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放牛娃

1935年4月,按照上级部署,粟总率挺进师来到浙江境内斋郎一带打游击,创建根据地,从战略上配合主力红军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油画:红军时期的粟总

斋郎是一个三县交界的小地方,崇山峻岭,林深草密,路险沟深。虽然红军打到自己老家来了,但蒋氏根本不把粟总放在眼里,只是命令福建、浙江两省保安团等杂牌力量尾追而来。他们从东北、正东和东南三个方向实行分进合击,准备一举吃掉挺进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粟总

当时的挺进师只有区区几百人,且经过长时间的急行军后疲惫不堪。在蒋氏眼里,粟总率领的这些部队根本没多少战斗力,于是只是安排保安团“追剿”,其中甚至还有自诩为刀枪不入的地主武装“大刀会”。粟总当然不会束手就擒。他带上几个参谋人员,穿山越岭,登上海拔高达1248米的主峰,仔细勘察地形,很快想到了一个破敌之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刀会”成员

苍山如海,松涛阵阵。粟总将部队埋伏在丛林深处,静静地等待敌军的到来。

4月28日早晨,山间的浓雾尚未散尽,漫山遍野的大刀会“神兵”出现了。他们认为红军不堪一击,披头散发,赤着上身,口念“秘诀”,争先恐后闯入挺进师的阵地。

他们不知道的是,之所以让他们打头阵,蒋氏并非好心地把“肥肉”送给他们,而是利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消耗红军有限的弹药,然后从容进兵,坐收渔翁之利。与蒋氏精锐嫡系部队对阵过多年的粟总,收拾“大刀会”算是小菜一碟。出击命令下达后,挺进师官兵如猛虎下山,三下五除二便将“大刀会”打得鬼哭狼嚎,腿长的人瞬间跑得无影无踪。

一天激战,挺进师大获全胜,打掉保安团500人。更让红军喜笑颜开的是,此战缴获了150多支长短枪,5挺轻重机枪,子弹万余发。浙江保安第一团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原计划一道合围挺进师的福建保安第二团顿时慌了手脚。他们知道红军不好对付,一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很快撤出了浙西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总随即开始着手在当地建立根据地。建立根据地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发动当地的穷苦老百姓,让饥寒交迫的穷苦百姓组织起来,成为红军的坚固靠山,这是当年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宝贵经验。粟总跟随主席多年,对这一经验领悟颇多。他将作战的各个纵队分散开来,要求各支队伍具备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打击敌两套本领。

粟总将挺进师编为4个纵队和两个独立支队,分配了各部队的具体任务:第4纵队留在浙闽边境活动,牵制敌人;第1、2纵队开辟基本区,建立根据地;其余则跟随师部北上,在浙赣路以南游击。然而,部队化整为零,粟总遇到了一个问题:挺进师的最早前身是苏区的红7军团,擅长的是正规野战,对分散乃至单个游击十分陌生,更没有发动群众的方法。

官兵们听说要分散行动,都面露难色,一百个不情愿。粟总想到了一个先易后难的办法。他让经验丰富的团级干部带小部队单独活动,约定会合的时间和地点。一次外出活动成功后,又将带队人员更换,部队再度细分,单独活动时间也逐渐延长。他们单独活动的次数多了后,生存能力果然大有长进,再也不畏惧小部队外出,群众工作也逐渐得心应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粟总和政委刘英又成功收编了一支青帮队伍,首领陈凤生等人加入了红军。这支队伍有近5000人,各个阶层,成员广泛,使挺进师的分散游击和群众工作有了更可靠的基础。

不到5个月,浙西南游击根据地便建立起来了,纵横百余公里,覆盖江山、浦城、龙泉、遂昌、松阳等五个县。根据地内部先后建立了临时苏维埃、群众武装和群众组织,星星之火再度燎原。红军挺进师也发展到近千人,扩编为5个纵队和2个独立支队,还有地方武装近千人,建立了军需物资供应站、军械修理所和伤病员休养所。粟总初步实现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不仅在浙江打出了一块地盘,建立了一个根据地,而且兵强马壮,站住了脚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年8月1日前夕,粟总这位当年南昌起义的参与者,还和刘英一道搞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行动,命令部队全面出击,缴枪扩军,攻城拔寨,收获颇丰。粟总与红军的名声一时名震浙江,蒋氏《东南日报》呼:“浙江素称平安之区,自粟、刘窜浙后,已波及全浙,且不亚于四川(张、徐)、江西(朱、毛)。”

将粟总与红4方面军的张、徐和红1方面军的毛、朱并列,足见粟总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