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我从一幅搞笑的漫画中,读出了35+职场人的心酸

最近看到了一幅搞笑漫画,可是我笑着笑着就哭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可以从漫画中看出来,主角是一个秃顶中年男人,正在伏案努力工作,而桌子上的闹钟显示着23:59:57,这个时间必然是在加班。而就在闹钟响起的时候,HR站在旁边笑嘻嘻祝他生日快乐。

但是,却有两个人把他从工位上架走,其实我们也不难猜到,HR送给这位刚刚35岁的中年人的礼物是:辞退

其实现在在我们职场中许多35岁以上的人,或多或少都在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毕竟论体力,他们比不过那些应届毕业生们;论能力,他们并不算得上突出;论资历,似乎员工的资历对于公司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怕他们再怎么加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不如别人,哪怕他们熬秃了头,也没有人在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冷汗直冒,身体也因为恐惧而颤抖。

但是这没有任何用,他们始终都要面临自己职场生涯中最大的一道坎——中年危机。他们跟不上社会的节奏,身上背负着巨额的房贷、车贷,在被无情辞退后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

这是许多人的35岁,但我总觉得这不应该是35岁以上人群所要面对的残忍现状,似乎这个社会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还是说是某些特定的职业才会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职场35+现象经常出现在什么行业中?

职场35+现象其实就是:上有老下有小,同时也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而在工作的投入程度上和加班精神上,会大幅地下降。同时现在社会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快这一点,也导致了那些年龄较大的人难以接受新鲜事物。

同时如今的公司老板几乎越来越年轻,这无形中需要下属和其年纪相仿,这样在工作沟通时也会更顺畅一些。而且35岁以上的员工人工费投入产出比并不高,太贵了。而且这类人往往思维形成了某种定式,对于继续变革的公司来说,无疑是一块绊脚石。

而且35+现象其实更多出现在如今的互联网行业中,虽然的确程序员这个行业在中国在出现了不到40年,但是那些互联网公司中35岁以上的员工基本就没有这个现象,也是很奇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就能知道,那些35+现象经常出现的职业中,基本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点。比如:35+现象经常出现的职业基本上都是那些基础性工作比较多的,每天都是做一些非常简单且重复的工作,并且这种工作更适合那些年轻的、体力好的、时间也比较宽裕自由的人去做。

现在一些上市的制造业公司里面也有很多35岁以上的员工,但是无一例外,这些员工基本都有个一官半职的,但同样他们都开始混日子,开始享受特权,基本上只要他们手底下还有下属,哪怕只有一个,他也会尽可能地将所有任务分摊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种人真的是公司所迫切需要的吗?公司开除这样的员工会伤筋动骨吗?并不会,似乎35岁以上的员工在别人看来就是公司里面的毒瘤,特别是那些走上了小中层的员工,基本都逐渐成为了收集下属每周工作报告的整合者。

而35+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其实就是这些工作太容易被替代了,不论是职场中的实习生,还是高科技的人工智能,都正在一步步占领着只需要简单重复操作的工作岗位。

而如果我们不想要35+现象发生在自己身上,不想经历中年危机,那么如今的我们就需要努力一下,让自己拥有不可替代的能力,而不是一个只会简单重复操作,不会思考的工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修炼能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壁垒,让自己安然度过职场中年危机

人到中年,如何度过这场危机呢?

第一,目标导向,越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越好,并分解出完成目标需要培养的能力,这个能力要专精

我们应该尽早给自己一个目标导向,越早确定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越好,毕竟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才不会瞎忙活一通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同时我们在有了目标之后,也需要分解成完成这个目标所需要培养的能力,并且将这个能力专精。

就像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们往往在数学、化学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那是因为这几个科目是共通的,想要学好物理就必须要学好数学、化学等学科。所以想要达到目标,就要对自己分解下来的能力做到专精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刻意练习,培养自己在这一专业中的核心能力,让自己无可替代

我们需要刻意练习自己的专业能力,培养自己在专业中的核心能力,让自己不会轻易被那些廉价的劳动力,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就像老手艺人阿木爷爷,要说木匠的普通活计,如今的制造业只需要给机器编个程就可以批量生产。

但是阿木爷爷在木匠这个行业浸淫了数十年,一手手工将军凳、鲁班锁等等特殊技巧,却是其他人乃至人工智能都无法替代的。这就是他在木匠行业中所培养出来的核心能力,也正是这种能力才让他无可替代,成为中国对外文化输出网红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知行合一,越早行动越早对我们有利

很多人心里其实已经有了一个目标,但是耐不住拖延症或者一系列原因,导致了就是不去实现自己的目标。都说知行合一,其实我们越早行动就会越对我们有利。

这就像当年阿里还没有兴起的时代,如果马云当时有了构建阿里帝国的时候懒得去做,还怎能有如今的中国首富?现实就是如此,你不做这个想法就是一个想法,哪怕这个想法能把你变成下一个马云,却也无济于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