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8月11日消息(记者 党朝峰 实习生 张展)近日,海口一9岁男孩使用家长手机和银行卡私自绑定支付宝账号,并为不同游戏充值累计18万元的事件受到广泛关注。当前正值暑假,没有课业压力的孩子该如何管教?手机能不能安心交给孩子玩?通过网络搜寻可知,目前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私自进行游戏充值,大额消费的事件不在少数,是当今家长群体关注度极高的热点话题。

设备防范不能省 常换支付密码或取消免密支付

网友“幸福运”表示:“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在疫情期间利用在家中上网课的间隙,使用手机进行游戏充值,如果家长有条件,完全可以给孩子买一部较便宜的智能手机当作网课必要的电子设备,删去不必要的社交软件、游戏软件等,并在孩子不使用时交由家长对手机进行保管。”

而面对孩子使用家长手机的情况时,家长可以首先选择自己的银行账户设置支付限额,并且对银行卡密码进行定期更换,同时取消各大软件免密支付的权限。

对于充值行为,目前主要的支付平台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个平台均需要银行卡绑定操作程序。

网友“糖糖的飘”认为:“家长可以在两个平台上分别多绑定一个平时不使用的银行账号,手机闲置或者在孩子手上时,两个平台均切换到该账号就可以有效防范孩子使用该渠道进行充值。”

支付信息或被孩子删掉 家长需注意“漏网之鱼”

根据目前所发生的种种未成年人私自充值事件,可以发现,许多未成年人会在交易结束后有意进入支付软件删除订单信息或者支付短信,许多家长之所以对孩子的消费毫不知情,往往正是因为漏掉了支付短信或支付平台订单记录等重要信息。

针对孩子的这种行为,网友“小橘子140”支招:“家长需要定期通过短信还原备份,电脑端数据恢复等操作进行重要信息的查漏补缺。”

通过实际操作得知,安卓手机目前可通过部分手机自带的短信回收站或者电脑端的数据恢复软件进行已删短信还原,苹果手机则可备份恢复短信,同时,支付宝支持通过自带的回收站方式保存账号删除的交易记录,电脑端的数据恢复软件也支持微信的支付订单恢复。

财商教育要抓好 家长“带头作用”少不了

采访中,众多网友认为,现如今,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网络娱乐平台消费的渠道和诱惑极多,分为几个较大的模块,包括游戏充值、直播打赏、杂项诱导消费。其中,多数问题集中于游戏充值和直播打赏。

记者了解,目前有不少视频直播平台、游戏平台均开设了针对未成年人充值的相关防范措施,从实名认证到限定游戏时长,再到每日充值限额,都体现出对未成年人充值问题的重视。同时,未成年人对游戏、直播平台等消费,来源于游戏软件和视频直播本身对孩子的吸引力,会涉及孩子对金钱和消费观念的形成。

网友“鳄鱼30”提醒大家:“未成年人私自充值,并不是个别现象,要从家长管控和教育内容中抓起。”在限制孩子在移动端的娱乐行为之前,家长首先要对自身进行管控,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网友“雷诺先辈”对此颇有心得:“在以孩子为主体,给孩子制定日常计划之前,我们家长首先要做到对孩子有一个正面的导向作用,多带孩子参加有益于身心的活动,不能整日在孩子面前玩游戏,应该让游戏时间本身化为对孩子充实度过一天的奖励,而不是作为日常活动。”

其次,加强财商教育也是学校和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日常生活中,可以对孩子进行讲解,拓展到让孩子了解未成年人进行大额充值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的伤害,体会家长工作的不易,同时也可以直接带领孩子来到自己的工作场所参观,讲解一定的工作内容,让孩子对金钱有一定的观念,懂得勤俭节约,不肆意挥霍。

专业人士:培养孩子正确消费观,让孩子参与消费活动并养成自律性

景山学校心理老师易康秀认为,低年龄段的孩子对金钱观念仍处于萌芽期,然而当今的普遍支付方式和金钱呈现的方式已经远不同于以往,家长应有意让孩子了解金钱是实体,是货币,并非显示在支付平台中的简单数字,这样才有助于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同时家长不应该对孩子所有的支付行为进行包办,家长的“大包大揽”容易让孩子的消费观念出现空白,家长应该在可控的消费种类、消费金额之内让孩子主动去参与进去,让孩子先形成自主性,才能养成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