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何谓“山人”?
山人自有妙计”,这是三国时候诸葛亮爱说的一句话,在《收姜维》等戏曲中多次出现。
“山人”,原指山野之人,因为诸葛亮原来“躬耕陇亩,不求闻达与诸侯”,常年在山里居住,自称为“山人”。诸葛亮是高人,他读书多,计策妙,就连一步七个计策的周瑜也不是他的对手。与其说他是“山人”,不如说他是隐士。
真正的山野村夫有没有妙计呢?有!妙计不是读书人的专利,但凡是个聪明人,眉头一皱,也会计上心来,千万别小看“山人”。
02.痞子刘邦智退项羽
农民出身、浑身痞气的刘邦,曾经做过沛县泗水亭长,生性粗野、豪放,说他是个痞子、山人一点也不为过,就是这么一个人,奇思妙想多的很。
在刘、项相争中,有一次刘邦兵败,西楚霸王项羽一路追杀刘邦,追了好多天,刘邦也无法摆脱。那天刘邦突发奇想,想出了一个妙计:在大路上用糖写下了自己大大的名字。项羽追到这里,看到无数蚂蚁爬出一个刘邦的名字,以为他是天命所归,遂仰天长叹,不追了,刘邦由此脱险。
再后来,刘邦率大军把项羽赶到乌江,却没有给项羽任何机会,逼得项羽只能自刎而死,名门望族出身的项羽也不过如此,论计谋他始终不是刘邦的对手。刘邦从此走向成功,成为一代帝王,描绘了他一世的辉煌。
03.“田水”改为“吃水”,小秀才计策高明
谁说秀才百无一用?
清末年间,某地遇到旱灾,水源十分缺乏。山上有一路水源,东村要争,西村也要争,都想用来灌溉农田,双方各不相让,甚至为争水大打出手。两村争执不下,官司打到了县衙里。
东村人老实,递状子说这路“田水”对东村有多么的重要;西村的小秀才狡猾,不说“田水”,而是写成“吃水”,即饮用水。县官一看,吃水自然比田水紧要,就将这路水断给了西村。一个字,一路水,真是厉害。
秀才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最基层,也是读书人的俗称。俗语说:“秀才当文书,字字推敲”,西村的小秀才聪明,懂得在文字上玩巧。
04.蛮弟弟替教书哥哥要回工资
一位教书先生,人很老实,替财主家教几个小孩读书。教到年底,财主想赖账,出了个计策,拿三道题来考他,说要答出来才发工资:第一题是将大缸装入小缸,第二题是将屋子的地晒一晒太阳,第三题是说出财主脑袋的重量是几斤几两。教书先生一道题也答不出来,只好闷闷回家。
他种田的蛮弟弟得知后,自告奋勇跑去替他哥解这三道题。第一道题,他将财主家的大缸砸得粉碎,装入了小缸。东家大怒,去无可奈何;第二道题,弟弟爬上财主家屋顶,开始掀房瓦,财主大惊,讨饶说,这道题算是答出来了;第三道题,弟弟说财主的脑袋重六斤四两。财主问证据呢?弟弟拿了斧头直奔财主而去,要把头砍下来称一称是对还是错。当然了,财主自然要保命,结果是财主如数支付了教书哥哥的工资。
论知识,教书哥哥自然比种田弟弟多得多,论“蛮计策”,种田弟弟就高明多了。
05.结语:不按套路出牌,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般来说,读书多,知识多,计策自然也就多而妙。但有的读书人往往循规蹈矩,凡事按章程办,不能另辟蹊径,更不能急中生智,没有奇思妙想。
山野村夫未必就没有好计策。没读过什么书的人,往往不按套路出牌,像刘邦这样的人,他海阔天空,异想天开,想一出是一出,往往还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你还真想不到他会用什么计策来对付你呢,正所谓是“山人自有妙计”。
在现实生活中,要想成功,除了敢冲敢拼外,还要敢于打破规矩,突破旧思想、旧条规的束缚,多一点奇思妙想,以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