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杆子里出政权”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掌握了兵权,才能掌控主导权。光绪皇帝在与慈禧太后的权力斗争中,被全面KO,毫无胜算。下面,咱们来简单做个分析——

第一、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关系。光绪皇帝名爱新觉罗·载湉,生父醇亲王奕譞为咸丰帝奕詝的兄弟,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太后亲妹。而且光绪皇帝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娶了慈禧的侄女(即隆裕皇后),所以,光绪皇帝既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又是外甥,还是侄女婿。从这层复杂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重视伦理纲常、推崇孝道的当时,光绪皇帝处于绝对弱势,只能乖乖的叫慈禧一声“亲爸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物关系图

在家族关系中,慈禧太后是光绪皇帝的母后、婶婶、姨母,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拿捏的死死地,根本不能也不敢忤逆慈禧太后。在这一点上,慈禧太后KO光绪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照

第二、戊戌政变前双方实力对比。1894年甲午战争中清朝的惨败、对日割地赔款(《马关条约》),极大地刺激了清朝读书人的大国自尊,于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1300多名举子,联名上书(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存。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正式拉开帷幕。戊戌变法既是清朝统治阶级意欲变法图强,又是光绪皇帝试图借机培养“帝党”,夺取实权的努力。变法伊始,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后党”虽谈不上大力支持配合,但基本上也是“乐观其成”。然而,随着变法的深入,“帝后”两党矛盾日深,变法开始演变成“帝后”之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帝党”主要包括帝师翁同龢、康有为、杨锐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等。“后党”主要包括荣禄、刚毅、杨崇伊等。还有相当一部分汉臣保持中立,并不站队,如李鸿章等。当然少不了被传“两面三刀”的关键人物袁世凯。我们通过下图,来看下双方人员实力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帝党的首要人物是帝师翁同龢,他和杨深秀是有一定实权的骨干,其他人更多相当于“秘书”一类,毫无实权。最关键的是,没有谁掌控的有军权。只是一群书生,空有报国之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党的主要代表人物,多为实权派,直接掌握兵权。杨崇伊作为御史,参弹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并奏请慈禧太后“训政”,甚至废黜光绪皇帝。荣禄出生于世代军官家庭,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手握重兵,随时可以控制京畿之地。刚毅以刑部笔帖式出身,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山西巡抚、江苏巡抚、军机大臣兼礼部侍郎,可谓是封疆大吏、朝中重臣。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方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一方是纵横四海的强兵悍将,后党实力碾压,再次KO帝党。

再加上,翁同龢为人挟私报复,与李鸿章矛盾颇深,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实力派官员的支持。袁世凯深谙权术,洞察双方实力悬殊,投靠强者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说,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对抗,毫无胜算。如果是我,我会选择继续恭顺忍耐,既然已经亲政,年纪轻轻的,就算慢慢熬,也能熬死慈禧。在羽翼未满之前切忌锋芒毕露,一定要低调积攒实力,培养亲信,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兵权,在未掌握兵权之前,坚决不妄动。“枪杆子里出政权”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