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知名国际学校校长谈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国际教育将向何处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多位知名国际学校校长谈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国际教育将向何处去?

当前,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给国际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也给国际教育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指出,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改进高校境外办学,改革学校外事审批政策,持续推进涉及出国留学人员、来华留学生、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的改革。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8月10日,全球化智库(CCG)举办“后疫情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国际教育的未来”线上研讨会。中国知名国际学校校长和国际教育专家就新冠疫情和紧张的国际局势给国际教育带来的影响、中国国际学校的人才培养策略、新形势下国际教育的未来走向等话题进行了探讨。本次会议由CCG秘书长苗绿博士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CG秘书长苗绿表示,新冠疫情的肆虐、地缘政治的纷争以及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给国内的国际教育带来了非常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在人员流动受限制以及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不利情况下,教育部等八个部委提出了要加强与世界的互动,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这表明,中国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的局面,这也是对中国国际教育的非常高瞻远瞩的方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执行校长范胜武指出,新冠疫情和紧张的国际局势造成很多家长对出国留学,特别是对K12(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即对基础教育出现了一些观望。他表示,学校应积极地接收返流学生、做好国际教育的宣传、并提供高质量的线上教学。他认为,中西合璧的人才是国家的战略需求,因此国际学校需要一些优惠政策,如在户籍所在地限制、完成国家课程等方面应放开。国家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体现了国家高度自信的姿态,也展现了大国风范,他希望开放的程度可以更大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联出国集团董事长何梅认为,现在的情况对于已经留学和准备留学的家庭来说非常艰难,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做出判断。但同时,当下的情况也给国际教育机构一些机会,可以利用这个时期借助便利的线上平台举办有意义的活动,给予学生职业发展、专业选择等方面的帮助。她认为,《意见》特别重申了要继续通过留学的渠道培养中国现代化建设人才,对国际教育的从业人员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卢慧文表示,在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下,应对中国的国际教育形势秉持“谨慎的乐观”的态度。谨慎不仅意味着国际学校本身要在理念上“顶天”,坚持按照国际最高标准办学,还要在行动上“立地”,充分整合学校所在地区教育现状等现有资源情况。学生及其家长也要想明白、搞清楚留学这条道路的意义所在并为之做好充足准备。同时,也应乐观地相信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走向世界。她指出,中国不仅要成为留学生的主要输出国,更要成为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国,在这点上,中国教育“走出去”还有一些基础工作要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枫叶教育集团副总裁、枫叶研究院院长任鸿鸽认为,疫情对于中国国际教育构成在入学、教学和升学三个方面的全方位影响,而中国的国际学校在课程研发、网络教学与招生和师资招聘方面其实早有所应对准备。他希望,目前国家能在外教入境、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民办国际教育更稳定的办学法治环境。他表示,中国国际教育的未来发展应以培养理解世界、引领世界的人为目标,并需要在深耕本土的基础上积极借助“一带一路”的政策机会向东南亚沿线国家拓展。同时国际学校也应主动提高自身办学要求,建立课程、学校建设、资源配置、学校管理的全方位体系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裔国际教育集团总校长孔令涛表示,中国的国际教育其实已经走向了世界,现在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建立带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如何基于“一带一路”的资源优势和目前国家对国际教育的利好政策,把中国的文化教育融合式分享至全球。他还呼吁,在后疫情时代,国内的国际学校可以以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帮助无法出境的学生获得学籍和文凭,真正做到为学生着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艾毅教育集团创始人、CEO许尚杰认为,中国的国际教育应当拥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他呼吁政府为外籍教师的返华程序提供更多政策便利,因为新冠病毒让许多国外教师无法回到中国教书。此外,美国和中国“脱钩”的倾向也让国际教育面临重大危机。而一个独立于美国的国际课程体系会增强中国国际教育的抗风险能力。这个体系应当有扎根中国文化、包容性、非政府组织主导的特点,并且这个国际教育体系可以走向世界。他强调,还应当建设网络课程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在线平台,而这些配套设施可能需要多个机构来协调统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国际部外事主任杨燕强调,疫情带来了观念转变,单一的线下教学和校园体验变成更为多样化的、适应学生个体需求的在线教学。她反思了国际教育应当继续向素质教育的一些重要目标努力,比如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与全球胜任力。此外,她强调了中国老师在芳草地学校的重要性,希望学生能学贯中西,对世界保持开放态度,也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从而为世界的和平和相互理解做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S全球教育集团前中国总监张巘认为,应该以全球化的视角去分析当下面临的挑战。整体而言,教育产业的规模在过去呈现出了扩大的趋势,在未来也将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同时,受疫情影响,之前投入相对较小的教育信息化产业将会呈现长期的爆发式增长。。现在西方大学已经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混合视为一种长期策略,而不是短期策略。面对对于中西相互交融的担忧,张巘则认为中外合作办学和培养国际人才是大势所趋。中国应该推行自己的国际教育课程,中国政府也应该在基础教育方面提供相关的便利。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现在正在大学内快速地发展,这个平台也可以扩展到K12的国际教育方向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周满生认为,中国现在已经较为平稳地渡过了危机,进入到了后疫情时代的初期,但是以英美国家为首的发达国家现在还处于疫情期间。疫情给国际教育同时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但是挑战要大于机遇。在未来,美国对于STE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专业的学生的限制会大大地削减留学生的数量。美国过去一直支持的教育无国界现在也不怎么提及,而我国最近发布的《意见》表明了中国要扩大开放,并提出了“内外统筹,提质增效,主动引领,有序开放”的十六字方针,体现了中国增强世界各国互认互通的主动性。美国目前在压制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中国则要打破美国意欲打新冷战的目的。所以,周满生认为,中国国际学校应坚持多样化办学,不能照抄模仿西方的办学模式。

作为国内领先的国际化智库,CCG致力于人才全球化、企业全球化、全球治理和国际关系等领域的研究,并始终关注国际人才的成长与培养,通过对全球国际学生流动趋势、出国留学、来华留学、国际学校、国际理解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等领域的深入研究,旨在参与全球化时代国际教育环境的重塑,推动中国教育的对外开放和全球教育交流与合作。本次研讨会的举办,CCG通过为国际教育专家搭建交流平台,为公众提供了解国际教育在疫情影响下的最新进展的窗口,旨在为疫情下的全球性人才发展以及国际教育的未来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