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智 助力脱贫奔小康

——区教育局驻四方台镇丰林村扶贫工作队长

兼“第一书记”于海亮

于海亮,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区教育局副主任科员、人事组组长,2018年8月参加扶贫工作,任驻四方台镇丰林村扶贫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自参加扶贫工作以来,为了准确把握丰林村基本现状,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攻坚工作,他带领工作队轻车简出,入户调查走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了解致贫原因,掌握第一手材料,认真听取村干部和群众的反映和要求,共同分析研究脱贫措施,精准施策,目前,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宣传贯彻上级扶贫政策,使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针对丰林村的实际,驻村以来,他带领工作队及村“两委”班子成员宣传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通过广播、入户宣传等形式对产业扶贫政策、教育保障、住房保障、医疗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户到人,使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让贫困户真正享受政策红利。他带领工作队发动身边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号召大家进行爱心注册,针对每个贫困户的生活现状和实际所需,组织爱心人士捐钱捐物,购置相关物品送至贫困户家中,解决贫困户燃眉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于海亮重视基层党建工作,认真抓好“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通过给党员上党课等活动,提高党员素质,让党员真正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帮助村“两委”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有突破。加强党员队伍管理,积极稳妥地发展青年农民党员,解决党员队伍存在的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的问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工作,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党支部,更好地带领广大村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实际开展精准帮扶,办实事解民忧

为了使帮扶工作能有效开展,他带领工作队及村“两委”成员,重新梳理了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的档案,做到了扶贫对象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政策清、责任清、收入清,避免了对扶贫对象的错评、漏评、贫困户错退等问题。在贫困户住房问题上,积极帮助C级、D级和无安全住房贫困户争取危房改造及翻建政策,解决了全村22户贫困户住房安全的问题,使该村所有贫困户均达到住房安全标准。为贫困户制作了帮扶信息联系卡,使帮扶负责人能够更好地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创造了有利条件。每年的扶贫日及春节期间他都组织帮扶单位为贫户口送去慰问品,让贫困户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如何发展产业,一直是萦绕在他心头的问题,为了推进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他与镇包村领导及村“两委”成员认真研究产业项目,针对丰林村土地及贫困户特点,以区扶贫办扶贫资金为依托,以22户贫困户为主体,积极发挥贫困人口的致富积极性,创建丰林村大球盖菇套种粘玉米种植产业项目,共种植0.5公顷,利用贫困劳动力组织经营管理,使贫困人口通过参与劳作,增加收入,推动了全村贫困人口的脱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积极沟通协调大力筹措资金,发展庭院养殖

为了实现贫困户增收,他积极请示教育局领导,每年都组织教育局全体机关干部、城内学校校级领导捐资帮扶活动,为贫困户送去鸡雏、鹅雏,并给所有养殖贫困户送去了饲料,利用贫困人口弱劳动力,发挥相应价值,同时带动非贫困户发展家禽养殖,促进个体经济和村集体经济共同发展。同时,充分利用家庭小菜园及房前屋后闲余空地,大力种植各种蔬菜,秋后帮助贫困户销售,为贫困户的增收创造了条件,各贫困户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收入。

积极筹措资金,带动项目建设,推动村级文化发展

为帮助丰林村加强文化建设,他协调区教育局赠送丰林村书画作品15幅,图版、条幅两块,赠送丰林村各类图书1000余册,乒乓球案子一个,卷柜11套,共计价值两万多元。组织五中、三中、一曼小学与四方台中小学开展“城乡手拉手”爱心捐助活动及“二帮一”活动,为贫困学生送去了文具、书籍、换季衣物等慰问品。协调文体局兴建1000平方米体闲文化广场,帮助联系村文化广场路径一套价值5万元,文艺用品3万元。协调区教育局投入资金16000元安装无线广播,保障了信息畅通,促进村干部及村民沟通,使各项政策得到有效宣传和落实。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协调教育局投入资金1980元购买了广场音响,方便村民开展广场健身活动。多方协调相关部门为村委会广场铺设彩砖甬路400平方米,购置了三台电脑、一台打印机,协调育新小学赠送白钢国旗杆,训华小学为丰林村会议室武装排椅60个。筹措资金6万元帮助丰林村新建了80平方米村卫生所。

一件件实事好事,赢得了群众的认可,获得了群众的称赞。于海亮和驻村工作队员用他们的真心实意,为丰林村筑起了一道隔绝贫困的“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