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广安市武胜县飞龙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丝画帘)之乡”;

2014年、2018年,武胜县分别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和“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称号;

2014年,飞龙竹丝画帘产品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展金奖”……

作为秦巴山区省定贫困县,武胜县不断创新“非遗 扶贫”模式,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对全县非遗资源进行系统梳理,重点选取覆盖面大、从业人员多、适于带动就业、有市场潜力的非遗项目,建立非遗扶贫就业基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商务无缝对接,让武胜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的同时,为脱贫攻坚开辟新道路,注入新活力。

截至目前,武胜县依托“武胜文化双绝”——武胜剪纸和飞龙竹丝画帘两个非遗项目,设立了剪纸传习基地2处、剪纸教学示范点5个、剪纸文化校园3所、剪纸特色文化站3处、剪纸文化社区2个和剪纸文化村落1个。同时,还建起了集生产、销售、展览、科研、交流培训于一体的飞龙竹丝画帘生产基地,这些来自民间的手艺绝活带动了更多贫困人口和当地农户脱贫致富,“非遗 扶贫”已成为该县扶贫“亮点”。

“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

助力群众脱贫增收

近日,记者走进武胜县飞龙镇卢山村的竹丝画帘展馆,看到手工艺人们正在专注地秀着竹丝画。据了解,竹丝画帘起源于清代中期,其工艺复杂、技术精湛,要经过抽丝、织帘、绘画、刺绣等72道工序,才能制成一幅幅格调高雅、精美绝伦的竹丝画帘。

“我们卢山村是‘中国竹丝画帘之乡’,竹丝画帘作为村上的旅游产品,很多游客来玩之后,都会买上一两幅回去当装饰品,或者赠送给亲朋好友。”飞龙镇卢山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华介绍说,为了实现竹丝画帘产业化,卢山村成立了竹丝画帘产业协会,实行“公司 农户”的生产模式,因户施策,动员当地群众参与旅游产品代工制作,赚取代工制作费用,并鼓励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广大贫困妇女积极学习技术,投身竹丝画帘生产。

目前,仅飞龙镇就有300多户贫困农户从事竹丝画帘生产。其生产的竹丝绣画帘、竹帘水彩画、竹丝屏风、丝绣手绢、丝绣围巾等曾经的“朝廷贡品”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美化家居、馈赠亲友、收藏留念的佳品,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我们每年光靠卖竹丝画帘就能赚十多万元。”张文华说,村子里的低收入人群和贫困户有了一技之长,并能有稳定的收入,实现了“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的飞跃转变。

不仅如此,借助“互联网 非遗 扶贫”新模式,武胜县强化“非遗 创意”、“非遗 网络”,将电商精准扶贫使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目标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生活化、时尚商品化、产业可持续化。积极建立武胜剪纸、飞龙竹丝画帘网上销售途径,在淘宝、京东、农村电商平台等商务平台建立店铺,做好流量推广,完善店铺信息,并及时更新数据。将“线下经济”变为“线上经济”,让武胜剪纸和飞龙竹丝画帘非遗项目在市场中重新焕发生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奔康。

截至目前,“非遗 扶贫”为该县贫困户就业收入平均每户增加1000元/月,解决社会就业人员500余人,有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实现就业增收,带动周边经济每年增长20%,周边百姓经济收入平均增加800元/月/人。

“单一传承”到“遍地开花”

扶贫扶志鱼渔双授

“非遗扶贫”是文化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和展览馆,让非遗与旅游充分结合,挖掘当地非遗资源,既推进了文化扶贫,又振兴了当地传统工艺。

近年来,武胜县不断挖掘和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扶志”和“扶智”作用,鼓励贫困户“以技为生”,摆脱“等、靠、要”思想,通过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培育传统工艺项目品牌,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采取订单生产、以销定产等多种形式,扩大销售传统工艺产品,鼓励和支持专门针对低收入人群和贫困户举办传统工艺展示交流活动,不仅让群众增收脱贫,也能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更能扶持培养当地的文化人才,探索出一条文化扶贫的新路子。

为进一步确保文化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武胜县还组织一批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带动作用和参与积极性高的非遗传承人、研培学员,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的“文化双绝五进”的非遗活动,激励困难群众“立志”脱贫,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美好的幸福生活。依托非遗传习基地,积极开展武胜剪纸和飞龙竹丝画帘非遗培训,从非遗传承人、研培学员中遴选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据武胜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武胜职业中专学校的剪纸传习基地,学习传统工艺的队伍不断壮大,参培的学生全部来自幼教专业,毕业后将直接面对农村孩子,可以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学习剪纸技艺,形成武胜非遗文化遍地开花的局面。

“手工艺品”变“文创产品”

文旅融合开辟脱贫新路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武胜县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的胡家大院剪纸传习基地,院内剪纸博览馆作品丰富精致,游客可以在现场体验剪纸乐趣,跟工艺匠人学习武胜剪纸的传统技艺,还可以在购物区购买自己喜欢的剪纸作品和剪纸工具。

“十二生肖”、“武胜民俗”、“剪纸扇子”,武胜剪纸精巧绝伦;竹丝屏风、丝绣手绢、丝绣围巾、丝绣旗袍,竹丝画帘栩栩如生……在武胜剪纸传习基地和飞龙竹丝画帘展览馆内,“武胜文化双绝”文创产品琳琅满目。随着文化与旅游的不断融合,非遗与旅游的牵手水到渠成,武胜剪纸和飞龙竹丝画帘均在国家级4A级景区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有了传习基地和展览馆。

“通过‘景区 政府 农户 市场’的帮扶模式,不仅实现了武胜剪纸和飞龙竹丝画帘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和‘推广性传承’,还带动周边低收入人群和贫困户就业,提高经济收入。”武胜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旅融合是开辟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近年来,武胜县积极探索“非遗 旅游”发展模式,将非遗植入旅游发展,用旅游发展来提升和展现非遗魅力,带动低收入人群和贫困户生产畅销的文创产品,让非遗动起来、活起来,为旅游发展注入新动力。

据统计,截至目前,武胜剪纸传习基地和飞龙竹丝画帘展馆的系列文创产品为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引入游客多达百万人次,创造旅游财政收入2.5万元,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更是带动了低收入人群和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大道,实现了文旅完美融合和百姓脱贫致富。(张施施)

来源: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