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文旅频道

【环球网文旅特约作者 米广弘】真正的读书人,最爱的地方必然是自己的书房,静静坐在其中,或以文明志,或以文寄情,或以文自勉。书房一世界,以书房中的一物一景起兴,抓取丰富的生活细节,将独特的内心世界娓娓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书房,中间一张书桌,上面摆着台灯、笔筒和各类工艺品。天气晴好时,有阳光从朝南的窗户照进来,在房间里形成黑白的剪影。每天晚上回到家中,进入书房便如野鸟回巢,如若不外出,就待在书房里读书、习字、创作、沉思,享受独属于自己的那份安静与舒适。在这个书房里,写出了诸多经典的文章和作品。

书房取名为“心居”,乃“我心居之处”。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文旅的保护与抢救,每当压力大时便会钻进书房,用手中的笔在心中苦苦探寻,试图拨开迷雾,穿越困惑,找到让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在我看来,作家的书房,正是作家最不设防的地方,因为你的一切想象、思想在书房里都是赤裸裸的,都要真诚地表达出来,读者不需要看一个虚假的字。同时,书房又是作家向外射子弹的战壕,是安顿心灵的地方,是诗情画意的佳地。

譬如在冯骥才的书房里,有许多陪伴了他很久的东西,如丁香尺、小药瓶、架上的书、拆信刀、皮烟盒、烛台、风铃、虎枕、老黄历等等。去年夏天,他写了77篇关于这些小东西的精妙短文,每篇皆是以物言志。在别人眼里,他们或许只是普通的玩意,但对冯骥才来说,每一个小物件背后都有着特殊的含义,或承载着友人的情谊,或记录了一段难忘的往事,或见证了人生重要的瞬间。后来,这些小短文被汇编成册,即《书房一世界》。

书房,作为一个异常独特的物质空间与纯粹自我的心灵天地,处处折射出作者隐秘的精神世界。对于作家,惟有在书房里才能真实地面对世界和面对自己。这里是安放自己心灵的地方,是自己精神的原点,有自己的定力。作家之特殊是有一间自己专用的房子,叫作书房。当然,有的作家没有,有的很小。很多人过去很长时间就没有,书房亦卧房,书桌亦餐桌,菜香混墨香,然而很温馨。现在条件好了,已然有了,房中堆满书籍文稿,静静坐在里边,如坐在自己的心里,任由一己自由地思考或天马行空地想象,天下大概只有书房里可以这样随心所欲,这是文人的一种特权。

孙犁先生书房的桌上放了一个天青色的瓷缸子,里面装着清水和十几个雨花石,每个石子都像他的文字一样,纯粹、透明,所有往来邮寄的信封都是用拆信刀拆开的,摞得整齐、有序。自己去过孙犁、冰心贾平凹等不少作家的书房,感到“作家的书房和人的气质、习惯、文风是一致的。那里的一切都是性格的外化,或者就是作家的化身,无不彰显着个性、气质、习惯、喜好、兴趣、审美。”确实如此,在名人的书房里,每一件东西都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记录了自己的阅读历史、写作习惯,甚至还包括独特的人生审美。于作家们而言,书房里是一个世界,一个自己的世界,亦是一个放得下整个世界的世界。只有回到书房,他们才会彻底将自己赤诚的心拿出来,让书房成为他们安顿心灵的处所,让自己能够更加真实地面对世界。

字里乾坤大,书中日月长。博尔赫斯曾经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那么对于作家,书房或许便是他们内心天堂的模样。古往今来,过去的书房相当于现在的书记办公室,日理万机,都是重地。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平凡人家,其实都喜欢每天走进书房的感觉。(作者:米广弘,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