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春出发,取道西北,驱车320多公里,可以抵达双龙村,其间大约需要花费5小时——这是5年来,白城市洮北区到保镇双龙村第一书记刘光远与家人之间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光远走访双龙村贫困户)

5年前,在省商务厅直属事业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刘光远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申请加入第一书记队伍。而后,他作别年迈的父母,告别工作繁忙的妻子和成长中的女儿,全心投入到双龙村的扶贫工作中。

作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双龙村下辖5个自然屯,6个村民小组,共有541户、1403人。其中,仅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83户、329人。183个贫困家庭,致贫原因各有不同,要想实现精准脱贫,需得掌握真实情况,按需施策。通过日常相处和频繁的上门走访,刘光远对各家的致贫原因做到了了如指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光远在耿玉清老人家走访)

“别人干工作为挣钱,刘书记驻村5年,把自己的工资花得干干净净。”在朋友口中,刘光远是个名副其实的“倒搭”书记。驻村工作5年,除了将党和政府的脱贫政策精准落实给贫困户,刘光远还总是自掏腰包,将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带给贫困户。

5年来,工作职责之外的“出钱”“出力”已经成为刘光远驻村工作的常态。贫困户耿玉清老两口唯一的儿子早年意外离世,年岁渐长,老人的生活陷入困顿。知道老人生活清苦,每次去走访,刘光远都不空手,有时带条大鱼,有时是一条猪肉,与此同时,他还会带去两位老人需要的药品,而这些开销都来自刘光远自己的工资。村民冯振营老两口年纪大了,重活干不动,刘就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帮着老两口种地;王亚芹老人独自生活,生活来源少之又少,刘光远让老人把粘玉米磨成馇子,发动朋友圈里的朋友们购买,卖不出去的,就自掏腰包买下来“内部消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光远帮助当地申请的注册商标)

为贫困户“输血”,更帮大家“造血”。通过入户走访刘光远发现,在双龙村,村民小面积种植的大米口感好、风味足,但是没有销路,无法转化成经济效益。为了“试水”市场,刘光远用自己的工资买下部分大米,送给邻里亲朋品尝。为了帮农户打响品牌,刘光远还自己花钱,从网上购买了包装袋、包装箱,又自掏物流费用和邮费,送货上门。

“倒搭”却不“白搭”。在村民眼中,刘光远是个名副其实的能人。在刘光远的带领下,双龙村庭院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全村种植庭院经济收入20.54万元,户均增收744元;2018年,双龙村种植庭院经济收入21.08万元,户均增收752元。2019年,刘光远又为双龙村注册了“瀚海双龙”商标,专营绿色有机大米和小米。至此,双龙村的村民有了属于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到现在,双龙村的品牌大米种植规模,从原来的仅有6亩地扩大为25亩地,扩大了3倍,产品的附加值也逐步体现,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依托。

几年来,刘光远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各级帮扶部门的支持,累计争取投资2300多万元,用于双龙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新建了村、文化广场、文化长廊,修建了17.2水泥路、6.6千米修排水,为282个家农户换上了崭新的大门,还帮村里购置了铲车、翻斗车及垃圾清运设备……

将党的关怀带给贫困村,更将党的力量留在贫困村。驻村工作中,刘光远带领驻村工作队,定期给党员上党课,定期对贫困户代表进行培训,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刘光远还开展了志智双扶活动,举办了“志智双扶”评选表彰活动,增强了贫困户主动脱贫的信心和主动性。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强化村民思想道德教育。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双龙村实际的村规民约,在思想上加强教育,在村民自治上有了遵循,有力维护了全村的和谐稳定。

历经多年建设,今天的双龙村街路整洁,绿树成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精神风貌也大变样。而促成当地脱贫蜕变的刘光远却安守着清苦。驻村工作的5年里,他和他所带领的驻村工作队没有固定住所,辗转租住在不同村民家的老房子里。吃的是自己做的饭、烙的饼,用的是长春家里带来的锅碗瓢盆,出行用的交通工具,除了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就是驻村工作队凑钱自费买下的那辆极破旧的老车。

5年,1800多个日夜,刘光远用最好的时光,换来了双龙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最艰苦的乡村,经历最漫长的守望,完成最艰巨的扶贫任务,第一书记刘光远将初心和奋斗写在了双龙村的大地上。

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陶连飞 编辑:赵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