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一家手机公司能在销量下滑后逆转重生,小米为什么可以?

“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

“没有任何一个成功是不冒风险的,直面风险,豁出去干”

“找人不是三顾茅庐,找人要三十次顾茅庐”

“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相信自己,一往无前”

小米 10 岁了。

雷军在小米十周年演讲中,用这五句话轻描淡写的带过了创业十年的激荡起伏。他在台上更多展示的是小米这10年让人骄傲的“结果”。

但结果背后,那些跌宕起伏、那些无数的生死时刻、那些销量下滑后如何逆转重生的细节,雷军提的并不多,只是说了句 “更多故事,都在这本《一往无前》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速读一遍之后,这本书给人的最大感受是“厚重”,这种厚重不仅来自 36 万字的故事叙述,更包含这些文字背后,所还原出故事发生的那些“危机”场面。

雷军在发布会里,把小米的成功简单归结为了一个公式,但在这本书中,才发现真相,到底是什么促使无数个“不可能”成为“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0 亿库存危机背后的故事

昨天在发布会过程中,雷军讲了很多故事,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如何吃掉10亿手机库存的故事了。

雷军特批的50万台小米4在印度市场滞销,这10亿库存的“大火”眼看就要烧起来了,于是,雷军紧急成立了“国际救火队”,有着丰富海外市场销售经验的宋涛,就是其中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军昨天在发布会里对如何“救火”这件事只是一带而过,但宋涛在《一往无前》里对“救火”的过程,描述的可谓是惊心动魄。

宋涛说:“那一个月三分之二的事件都是在飞机上过的,跟每一个代理商签合同的过程,都是一个独特的故事······”

比如,在巴基斯坦的谈判中,刚下飞机,就发现街上全部都是拿着 AK -47的军人,在卡拉奇他入住的酒店,从开车驶入到最终进酒店,要经历 3 道关卡,第 1 道关卡,保安要用排雷探测器检查车上有没有炸弹。据说,当地时不时就会有一些恐怖行动发生······

除了这种地域性的危机之外,在消库存的过程中,小米国际部还因为决策错误交了巨额学费。

比如,小米在巴西建立了自己的办公室,但建立之后,才发现巴西的税法及其复杂,电子商务成熟度远远不够,业务的推进也几乎为零,但办公室已经建成,各种花费也是越来越多,所以,当时团队决定撤掉巴西办公室。但别看这个办公室规模不大,如果要撤掉的话,需要按照当地的法律政策,给雇员支付高额的赔偿金。为了填这个大“坑”,小米团队花费非常多的金额,才关掉了巴西办公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的故事书里还提到很多,面对这些“不可能”,小米用“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誓死心态,化解了危机,把“不可能”前面的否定词,成功划掉了。

但有形的“魔”易挡,无形的“魔”难除,接下来要说的这个“不可能”变“可能”的故事,是关于“心魔”的。

2、8000 万销量带来的心魔

还记得之前那条“小米 5 年之内就将消失”的新闻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风云激荡的一年,竞争局势愈演愈烈。小米定下了全年 8000 万部手机的销售目标。

这个目标给整个市场带来了太多期许和注视。因此,小米的销售情况稍有下滑,网上就会出现一片关于小米的负面报道,有批评、质疑和诋毁,那条“5年内将消失”的微博预言也是充满了质疑和讽刺。

所以 8000 万销量这几个字,成了小米销售部那一年的”心魔“,负责销售运营的朱磊回忆那一年的11月时,用了“最惨烈”这3个字来形容。

小米早期的销售相对封闭,只在自己的网站做运营。直到2013年,小米才在天猫邀请下第一次参与淘宝“双十一”大战。销售团队迅速调整运营方向,开始了一场”硬仗“。

为了完成 8000 万销量这个目标,小米除了在自己的网站做销售外,从2015年开始,陆续把天猫、京东、苏宁的网店运营都做起来了。

2015 年的”双十一“大战中,OPPO 和 vivo 在线下的护城河越挖越深,线上崛起的品牌也都虎视眈眈。

为了赢销量,友商把线下渠道商集中起来,让他们从电商平台商规模下单。小米顿时压力巨大,随着品牌间的激烈角逐,小米和友商的排名一直交替上升。在最后半小时的巅峰对决中,小米拿出了杀手锏,决定为用户提供 50 元红包直接绝杀,这才最终锁定胜局。

这一年,销售团队不想输,卯足了劲朝着8000万销量奔跑,打过了一次次的手机战事。但在2016年1月15日年会上公布的2015小米销量成绩单,却离8000万销量差了一些——小米手机销量超 7000 万部。

“面对这样的成绩单,Are you OK? "

这个火爆的疑问句再一次被雷军提出来。但谁都没想到,雷军的回答竟然是:

“说实话,我不OK ”

其实,他的不“OK”并不是在否定 7000 万的销量,而是在否定团队的初心出了问题。用雷军的原话说就是:

“我们内心有心魔”

这个心魔到底是什么?

其实是一种对目标的执着。这种执着让整个团队把预期当成了任务,为了完成任务,每个人脸上都一点点失去笑容,换上去的是一堆堆冰冷的数字。这些数字让雷军开始重新思考“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心魔”虽然困住了团队,但也点醒了雷军。所以,2016 年,小米的战略调整为简简单单的 4 个字——开心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外人看来,这4 个字作为战略也未免太过随意,但只有经历过”心魔“的团队才知道,只有开心,才能有激情动力,也只有开心了,才有创造的灵感,小米同事开心,用户才能开心。

可”开心”的基调并没有迎来“开心”的 2016 年,相反,接下来一年发生的事情,让整个小米团队,都开心不起来。

3、三星与小米决裂,不再供应屏幕,小米供应链出现危机。

“小米一直在缺货”是小米给市场的第一印象。

这个印象背后的原因主要有 2 个,一个是小米的营销、创意一直非常领先,拉高了用户对小米新机的渴望,所以哪怕出货正常,都会给用户一种“得不到”的感觉。业界管这种方式叫“饥饿营销”,但小米并不是故意想玩这种套路,因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供应链。

2016 年3月开始,小米手机 5 遭遇严重产能不足,缺货问题竟然一直持续到了4月的“米粉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米内部此时也是有苦说不出,因为主动权不在内部,而是外部一笔高通的订单出现了延迟交付。这笔订单在高通的销售系统里,躺了一个月,没有被排进排产系统。

这是什么概念?这笔订单如果晚了一个月,那后续的生产都要因此延后。

后来排查问题才发现,不止是外部高通那边的疏漏,就连小米内部都没有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雷军开始意识到了问题的本质——手机团队的能力已经和小米体量不匹配了。

但就在研发周期被打乱、小米5旗舰手机遭遇延期等一系列问题出现的时候,一个更大的矛盾爆发了——三星公司决定不再给小米供应屏幕!

这个消息像一个能量极强的冲击波撞到了雷军头上,订单滞后发货都是小事,但供应链断了,后续生产怎么办?雷军开始马上调查这件事的起因。

结果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一次和供应商交流会上,三星半导体中国区一位高层带着团队和小米供应链团队见面,在现场演示PPT过程中,小米态度很差,三星也很强势,结果越说越激烈,最后直接拍了桌子。

这位三星高管走出小米办公室后,在愤怒中写了封邮件给总部,这封邮件带来的结果就是——三星决定不再向小米供应本来产能就极为有限的AMOLED屏幕。

三星是供应链的霸主,这在数码圈无人不知,三星不给供货,对于小米来说,无异一场重大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大一个难题摆在雷军面前,前—需要给供应商道歉,挽回供货,保证生产。后—要稳住军心,顾全公司大局。对于一个创始人来说,不仅要照顾的情绪也要面对需要解决的麻烦,可以说千头万绪。

“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飞到深圳去给你赔罪”,下一个周一的早上,雷军见到了这位合作多年的伙伴,中午饭局上喝光了 5 瓶红酒之后,三星高管情绪激动的还原了当天会场所受到的辱骂,雷军连忙拍着肩膀道歉:“是我们做得不对、我们做得不对······”

道歉饭局之后,雷军又联合了四位手机行业里有份量的朋友帮忙说话,这才勉强缓和了矛盾,但结局依然是,三星同意继续给小米供货了,可要等2年,因为2年内的订单都满了······

几个月前,大家还一起在15年的年会上,把“开心就好”定为战略。几个月后,小米和雷军就一同遭遇了差点让公司倒下的供应链危机。

每一年,小米和雷军都会从这些“不可能”变“可能”的故事中,学到教训,吸收到经验。

开心没错,但创业者内心强大也很重要。高管的既有利益、员工的责问挑战、内部纷繁复杂的声音、外部幸灾乐祸的嘲笑,这些都是创业者高光背后需要独自一人面对的一地鸡毛。

在开心背后,这些真实的痛苦,可能更宝贵。

写在最后:

相比其他人物或公司传记里的猛夸赞许,这本书更显真实。创业过程里踩坑的故事描述得要比鲜花掌声多得多。

从作者范海涛老师长达 390 天的创作时间可以看出原因。无论是作者、还是小米团队、或雷军本人,更希望这本书是一个真实的沉淀,作为商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记录,替小米见证生死时刻,给后人吸收经验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说中有一种生物,九头蛇怪,长着数不清的头,每次被砍掉一个头,就会重新长出两个头来。

读《一往无前》里那么多九死一生的故事后,越发觉得无论是书中的文字、还是小米这家公司,它就好像一个有情感的生命体一样,虽不如九头蛇怪那么夸张,但也着实被这些真实世界的痛苦训练出了快速复原的能力。

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反脆弱性”,外界环境越波动、越随机、越混乱,它不但不会受到伤害,反而能利用这种波动的环境茁壮成长。

《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说“反脆弱不是坚强,而是越挫越勇”,愿小米的下一个十年,继续带着这种韧性和不服输,一往无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中部分内容摘自书籍《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