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丨果心 · 主播丨雪沐清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耻、敬畏、自律是人生的三件宝。

知耻是敬畏的开端,敬畏是自律的保障,自律是自由的源泉。

每个人都应有知耻之心、敬畏之心、自律之心,只有这样,做人才能堂堂正正,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自由究竟是什么 它可以是任何事物 因为它来自人类最最深处的渴望 自由是将选择权交给自己 同时也把对结果负责的责任交给了自己

中国文化中的自由观

儒家的自由观以孔子为代表。孔子力求通过「克己复礼」来达到「仁」的境界。所谓「仁」,既是一种道德的境界,也是一种自由的境界。

孔子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这段话形象地体现了道德与自由这两种境界的有机统一。

儒家强调通过「礼」的约束,来限制欲望,规范行为,以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在他们看来,道德修养的完成也就是自由境界的到来。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主张做人要「归」、要「返」、要「复」,一直回归到婴儿的状态,提出「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

所谓婴儿的状态亦即无知无识的状态,自然朴素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没有了机巧和纷争,当然也就摆脱了烦恼和痛苦,自然也就获得了自由。

佛教把世俗的生活视为苦海,认为「人性本净,为妄念故盖覆真如,离妄念,本性净」(慧能《坛经》)。

所以,主张个人通过禅定,做无心人、无求人、无事人,以脱离世俗的苦海,解除尘世的烦恼,去过一种「任性逍遥,随缘放旷」、「虚空无障碍,往来任纵横」的生活。

在禅语中,「自由」二字出现频率相当高,不少禅语所表达的都是人类对自由的要求与向往。

日本近代禅学大师铃木大拙说:

「禅是自由的——禅追求‘心’的自由,‘心’的自由是没有任何羁绊的。」

康德哲学的自由

自由是康德道德哲学的拱心石。

康德的自律概念正是以自由意志为前提的。

康德的「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启蒙,就是让每一个体成为自己的主人,在理智上自我思考,在道德上自我决断,在行动上自我选择,在后果上自我负责。发现你自己、把握你自己、为你自己选择的后果承担责任。

在康德式启蒙中,自由与责任密不可分,自由的连带方面是自我负责,承担起与你的自由选择相关的一切的责任。

换言之,自由的时代也是个人责任的时代,要自由就必须为自由选择的后果负责——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

自由: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多元、开放的世界,每个人的内心、境遇也在时刻变化着。即便先贤古哲们智慧地为自由作了各种阐释,但对于每一个生命而言,自由是自主的、具体的、相对的、千差万别的。

自由,其实是一种不同生命按照各自的轨道运行,达到平衡和谐境界的一种状态。自由不是只有一个轨迹,它有无数的轨迹。

自由其实是很多声音共同和谐构成一个巨大的生命交响乐。真正的自由是摆脱了各种束缚之后的一种平衡与和谐。

平衡与和谐来自哪里?

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认识到作为人的自主性。自由不是在对抗中产生的,而是在自主中产生的。要回归自主性,就要透过表象和欲望,向内认知和觉察自己的本心,学会包容、放下,便能找到实现自我平衡与和谐的路径。

始于知耻,明于敬畏,行于自律,达于自由。

做人,如此向着至高的人生境界踏实前行,每一步都是生命修行路上的最美风景。

你的人生路上是否也有这些迷人的风景?欢迎你留言给我们。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文章版权归本平台所有 转载请联系“正心正举”

正心正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