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八卦之心也是有的,而且绝不比我们差。不过他们略有尺度,不似现代人之关心隐私与吃穿。古人之八卦,针对文章。因中国古代提倡"文以载道",则论文之心,从未湮灭。

一般情况下,古人多爱论及前人之文,因为当时之文,人或相识,不便妄加议论。除非苏东坡这种才高八斗的大才子,自然可以指摘任何人的文章 。

历朝历代之中,宋人生活较为悠闲,也颇自由。宋无宵禁,所以夜市也很热闹。以前朝代,人们一日只吃两顿饭,宋改观了此局面,因为不宵禁,所以可以吃夜宵,进而习惯为一天三顿饭。这习俗,我们到现在也是保留的。

既然人的闲时间较多,又常聚集,则宋人的八卦议论也就多了。文人们相聚,甚至独处,都爱指摘前人之文。

譬如唐代大文豪韩愈,便被两宋文人,轮番议论。赞美者有之,贬低者也不少。赞者不乏溢美之词,贬者无情冷酷。轮番上阵,声势甚是浩大。这种现象,甚至一直持续到清代,文人们还是不放过韩愈。可见影响是非常大的。韩愈在古代,是时常上热搜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人们议论韩愈的原因

韩愈名气大,而且常有天才的创举。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中国传统讲究"文以载道",一般是先重视道的。但韩愈不同意,他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也就是文章之法,要跟所谓的"道"并重,不能光看"道"而不顾文。而且,韩愈极敢说话,不顾流俗,不怕笑侮敢说真话,所以人家说他狂。尤其《师说》一文,在当时影响巨大,因为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与当时主流意见对老师的认知是相悖的。

所以,韩愈的文章真率大胆,而且慷慨激昂,有忧愤之意。而且特别爱为人才说话。韩愈 特别看重人才。大诗人李贺,在应试的时候,因为忘记避讳而不被录取。因为李贺之父名李晋肃,"晋"与"进"同音,为了避讳,李贺便不得举进士。韩愈一是爱惜人才,二是对于这种古板的世俗不以为然,是他便"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专门写了一篇《讳辩》为李贺辩护。

韩愈是很能突破传统的,他的文章常常如此。形式多样,甚至"一人一样",比如祭河南张员外文》,茅坤就评为"奇崛"。姚范甚至以为"他人无此"。刘大櫆也说:"祭文退之独擅。"也就是韩愈非常善于写祭文,千古一人。至于他的文章,常如神龙万变,无所不可。

在各个方面上,韩愈的文超越了前辈,很少有人比得上。所以,韩愈还是一个思想家。这为后世人们议论他提供了很好的标的。

文人论韩愈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这是跟孔子一个庙的人,不上热搜都难。这种人,即便是死了,也是活在别人口中的。

实际上,韩愈活着的时候,就是文坛明星。主要不仅因他能写,且能创新。韩愈的创新,无处不在。譬如祭文,确实是韵文比较贴切合适,但韩愈《祭十二郎文》偏偏是散体,一千多年之后,曾国藩还摸着胡子说:祭文"究以用韵为宜",但"韩公如神龙万变,无所不可。"也就是说,别人学不来。

公元801年,韩愈辞官,在洛阳做家教。不知为何,一激动,写了一篇《师说》。这篇文章影响很大,另一个文豪柳宗元看到,写了一篇文章,为韩愈分辨。

柳宗元说:而今的世道,谁敢说自己是老师?但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胆气是不错的。但,"愈以是得狂名。"人家都会说韩愈太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韩愈确实狂,写文章追求"杀马特",不走寻常路。韩愈有一篇文章,叫《进学解》。就是"杀马特"路线,反正过去没人这样写,他偏这样写。神奇的是,此篇文章中,给我们留了十个以上的成语——"业精于勤"、"刮垢磨光"、"贪多务得"、"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投闲置散"、"提要钩玄"、"焚膏继晷"、"闳中肆外"、"啼饥号寒"等等。

这本事,不服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愈名篇《祭十二郎文》

韩愈崇尚孟子,孟子在诸子中,以好辩著称,就是嘴巴特能嘚吧,谁都敢怼,战国的诸侯王公,什么齐宣王之类,都被孟子怼得"顾左右而言他"。

大宋的"拗相公",王安石。也是崇尚孟子的,嘴巴也特能怼。王安石跟韩愈一样,尊崇孟子,于是一样的爱辩,孟子、韩愈、王安石,三人一脉相传的好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拗相公"王安石

两宋文人八卦韩愈,唯有王安石不仅贬低韩愈学术文章,连带着对韩愈立身行事也毫不客气的贬低,颇有点人身攻击的味道。

王安石说韩愈"好游戏,贪仕宦"。这是说韩愈的人身态度,贪恋功名。说韩愈"一能文狂生"。这是说你只会写点文字,狂什么!直斥性格。说韩愈"浑身俗骨,然临大事不放过,如谏迎佛骨,使王庭凑是也"。这是贬其文章。

但很多人认为,是王安石不服气欧阳修、程子(程颐)等人特别赞扬韩愈,"拗相公"自然是不服气的,本色尽显,全方位攻击韩愈。甚至,在他眼里,韩愈欧阳修的文章,都不入他眼。但也有人为他分辨,说安石并非有意。

有趣的是,自古以来,对韩愈颇有微词的,多半姓王。除了王半山(王安石)、王阳明之外,有名的姓王的,还有一个叫王逢原,说韩愈《示儿》等诗,沽名钓誉,被德所累。王得臣到处对人八卦,说韩愈《符读书城南》教别人家孩子取功名富贵,都是教坏人的反面教材。王若虚八卦说韩愈,不能平静处于贫穷。王世贞更狠,说韩愈根本不懂诗,乱写。("退之于诗,一无所解"。)

当然了,两宋文人八卦韩愈,还是以褒扬的居多。

欧阳修首当其冲,说:"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然其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

他还跟梅尧臣两人私下谈论,大力夸赞韩愈,说韩愈像一个善于驾驭千里马的人,通衢广陌,纵横驰逐,惟意所之……乃天下之至工也。

韩琦是为韩愈惋惜,认为韩愈是唐之名士,天下望以为相,而竟不用,每次八卦到此,都替他惋惜。

苏家父子,苏洵、苏轼、苏辙,三个人同出一辙的对韩愈五体投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

爷三聊天,苏洵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遑惑,而抑绝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

苏轼说:"爹说的极是!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唐代古文,皆是从韩愈开始的,子美(杜甫)的诗,退之的文,鲁公(颜真卿)的书,都是超级老大。退之只不过温丽靖深比陶渊明差点。但豪放奇险,天下独一无二。"

苏辙说:"爹爹哥哥说的极是。韩愈可比贾谊,昔者汉之贾谊,谈论俊美,止于诸侯相,而陈平之属,实为三公;唐之韩愈,词气磊落,终于京兆尹,而裴度之伦,实在相府。夫陈平、裴度未免谓之不文,而韩愈、贾生亦常悲于不遇。

"嗯,韩愈的诗,也不错,唐朝诗,韩愈杜甫最好,韩诗豪,杜诗雄。"

恰好秦观来了,也参与讨论。说得更激动——"韩愈太厉害了,文章有庄子列子之体察入微,挟苏秦张仪之能言善辩,有司马迁班固之采摘事实,猎屈原宋玉之英华,以《诗》《书》为本,以孔子为折中。以前无数作者,都比不上韩愈,以后的作者,也不会有胜过韩愈的,总而言之:未有如韩愈者也!"

谁都比不上韩愈,好在秦观的老师苏轼不见怪,并深以为然。

这还都是名人八卦,至于像科学家沈括,诗人黄庭坚等等,一大堆人,八卦起韩愈来,争先恐后,七嘴八舌。总之一句话,韩愈文才,如囊沙背水,惟韩信独能。

元明清也不曾停止八卦韩愈。有一个我们不太熟悉的人,叫李光地,此人在《康熙王朝》电视剧里出现较多,他甚至说,韩文公可以跟诸葛亮相比。

韩愈去世好几百年了,苏轼为其作碑文,怀念不已,称之为"百世师"。秦少游到处说,韩愈是诗文"集大成"者。有人特不服气,为了赌气,做《非韩》(说韩愈的不是)三十篇,吹毛求疵,义正词严的贬斥韩愈,但其中也不乏赞扬之处。比起王安石不遗余力的贬斥,算是好多了。

人红是非多,人有才,自然是非也多,自古如此。

王安石还写了两首八卦诗,说韩愈的——

《奉酬永叔见赠》
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
他日当能追孟子,终身安敢望韩公。
《秋怀》
柴门半掩扫鸟迹,独抱残编与神遇。
韩公既去岂能追,孟子有来还不拒。


一片酸溜溜的讽刺意味。(永叔,指欧阳修。)

但无论王安石们含蓄也罢,明斥也罢。韩愈都是听不见了,韩愈泉下自然也不在意。

人生在世,但求畅意自然,何必在乎他人之言。韩愈在时,有人说他文章好辩,好博进,好戏玩人。韩愈尊重起见,集中写书回答,文字中一片卿用卿法,但我行我素之意,豪侠之气未除,真率之相不掩。

如此韩愈,岂在乎多少人说他!

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