同意。对家长来说,孩子是自己生的,哪有什么所谓的隐私?但在《办法》中,“散布隐私”被明确为家庭暴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人格逐步形成,孩子的“隐私”意识越来越强,逐渐有了羞耻心,会有不想让他人知晓的事情。当家长以开玩笑、发朋友圈的方式揭露孩子的“隐私”时,尽管无意,但一样会让孩子受到伤害。除此之外,这样的行为还会把孩子置身于危险当中,现在很多诈骗、拐卖孩子的事情就是通过这些途径,成功获取被害者信息,给孩子带来安全隐患。

此外,还需注意一点,《办法》中规定将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也归为是家庭暴力受害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各位父母不仅需要科学育儿,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家庭关系中更是应该谨言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