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闻客户端8月13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曲彩云 摄影报道)“上下班高峰期,修好的过街天桥上空无一人……”这句话,是网友“于冲376”8月10日发在微头条上的,在文字的后面,“于冲376”还配发了几张照片佐证自己的发现。这位网友说的过街天桥,是大海阳人行过街天桥,竣工通行于5月28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情况真的和这位网友所说的一样吗?8月12日中午,记者来到天桥体验,1点53分上楼,至1点58分5分钟内,天桥上只有一位行人通过,而路南路北两处人行道上,则至少有20多人通过。1:20,这个数字的确有些尴尬,漂亮的“网红天桥”何故受到冷落,记者进行了调查。

现场桥下:既然有人行道,何必绕路爬天桥?

中午1点30分,记者来到大海阳人行过街天桥下面,先到其南侧的人行道进行了观察。这段人行道的绿灯通行时间大约在40秒左右,每次绿灯亮起时少则有三四人多则七八人十几人穿过马路过街,甚至有的市民不等绿灯亮起,直接在车流里穿梭。问及通过人行道过马路的市民为何不愿意走过街天桥,大多答复是绕路、懒得爬楼。“这里既然有人行道,何必绕路去爬天桥?”

在天桥北侧的人行道,穿街的行人更多一些,大家对不去走天桥的答复基本都相似。

而每逢东西人行道绿灯,大海阳路必然会有部分车辆被南北的红灯拦下,记者观察期间发现,在人行道绿灯通行的40秒左右时间里,被拦下的南北车辆少则十几辆,多则二三十辆,记者体验时并不是高峰桥段,可以想见,高峰期因红灯被拦下的车辆会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峰期等红灯真是挺焦心的。”一位市民告诉记者,从丽景酒店到南大街路口,不足两公里的距离,大海阳路共有5个红绿灯,其中两个是专门的人行横道。“修过街天桥的目的,肯定是解决路口多的问题,可老百姓不愿上桥,人行道又不关闭,这座桥的地位就有些尴尬了。”

现场桥上:5分钟内只有一人上桥

1点53分,记者来到漂亮的“网红天桥”上面,鱼篓的造型特别流畅漂亮,两侧的上桥梯各有两个,一个是坡度较陡的直梯,适合不愿意绕路、体力较好的人,一个是坡度较缓且有供自行车、小拖车等上下坡道的弯梯,适合体力较弱或者需要推自行车、拉小拖车上下天桥的人。至1点58分5分钟时间内,记者粗略数了数,桥南桥北两处人行道至少有20多人通过,而美丽的天桥上只有一位行人通过。

今年50岁的刘永平经常通过这座天桥来往于大海阳路东西两侧,他告诉记者,“年轻,爬这个天桥不累。”但刘永平也表示,七八十岁的老人要爬上这座天桥还是有难度的,“路东边就是文化路农贸市场,很多老人都负担着给家里买菜的任务,让老人提着菜或者拉着装满菜的拖车上天桥,恐怕还是有些难。”

网友:

在网友“于冲376”的微头条后面,也有一些网友发表了对“桥上空荡荡”的看法。

修好“爬”了一次,腿酸,老年人买菜估计难爬,冬天下雪肯定上不去,路面打滑(实际上这位网友可能不知道,天桥采用的是防滑材料)。

由于人的惰性和习惯,能不走天桥就会尽量不走天桥。我觉得要想让天桥发挥作用,最好是十字路口汽车道下沉,人行道保持平路或者汽车下沉一半,天桥上升一半儿,这样过天桥比其他方式过马路最省力,人们就会习惯过天桥了。

应该配备自动扶梯上天桥,老年人腿脚不好爬不动,这么多台阶就是年轻人也吃不消。没有遮阳顶棚,上下出一身臭汗。

因为大海阳路在几百米的距离间,开了两个人行横道,过路的人谁还去爬立交桥,

交警部门:暂时不会取消南北人行道

天桥和人行道的关系难道是既生瑜何生亮?过街天桥修好后,人行道是否会取消?记者联络了烟台市交警支队设施科,工作人员介绍,考虑到天桥南北两侧的人行道并非正好在桥下,距离天桥还是有一段距离,暂时不会取消这两段人行道。“保留人行道红绿灯可能会对汽车的通行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还在可控范围内,交通参与者并非只有驾驶人,交通设施应该考虑到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出行需求。”该工作人员表示,除了距离的因素,大海阳人行过街天桥没有电梯,老年人和拖车、骑自行车、带大件行李的人上桥困难,为了更多交通参与者的出行便利考虑,人行道目前暂时不会取消。“交通设施的设置或者取消要根据综合情况来决定,这里的人行道取消后,从南大街到人行天桥的距离比较长,很有可能会有人翻护栏穿马路,也会引发危险。”对于在人行道闯红灯的行人,交警部门提醒行人应遵守交通规则,绿灯行红灯停,同时也提醒机动车礼让斑马线,在人行道前减速让行。

记者点评:

记得南大街与海港路路口处的地下通道最初建好时,即便上下地下通道设置有电动扶梯,也几乎没有行人愿意到地下通道过马路。地下通道一度荒废,即便有个别人想走,也因为太冷静、害怕而打消了念头。但如今,南大街海港路路口几乎看不到在路面上横穿马路的行人了,地下通道里则是川流不息的人群。文明出行的习惯和理念需要引导也需要培养,对于任何人来说,安全永远是出行的第一需求,相信不久的将来,美丽的“网红天桥”将和南大街海港路地下通道一样,迎来喜欢通过它横穿马路的行人。

责任编辑:赵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