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在近日出版的《习近平在福州》一书中,上世纪90年代初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身边工作的陈承茂同志,讲述了“由半碗剩饭引发的‘谈心’”的故事:

有个周日的早上,因为上午要加班,我就到习书记家和他一起吃早饭。早上我们煮的是稀饭,那天我水放得多了点,我和他各吃完一碗后,锅里还剩了大半碗稀饭。吃完收拾餐桌的时候,我就不经意地把锅里的剩饭端起来,往厨房方向走去。习书记见状马上问我:“你要干吗?要倒掉吗?”我心里咯噔一下,心虚地“嗯”了一声。他冲我挥挥手,“来来,过来坐下”。他说:“我们都当过农民,应该都知道,一粒米就是一滴农民的血汗,不容易啊!我们每天端起饭碗,就要敬畏农民的劳动,这种敬畏感要发自内心、要是自觉的。你可能觉得这半碗饭值不了多少钱,但敬畏感和钱没关系。当然,也许你今天把这半碗稀饭倒了,别人也不知道。但是,我们敬畏的事情,别人不知道我们就可以做吗?”他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古人常说要慎独,我们独处的时候,不能做不可为的事情,这就是慎独。”我听了以后,感到既惊讶又惭愧。他又跟我说:“这样吧,中午我们不去吃工作餐了,回来再添把米,把剩下的这点饭吃掉。”于是中午我们回来后,我就把剩下的稀饭从冰箱拿出来,加了点米,我又炒了个鸡蛋,就把饭吃掉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地践行和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自古以来,惜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99年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回顾历史、审视现实,更应清醒: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和精神永远不能丢。

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每个人节约几粒粮、浪费几粒粮,乘以14亿结果都很惊人。几千年来,“愁吃”一直困扰着中华民族。这一问题在中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才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我们切不可因为现在吃得饱吃得好就放松了对“饿肚子”的警惕,必须时刻绷紧节约粮食这根弦,坚决制止浪费行为。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中央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落实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警示,迅速遏制了公款大吃大喝之风;开展“光盘行动”,引导全民养成健康文明节俭的生活方式。一系列剑指“舌尖上的浪费”的整治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现实中,在一些食堂和餐厅里,剩下满桌饭菜起身就走的现象并不少见;一些婚宴饭桌上,消费之巨、浪费之大,令人痛心;有的人受讲排场、好面子的陋习影响,请客吃饭以点得多、剩得多为荣,对浪费视而不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是私德也是公德,是私事也是公事。关乎个人修养、关乎家风传承、关乎时代进步、关乎党风政风,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要迅速行动起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强化食堂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每一个党员和群众,都应当牢记由半碗剩饭引发的“谈心”,像习近平总书记一样敬畏农民的劳动,做好“慎独”功课,不倒掉半碗剩饭、不浪费一粒粮食。(宁夏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