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迎来入汛以来的最强降雨。23时,北京市气象局发布暴雨橙色预警。预计至13日5时,海淀、丰台、石景山、昌平的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将超过100毫米。

昨日上午,北京基本在晴天中度过。11时,强降水回波才到达河北保定。直到中午前后,北京才下起分散性雷阵雨。12时至13时,降雨范围有所扩大。石景山、延庆、怀柔、密云和昌平也出现了降雨天气,全市平均降雨量1.3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5毫米。之后,朝阳、海淀等才见到成“建制”的降雨。但多数地区的降雨并未持续多久就停了下来,天空也几欲放晴。这一停歇就到了19时,第二波降雨来临。之后,降雨逐渐加大,截至22时,北京市平均雨量达大雨级别,房山、大兴、丰台、石景山、海淀、怀柔、顺义等部分地区达暴雨级别。

昨日11时至23时,全市平均降雨量48.9毫米,城区平均72.5毫米。其中,西南平均61.6毫米,西北平均44.7毫米,东南平均36.7毫米,东北平均29.7毫米。全市及城区最大降雨量均为石景山站,降雨量为134.9毫米。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根据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24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10毫米的降水叫做中雨;24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25毫米的降水叫做大雨;24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降水叫作暴雨;24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100毫米的降水叫作大暴雨。而随着后半夜的降雨,北京城区降雨达暴雨级别是毋庸置疑的。

截至发稿前,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雷蕾指出,当前至后半夜本市大部分地区仍有大雨,局地暴雨,个别点大暴雨,并伴有雷电和短时大风。明显降雨持续至今日2时,3-5时降雨自南向北逐渐减弱,8-10时自西向东降雨结束。最终,全市平均降雨量20~40毫米,南部及沿山一带局地可能达到60~80毫米,个别点150毫米左右;最大小时雨强50毫米左右。

与降雨的姗姗来迟相比,北京从8月11日至12日,七项预警“高挂”,包括11日就发布的暴雨黄色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昨日,本市还新发布了四项预警,包括洪水蓝色预警、雷电黄色预警、大风蓝色预警、暴雨橙色预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淀区“水务大脑”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显示实时降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淀区“水务大脑”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显示实时降雨量

值守

92处易积水点均有交警值守

北京市交管部门昨日启动高等级上勤方案,全员在岗在位,采取多项雨天应急交通保障措施。

昨日8时启动雨天一级上勤方案,重点在桥区、低洼地区、近三年92处易积水点段和158座下凹桥等点位,全部安排民警、清障力量、应急排水力量现场前置备勤;二、三、四环路桥下路口、易积水点段,全部安排民警定点值守;京港澳高速南岗洼路段等出现过严重积水的重要点段,安排专门力量值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加琪 通讯员 贾腾腾

丰台所有物业24小时值守

丰台区房管局面向全区物业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物业企业、产权单位提前做好准备,24小时值守,有问题及时上报。检查物资储备,组织应急抢险队伍,做好地下室、地下车库防涝、排水等情况再排查,加强对公用设施设备巡查和维修,确保电梯、供水、供电、避雷等设施设备正常运转。加强对室外广告牌、太阳能、围墙、外墙瓷砖、空调室外支架等安全隐患排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房山6800名护林员把守进山路口

房山区防汛总指挥部于11日启动暴雨黄色应急响应。17支驻区部队,45支应急救援队伍,共计4086人,随时投入抢险救援。

对47处城市易积水点全部实施布控,涉及的道路桥梁设置安全导行设施,预置排水设备和抢险人员,一旦积水,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恢复通行。对于进山路口全部设卡,6800名护林员、432名群测群防员分兵把守,坚决杜绝游人进山。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婧

释疑

雨量为何不均?

昨日,本市不同地区的市民感受大不相同:有的说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暴雨,有的说为何只下了几分钟,整体感觉落雨并不均匀。

对此,北京市气象台副台长于波表示,昨日中午出现的第一波降雨,是在偏南暖湿气流下出现的暖区降雨,是比较典型的华北降水过程。“北京主汛期降水集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北抬。由暖湿气流引发的暴雨,我们称之为暖区暴雨,在华北夏天非常普遍。这种天气的特点就是对流性非常强,局地性特征明显,并伴有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今天我们也同时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因此降雨的分布地很不均匀。”

同时,于波也指出,近日天气闷热、空气潮湿,正是副热带高压北抬集聚水汽的结果,“本轮降雨过后,暑气会有所缓解”。

降雨为何姗姗来迟?

强降雨从上午推到14时,又延至晚高峰,最后变成入夜。对于本轮降雨给市民以“姗姗来迟”的印象,于波指出,实际上第二波降雨的主要降雨时段是19时之后,最明显的降雨应该出现在22时至凌晨2时,“这一波降雨实际上是由于东移高空槽带来的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切变线带来的暖湿水汽相结合而产生的明显降雨。之所以会比预计的晚一些,实际上就是因为冷空气走得慢了一些,在19时左右大部队还停留在雄安!”

此外,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指出,华北地区降雨预报难点在于模式预报非常不稳定,“近一周预报落区一直在摆动,在强度上、位置上调整都非常大。以北京为例,这次强降雨过程白天的降雨和夜间降雨由两个不同系统影响,暖区暴雨什么时候下、下在什么地方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把握难度很大。”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应对

排水集团:升级至防汛特级响应

昨日12时41分,北京排水集团将防汛一级响应升级为防汛特级响应,出动大、中、小型抢险单元222组、车巡处置组34组、人巡打捞组140组,累计出动防汛人员3090人。集团还增派124名机关管理人员,前往现场负责部分道路雨水口清理打捞。

截至23时15分,集团防汛保障范围内丰台区京周路十中门前(长辛店北口)、张仪村北口、云岗西路、大灰厂路,海淀区南沙窝桥、安宁庄西路、上清桥东南侧、西客站东西隧道,昌平区育知东路,朝阳区金泰桥等10处由于雨强较大,道路积水30厘米以上,道路交通暂时中断,截至发稿前还在进行现场处置。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水务:62处涉河涉水在施工程停工

北京市河道、水库自8月11日12时起实施预泄调度。全市85座水库均在汛限水位以下运行。市排水集团11座再生水厂于11日10时开始加大抽升处理,为上游管网腾出排水空间36.3万立方米。

监督指导62处涉河涉水在施工程(其中市级工程23处)于8月11日24时前全部停工清场,撤离人员设施,不遗留阻碍河道行洪的堆土、脚手架等拦河设施。8月12日12时前,排水集团、各区水务局要将易积水点位排水力量布控到位,做好排水设施巡查,及时清理雨水口,保障排水畅通。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加强河道堤防巡查检查,确保游人远离河道。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涨水河段巡查防守,提前做好应急抢险和物资调运准备。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高速公路:积水超过27厘米将断路

昨天,为应对降雨给交通带来的影响,首发集团安排人员24小时巡视高速路33个易积水点和48处重点巡视路段。首发养护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高速公路积水如超过27厘米,将果断采取断路措施,确保人员车辆安全。值守人员会在恰当的位置提醒司机提前驶出积水路段,如果没有办法就近驶出,工作人员将打开高速路中央隔离带引导司机掉头。

首发养护公司养护部部长刘阳杰告诉北青报记者,公司已经提前对高速路桥梁雨水井等部位进行排查,确保各个泵站进出水口正常,雨水能正常排到河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铁路局:防洪防汛警戒等级升为红色

针对雨情,北京铁路局将防洪防汛警戒等级提高为红色。昨天,北京铁路局工作人员加强对2635处综合视频站电设备检测,确保268处线路障碍自动监测报警系统(护路神)、527台雨量计、8处下凹式隧道排水泵站设备稳定。机务部门密切关注线上机车运行状态,备足备用机车。丰台机务段成立机车质检突击队,对段配属的253台机车撒砂(防滑)装置、雨刷器等关键部位进行记名式二次复检。

北京西工务段对丰沙线上行45公里等防洪重点地段,安排人员24小时不间断现场看守,段轨道车装载防洪备料进行热备待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现场

首次启用“水务大脑”水旱灾害防御系统

海淀:防汛调度仅需8分钟

北京青年报讯(记者 王斌)昨天,北京出现强降雨天气。海淀区首次启动“水务大脑”水旱灾害防御系统,重点监控辖区内36个易积水路段,20余个下凹式立交桥及70余个重点关注点位。一旦出现道路积水等防汛事件,“水务大脑”可迅速报警,协助指挥调度人员科学决策。“水务大脑”启用后,海淀区防汛调度指挥时间缩短至8分钟。

昨天14点01分,海淀区下起了大雨,田村北路铁路桥下出现积水,瞬时达到10厘米。十分钟后,积水深度增至30厘米,交通出现堵塞。与此同时,海淀区水务局接到预警,迅速通知水务抢险一队。14点19分,抢险一队抵达现场,启动设备进行排水……经过近半小时的抢险处置,积水处理完毕,道路恢复畅通。

在这次防汛事件中,从出现积水、接到预警、派遣抢险队,到抵达现场,用时仅仅8分钟。反应速度如此之快,是因为海淀区“水务大脑”水旱灾害防御系统上线启用。

昨天下午,北青报记者来到海淀区“水务大脑”指挥中心,眼前是一个硕大的屏幕,上面显示出海淀区的实时降雨量、未来24小时预报降雨量、卫星云图、雷达图等信息。据海淀区水务局副局长宋强介绍,海淀区拥有44个雨量站、24个河道水文站、44个积水监测点、万余个分布在河道及城区的视频监控点,“水务大脑”将这些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资源整合在一张网上,通过数据共享,对水库、河道、蓄滞洪区、易积水道路、下凹立交桥等易发雨情点进行实时监测预警。

“你看,屏幕中央的海淀区行政区划图上,清楚地标记出每一处易积滞水点、下凹立交桥、排水泵站、阀门的分布位置,以及抢险人员所处方位。” 宋强介绍说,当出现道路积水等防汛事件后,“水务大脑”会在地图相应位置上标记出来,显示路段名称并闪烁报警,通知指挥调度人员迅速决策。

据介绍,“水务大脑”通过两种方式判断道路积水情况。一是利用电子水尺,当水位超过一定警戒值时会自动报警,指挥调度人员结合摄像头观测现场情况,制订抢险方案;二是在没有安装电子水尺的路段,“水务大脑”系统可根据实测降雨量、预测降雨量、公安交通数据等信息,自动计算权重值,模拟未来3小时降雨情况,从而推演出可能积水区域,淹没水深、淹没路段以及受影响人口,为精准防汛打好提前量。

此外,降雨结束后,水旱灾害防御系统将自动统计汛中雨情、水情、灾情等信息,与前期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检验。通过数据模型的模拟,指导新建雨水管线、翻建支管、增加雨水口、排水口清淤、防洪修复等工程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