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涯墓志拓片

他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生性刚直,“不苟合以造势,亦不流俗以闻达”;大唐宰相周墀是他的同曾祖兄弟,虽然有这样的“最硬核关系户”,但兄弟二人都不屑投机钻营,屡试不中,仕途坎坷;他先后得到了伯乐狄兼谟和王宰的赏识重用,狄兼谟是宰相狄仁杰的从曾孙,也是大唐的司法名臣,而王宰则是辅佐过六朝皇帝的著名将领;他以74岁高龄赴京赶考,不幸途中染疾,抱憾离世……

他就是“身怀奇才却不见经传,唯有墓志留其名”的周涯。8年前,记录他坎坷生平的唐“周涯墓志”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硬核关系 大唐宰相是他的同曾祖兄弟

唐代科举以考试和荐举相结合,一方面,中晚唐时期国家对科举取士愈加重视,科举制备受推崇,唐德宗、文宗、宣宗对进士都礼遇有加;另一方面,科举制录取形式的特点导致“行卷”风靡,“通榜”也是毫无顾忌。所谓行卷,是指应试的举子将自己的作品加以整理形成卷轴,在考试之前送呈当时的社会显贵、当世名臣和天下名流,请他们向主司推荐,以便在考试时能提高胜算。通榜则指与主考官关系密切者,可参与决定进士名单。

“周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尤其擅长诗歌,他的作品奇文共赏 ,文人相互传看,吟咏回味百看不厌。然而,周涯虽然才高八斗,却仕途坎坷,这和他‘不苟合以造势,亦不流俗以闻达’的个性有关。”西安碑林博物馆专家称,周涯出自永安周氏,西汉周仁之后,避西晋之乱,南迁永安黄冈,唐宣宗时任宰相的周墀是他的同曾祖兄弟。中晚唐时期荐举成风,举人之间互为朋党,依附权贵,俯仰权势,务虚远胜实学之风席卷长安。按说,周涯在科举考试中有宰相周墀这个“最硬核关系户”,应该一帆风顺。但周涯、周墀兄弟二人都是刚直之人,一个不屑投机钻营,另一个大公无私。周墀在朝屡进正直之言,以大公无私、直言敢谏、不避权贵、荐贤不避亲仇著称。后因议河湟(西戎)事,不合皇上旨意被罢相,改拜检校刑部尚书,以御史大夫出任梓州(今四川三台)刺史,兼剑南东川节度使。未及起程赴任,起居郎、驸马都尉郑颢向宣宗皇帝进谏:世人都称周墀因直言为宰相,今又因直言免官,天下难服。周墀一去,以后朝中还有谁敢直言进谏。宣宗悔悟,追制改拜检校尚书右仆射,加食邑五百户。文博专家称,从周墀曾经直言指责李德裕在会昌中以恩撰元和朝《实录》四十篇溢美其父、王宰欲得平章事、驸马都尉韦让求为京兆尹等事,可知其为人忠正耿直,刚毅无私,所以他应该不会在进士试中“徇私”推举周涯。

  接连落第 得到狄仁杰从曾孙赏识重用

据墓志记载,周涯的性格决定了他不愿被裹挟而随俗入流以造势扬名,直至唐开成初年,才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伯乐杨敬之。杨敬之是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的外孙,唐宪宗元和二年(807)擢进士第,素以爱才善荐知名,其中尤以他举荐项斯一事脍炙人口、流传最广。杨敬之欣赏项斯才华,曾赋诗相赠彰显其名,诗中不仅夸其诗,更赞其风范。杨敬之的诗传到长安,第二年的会昌四年(844)项斯即擢进士第。周涯与项斯一样也受到杨敬之赏识,杨敬之看完周涯的诗作后拍案称赞,甚至在风霜天骑的马上朗朗吟诵,认为周涯才情出于诸贡士之上,因此极力推荐。然而,周涯并没有项斯的幸运,而是接连落第。

屡试不中的周涯也算幸运,他得到了另一位伯乐狄兼谟的赏识重用。狄兼谟是宰相狄仁杰的从曾孙,出生于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大约在宪宗元和十二年(817)考中进士。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十二月间,升迁为御史台副长官御史中丞(正五品上)。御史台是唐代中央最高监察机构,负责弹劾朝廷百官不符合法律规范的言行,同时具有部分司法权,具有起诉和审判等权力。御史中丞是御史台仅次于长官的副长官,且唐中后期御史大夫“官不常置”,经常空缺,实际上由御史中丞主持台内工作,“以中丞为宪台之长”。开成三年(838)十二月至开成五年(840)狄兼谟任太原节度使,他委任周涯为节度巡官,后又为周涯请授为协律郎。周涯在狄兼谟幕下从容应对、表现得力,深为狄兼谟看重,因此狄兼谟又奏其为广阳令。

  赴京赶考 途中染疾抱憾离世

在幕府中游刃有余、干得非常出色的周涯又一次得到贵人相助,这位贵人名叫王宰。王宰在晚唐手握重兵,曾历六朝皇帝,会昌四年(844)十二月至大中四年(850),任河东节度使。王宰对周涯的才干早有耳闻,奏其为司录参军,品位骤升为府州僚佐组织之核心。后来,朝廷广招贤才,周涯遇此良机,被推荐来到京师,这次参加考试或许能给他的仕宦生涯带来转机。“从诸侯府荐来京师,道上得疾……”据墓志记载,信心满满赴京赶考的周涯染上了疾病,带着万般遗憾撒手人寰。

中晚唐时期,科举取士备受重视,进士及第者春风得意马蹄疾,随之而来的曲江宴、雁塔题名等荣耀无比,飞黄腾达指日可待。然而,举试不第者的情状却是极大的反差,与周涯相同际遇者不胜枚举。以科举落第为主题的诗篇屡见不鲜,或感慨自身终不中第:“来亦一布衣, 去亦一布衣,羞见关城吏,还从旧道归。”落第后的窘迫心境一览无余;或慰藉别的落第者:“请君待旦事长鞭, 他日还辕及秋律。”又如“百岁都来多几日,不堪相别又伤春”。诗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悲戚哀婉。落第者或郁郁寡欢,一蹶不振, 或振奋斗志、锲而不舍,也存在洒脱不羁、高调隐遁者。“十年此地频偷眼, 二月春风最断肠”。著名诗人罗隐在参加了10次考试依然名落孙山后创作了《逼试投所知》,希望得到权贵的赏识举荐,这其中充满了对“务虚远胜实学之风”的批判和讽刺。本报记者 赵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