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国新办举行今年防汛救灾工作情况发布会。会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余勇表示,自今年3月28日入汛以来(截至8月12日),我国天气气候形势复杂,降雨时空分布十分不均,南方地区先后经历了20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暴雨致灾较重;北方进入雨季偏晚,降水总体偏多。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现场

余勇详细介绍了今年全国天气气候主要呈现的特点。

一是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长、雨量大。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9日入梅,比常年(6月14日)偏早5天;7月31日出梅,比常年(7月13日)偏晚18天;梅雨期共52天,较常年(29天)偏长23天。梅雨期平均降雨量753.9毫米,比常年(281 毫米)偏多168%,显著超过1998年(572. 4毫米)和2016年(584. 3毫米),为1961年以来最多。

二是部分县市降雨极端性强。四川芦山(425. 2毫米)、广西阳朔(327.7毫米)、浙江平湖(314.4毫米)、安徽金寨(309.5毫米)等32县(市)日降雨量突破当地历史纪录。入汛以来,累计降雨量最大为2187毫米(安徽黄山),最大日降雨量为538毫米(7月7日江西莲花山),最大小时降雨量为168毫米(5月22日02~03时广州黄埔大桥)。

三是北方进入雨季偏晚。7月28日,华北地区开始进入雨季,较常年(7月18日)偏晚10天。但进入“七上八下”以来,北方地区有75县(市)日降雨量达到极端气候事件检测标准,其中8县(市)突破当地历史纪录。

四是强对流天气频发。6月以来,我国出现28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北方地区共出现13次,华北、黄淮、东北地区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发。东北、华北局地出现11~12级的极端雷暴大风天气;7月31日,北京朝阳四元桥最大小时降雨量达107毫米;8月9日,内蒙古包头达茂旗遭受龙卷风袭击。

五是台风活动总体偏弱。今年以来,西太平洋及南海共生成6个台风(常年同期10个),其中3个登陆我国,较常年同期(3.5个)偏少。今年7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内没有一个台风生成,为1949年以来首次出现。台风强度也较常年偏弱,今年以来还没有强台风登陆我国。进入8月份,台风明显活跃。

红星新闻记者 赵倩 张炎良 北京报道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