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第一书记来俺们村,变化可大着哩。”如今,只要走进我市派驻第一书记任职村,最常听到的就是这句话。2012年以来,我市聚焦脱贫攻坚,共选派8275名优秀机关干部到4067个自然村任第一书记,实现了软弱涣散村、省定贫困村、扶贫工作重点村全覆盖。9年时间里,全市第一书记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展形象,充分彰显“第一”担当,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破解发展难题,为全市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

夯基础,建强脱贫堡垒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没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织,一个村庄的长远发展就无从谈起。兰山区柳青街道朱高村23年间先后更换11任村“两委”班子,党群、干群关系复杂。2018年,第一书记吴凤广任职后,从打造坚强有力的村班子入手,确定“党建引领、三抓一树”工作思路,班子由弱到强,村庄也实现了美丽蝶变。

党员是发动群众的纽带,起到“示范一人、带动一片”的效果。兰陵县向城镇卜楼村第一书记开辟“田园党建”模式,让“党员赛在农田、实绩亮在眼前”,充分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一期“蔬香门递”田园综合体项目就实现资产性收益68万元,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468户813人,带动贫困户实现年均户增收1400余元。

全市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始终把抓班子、育骨干、强队伍当作首要任务,期间共帮助新建党组172个,调整选配支部书记828名,培养后备干部1.1万名,新发展党员767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3万名,给所在村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壮经济,注入富民活水

村集体要发展,摸清家底是基础,盘活资源是关键。兰山区方城镇郭兴庄村是一个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协调争取资金1200余万元,成立了以村集体为主导,村集体、村民入股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兴办肉牛养殖场项目,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30余万元。

蒙阴县野店镇毛坪村四面环山,栽植苹果近万亩,年产苹果7500吨。第一书记到来后,深挖苹果产业优势,积极探索“电商平台+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趟出了强村富民的好路子。

派驻期间,全市第一书记抓资金、抓产业、抓项目,有效增加了所在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指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197个,招商引资50.5亿元,减少贫困人口21.5万名,为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惠民生,激发内生动力

“第一书记到来后,活跃了村庄,凝聚了民心。”这也是村民常说的一句话。兰陵县向城镇道口村第一书记驻村后,先后帮助建设了志愿服务站、沂蒙精神阅读角、文明实践广场、文明实践百姓讲堂、村史馆等,组织村民成立了服务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

市城投集团两位90后第一书记,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所在村的所有村民。不到两个月时间,就为村里争取了村村通工程、供水工程、水库加固工程、社区服务中心工程等4个项目,任职村还先后获得省级美丽乡村、省级森林村居等荣誉。

倡文明树新风,办实事惠民生。派驻期间,全市第一书记共修建村级办公场所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500余处,新建卫生室830个、学校643所、文体健身广场2779个,任职村群众不仅过上好日子,还活出了精气神。

树形象,凝聚磅礴力量

每到第一书记任职期满,村民们说的最多的是“感谢”,表达了对第一书记依依不舍的深情。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第一书记,两次主动申请担任第一书记,任期结束后,他撤点不撤心,累计回村百余次;河东区八湖镇付赤草坡村第一书记,主动实施整村拆迁改造,没请一天假,未发生一起信访事件;市统计局第一书记郭景昌三次“连任”第一书记,六年未请一次假。

党心换民心,黄土变成金。牢记初心使命,全市第一书记任职期间共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48.7万人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8041个,切实让任职村党员群众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温暖。特别是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全市第一书记同心战疫、捐款捐物,多方协调防疫物资,统筹抓好战“疫”战“贫”工作,在为民务实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临报融媒记者 周成刚 通讯员 孙孝建 梁雅芹

手机下载安装在临沂

来源:琅琊新闻网 原创 编辑: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