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邦这个人看懂了才有味

刘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人物,某种角度上来说,我甚至很喜欢他。但这并不妨碍我经常调侃他、编排他,甚至指责他。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如果因为喜欢一个人,就想方设法地将其完美化,这是不可取的。

我们小时候看武侠小说,总是幻想着剧情能够照着“主角成为高手”这个方向走,这就是类似的幼稚的逻辑。

刘邦这一辈子干过不少缺德事,也犯了很多低级错误,但是这个人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这才是他成功的根本。也才使得刘邦这个人更加鲜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邦也是一个喜欢嘚瑟的人

刘邦在建国以后,骨子里的那种矛盾性又开始发作了。他想独霸江山,又知道自己不能操之过急,所以开始给异姓王挖坑,有些是主动跳进去的,有些是被刘邦逼得得跳进去的。刘邦看着那些跳进坑里挣扎几下就偃旗息鼓的诸侯王,心里是乐开了怀啊,那个感觉倍儿爽。

从政治斗争的角度上来说,刘邦这种操作可以说是无可厚非,算得上是理所当然的任性。但是在对待韩王信的事情上,窃以为,刘邦还是操之过急了,别人吃得太急可能会烫嘴,而刘邦却是差点送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登山之围就是刘邦作出来的

刘邦因为轻敌冒进而登上了白登山,还没来得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估计刘老三也激扬不出什么好文字),就被早就等得心烦意乱的冒顿单于派人乌泱泱地包围了。

冒顿是草原的汉子,习惯的就是大碗喝酒,所以也就没打算和刘邦细嚼慢咽了,直接梭哈了,反正我匈奴就40万兵力,我全给你带过来了。

本来以为干死了项羽、锁住了韩信,老子就是天下第一的刘邦,此时在白登山上陪他登高望远的却只有几万人。刘邦心里那个愤怒无以言表,老子一辈子都是以大吃小、借多欺少,完了,这一辈子被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堵路了,走不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仗打得很隐晦

冒顿不啰嗦,包围之后,便下令四面齐攻。刘邦站在山顶上看,四面八方都是万马奔腾的景象,场面十分壮观。西面的是清一色白马,东面是清一色青马,北面是清一色黑马,南面是清一色红马,这简直是在阅兵走方阵嘛!但是形势容不得刘邦细细欣赏这波澜壮阔的场面了,再不想办法抵抗,自己老命难保了。

按照正常逻辑,40万如狼似虎的匈奴骑兵围攻几万汉军,刘邦没有理由不很快去领盒饭!因为,我们通常会觉得,汉军兵士就算和匈奴骑兵一对一地作战,几乎都是毫无胜算,何况现在十倍于汉军的匈奴骑兵呢,刘邦根本就没有抵抗力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匈奴当时还很落后

但事实上,还真不应该是大家所想象的那个样子。虽然此时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几乎同时完成了大一统,但是两种文明在资源和技术的发展上却并不是齐头并进的。匈奴当时在生产力上落后汉朝太多了,这种技术上的落后,是天赋和血性所不能弥补的。

举个例子来说吧,匈奴当时的武器都是用动物的骨头制成的,这对披坚执锐的汉军来说,杀伤力真的有限。而且当时还没有马镫,骑兵的冲击力也很难完美地发挥出来。游牧民族对中原文明的灾难性侵略还要推迟数百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降维打击是很常见的

虽然匈奴人是天生的战士,但是刘邦的那几万人马也是百战之师,更何况汉军深陷绝境,人在绝境中是能激发无限的潜能的。所以,汉军硬是凭借汉家儿郎的血性和地利之便,再加上武器精良,让莫顿的匈奴大军数度攻山而不得。

这不能说莫顿的匈奴人打硬仗就不行,我们得有一个常识,武器装备极度落后的情况下,毫不取巧的情况下去攻山、攻城,基本上都是事半功倍。我们可以看看蒙古打襄阳和满清打辽东(装备差距还没这么大),还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但是,匈奴终究是人多势众,蚁多咬死象,战场的先机还是在匈奴人手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邦依然很危险,不占上风

匈奴和汉军干了几场恶仗之后,都觉得这简直就是败家的仗,谁也讨不到好,心里开始虚了。要知道,人在有钱的时候,怎么炫耀和嘚瑟都不是难事,但你真要他把所有的家底做一次性的赌注时,很多人是没有这个魄力的。

刘邦这个城里人压根就没想到匈奴这帮乡下人还有这样的战斗力,而冒顿这个乡下人也真没想到中原这些城里人就这么经打!

双方都对对方产生了尊重与忌惮,这使得当时的战局进入了一个僵持状态,也是最后解决问题的一个活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多么心照不宣的和谐

僵持之后,汉军组织了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为什么?匈奴人不可能让你成功,见识到了和汉军的巨大差异,要是就这么放刘邦走了,等于给自己挖了一个死亡之坑。

匈奴同样进行了多次攻山,也没有什么成果。为什么?匈奴想把敌人消灭最脆弱的时候,但是汉军却只剩下最后一点青山了,没了,柴都是别人家的了。

据说,双方的最后挣扎持续了七天七夜。但是,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这个时候都会想到“围而不打”的法子,显然,冒顿是一个十分正常的人。因为,刘邦那一大帮子的人不能光靠喝西北风过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平又被C位一次

历史的偶然而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每到一个关键的节点,总会有关键的人物站出来。这次站出来的还是那个以阴谋诡计著称的陈平,陈平直接对刘邦说:“皇上,咱们把钱拿出来吧,去钱消灾吧!”

刘邦这个人就是在大事上从来不糊涂,人死了,钱都是别人的。现在把钱拿出来,等于是拿别人的钱买自己的命,怎么算都不亏。再加上陈平从来都是一个拿了钱就会办好事的人,所以刘邦就把所有的钱财全部交给了陈平,让陈平全权应对这次危机。

陈平果然没有让刘邦失望,否则我们就不会看到后面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了。但是很遗憾的是,史书上对于陈平的具体实施过程并没有很详细的记载,所以只能去靠我们自行推断了。

《高祖本纪》: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匈奴围我平城,七日而后罢去。令樊哙止定代地。立兄刘仲为代王。
《陈丞相世家》: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
《韩信卢绾列传》:上出白登,匈奴骑围上,上乃使人厚遗阏氏。阏氏乃说冒顿曰:"今得汉地,犹不能居;且两主不相戹。"居七日,胡骑稍引去。时天大雾,汉使人往来,胡不觉。护军中尉陈平言上曰:"胡者全兵,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徐行出围。入平城,汉救兵亦到,胡骑遂解去。
《匈奴列传》:冒顿与韩王信之将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又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亦取阏氏之言,乃解围之一角。

以上引用文献是对“白登山之围”事件的一些记载,这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匈奴围平城,七日之后自己走了。陈平拿钱找了冒顿的老婆,冒顿的老婆吹枕边风说:“这仗我们也不见得打得赢,两个有身份的人在这里干瞪眼没意思”,再加上冒顿怀疑韩王信,所以自动解围一角就放刘邦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我们很多时候只看到了背影

这是多个史书串联起来的意思,也显得十分有意思。因为这个描述是不是看起来不可思议呢?这不是过家家——闹着玩吗?

我们在学习写文章的时候,不是常说“明线”和“隐线”的事情吗?历史很多时候也是如此,有些不方便放在首要人物身上来讲的事情,就必须要有人来把事情忽略过去。比如清政府签订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为什么非要李鸿章去,真是那些外国人只认李鸿章这个人?

所以,匈奴人能够放刘邦一马,这其中必定有事,而且还不是小事,也不是什么好事。

这其中的原因,我们是应该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得到结论的,但是,当事人真不好意思讲出来。我们看到历史上很多“汉奸”,为什么都说自己是趁敌人不注意逃回来的,从不说自己是跪地求饶装孙子才保全性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援军来了,这是关键原因

刘邦之所以能活命,就因为他装孙子了,他认怂了!史书上虽然说陈平“其计秘,世莫得闻”,但陈平的计谋真的是光明正大或者妙不可言,这有什么说不得的呢?

其次,冒顿这次倾巢而出本身就是为了弄死刘邦的,又岂会因为一个女人为汉军说了几句好话就放过刘邦?虽然历史上有很多为讨女人欢心而误国事的例子,但是冒顿不是那样的人,而且在当时的匈奴,女人没有这样的地位也没有这样的胆量。中原富庶的土地对冒顿的吸引力比他的老婆可大得多!

然后,在史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入平城,汉救兵亦到,胡骑遂解去”,这一句话很关键,说明汉朝的援军很快就能到达阵地了。这才是匈奴愿意退兵的根本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朝的花姑娘要登上历史舞台了

但冒顿是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也是一个张嘴就要吃到肉的人,仅凭刘邦军中那些钱财是不能满足他的胃口的。能让他撤兵除了汉军援兵将至这个残酷事实外,刘邦绝对是答应他一些额外要求。这个我放到后面再说。

我们先来说说刘邦为什么能逃出生天?我们从这个事情中应该有什么样的思考?

很多人觉得,刘邦这个人别的没啥,就是一辈子运气好。我不否认刘邦运气好。但是我们要永远明白一个道理,实力才是支撑运气的基础。假设汉军当时就是一堆烂泥,我相信刘邦就是用10个陈平,带10倍的财富过去,也不会有效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亲,对历史的影响是无比巨大的

其次,在我们生活中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干得过我就干,干不过我就装孙子”。这句话有毛病吗?没毛病,因为你干不过,不装孙子也白干!但管用吗?真不见得管用,你一个普通员工去挑衅一下你们的大领导、大老板试试,看看你还有没有装孙子的机会?

最后,我们要学会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图一时之快,动不动就梭哈!没有后路的路,基本上都是绝路。我治我儿子(七岁)常用的一招就是,要治他之前让他爽,爽完了告诉他啥都没有了,然后指挥他简直就是得心应手。老人们常说,身边要留点养命钱,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你手里最后剩下的筹码就是你最后说话的底气。假设刘邦没有后援部队,别说陈平,就是神仙也救不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同一高度,才能看到相似的风景

生活就是一场随时随地的谈判,任何谈判都得有一定的筹码『有些筹码靠吹,有些筹码靠摆』,决定结局的往往是靠摆出来的那一部分。陈平的计谋说得那么神秘,无非不过是“威逼利诱”四个字,威逼就是汉军已经经过考验的战斗力和即将达到的援军,利诱就是那些财宝和一些没有公开的允诺。

至于那些不曾公开的允诺是什么,我想大多数朋友都已经猜出来了,没错,正是“和亲”和“通商”。为什么中国的和亲政策是从刘邦手里开始的?为什么汉朝后来为什么费尽全力要推翻自己提出来的政策。

这是一种耻辱,更是一种无奈!政治架构下,原本就没有稳定的关系,只不过,对于和亲和通商的政策详细解读,我要放到以后再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