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雄剑 胡说聊斋 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温州市收藏家协会成立,温州收藏爱好者的队伍不断扩大。其实,温州历史上也出过不少收藏品,也传下不少文化名人的收藏故事。

六朝门阀钟情的瓯窑青瓷

瓯窑,出自瓯江之滨的中国最早的青瓷品种和窑场之一,东晋时,以其创新而稔熟的釉下点褐彩技艺风行帝都京畿,稳占同时代青瓷江湖之鳌头,成为六朝门阀士族的收藏品和心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博物馆总馆藏东晋瓯窑点褐彩盖钵、瓯窑点褐彩香薰(王廙墓出土)

东晋开国宰相王导的堂弟、王羲之的二叔和书法老师、荆州刺史王廙就对瓯窑青瓷情有独钟,并将生平收藏的瓯窑点褐彩盖钵、瓯窑点褐彩香薰等珍玩悉数作为自己的陪葬品,与西域进口的国宝级奢侈品罗马磨花玻璃杯、南亚金刚石戒指等一起长伴地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镇江博物馆藏东晋瓯窑“小尾”点褐彩鸡首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镇江博物馆藏南朝瓯窑“政”字款四系盖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镇江博物馆藏南朝瓯窑“小蛮腰”綯索形提梁虎子

京畿重地镇江,从世家大族墓葬中出土的六朝瓯窑青瓷更是堪称绝品,镇江博物馆因此成为省外唯一辟有瓯窑“专业”展品橱窗的博物馆,如东晋“小尾”点褐彩青瓷鸡首壶、南朝青釉“政”字款四系盖罐、南朝最美之青釉“小蛮腰”绹索形提梁虎子等等。显然,这些惊艳于世的瓯窑都是1600年前富甲一方或权倾一方的权贵们的收藏品。

书圣王羲之背书的华严石砚

永嘉太守王羲之的华严石砚,是温州收藏史上流传千年并影响至今的一段佳话。据现存最早的《温州弘治府志》卷三载:华严山,在郡城北8里,有岩可为砚,《王羲之贴》云:“近得华严石砚颇佳”。华严山在楠溪江和瓯江交汇处,所出华严石可用以制砚雕刻,并为中国非遗彩石镶嵌和温州石雕之源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寻石华严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为永嘉太守王羲之洗墨池碑刻

北宋书画名家和大收藏家米芾(1051-1107)不但为书圣在温州的遗迹题写了“墨池”二字,而且在其撰写的中国第一本砚台收藏专著《砚史》中,于“温州华严尼寺岩石”条下,记述了王羲之华严石砚的流传故事:秘阁“校理石扬休所购王羲之砚者,乃此石;今人所收古砚,间有此石,形合晋画,约见四五枚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嘉明代卫承芳篆“砚台岩”摩崖石刻

石扬休(995-1057),四川眉山人,是大文豪、收藏家苏东坡的长媳的爷爷和亲上加亲的长辈亲戚。王羲之的华严石砚在辗转流传700年后,被北宋名臣石扬休于皇祐(1045-1054)年间重金购藏的故事,在南宋李之彦《砚谱·右军风字砚》里记录更详:“会稽有老叟,云右军之后。持一风字砚,大尺余,色正赤,用之不减端石,云右军所用者。石扬休以钱二万得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州伍文泽制华严石砚

类似的记载还见于宋高似孙《砚笺》、宋唐询《砚录》等。风字砚,源自晋代的凤字砚,“尝闻右军砚,凤字琢手奢”(元王恽),唐代最为流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名砚图谱》封面的唐代风字形华严砚

1981年9月,日本秋山书店出版的《名砚图谱》的封面,就是一方晚唐的风字形华严砚。该书作者、中国古砚研究权威北畠兄弟特为之作《风字砚铭》:“昔王羲之有一风字砚而谓温州石,此砚亦系温州之产者也,其式由,四直风字,极古,必是唐时物,历代宝之,至今凡一千百年”。物以名人传,文化名人的收藏品最为后世所重,于今亦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宋濂款华严石砚 又一砚斋摄

前几年,温州古砚收藏家,曾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过《百砚千姿》古砚藏品展的又一砚斋主人方肖鸣,曾偶遇一方明代华严石砚,铭文为“金华宋景濂华严砚”,本拟购入捐给温州市博物馆,惜因故作罢。近悉昆明师大李杰森教授藏有一枚明式华严砚,背面有阳刻金文砚铭和阴刻楷书卫承芳款。卫承芳,明代廉吏,万历温州郡守,曾在罗浮山篆镌“砚台岩”摩崖石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明李杰森藏卫承芳款明式华严砚

温州书画家多对“何时重振右军研”予以极大的期望,如西泠印社社员,温州书画名家袁纲平每每在作品上题署:“以华严砚磨墨书之”。

图文证史的明代观赏石收藏名家

有明一代,温州文化名人在观赏石收藏鉴赏领域玩的风生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为宣德皇后画像的宫廷画家“谢庭循”

明初宫廷画家谢庭循是永嘉鹤阳第十二世,深得宣德皇帝的器重,“性嗜清玩,蓄之颇富”,因仰慕收藏大家米芾,便给自己的收藏之所起名叫“米家船”,藏有大量唐宋以来的法书名画,“文房百玩,触手可寻”,为士大夫们所经常光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句容三叠纪结核鱼化石

谢庭循还喜好奇石,在中国观赏石收藏历史上,曾获得多项第一。如画家好友张宁在《方洲杂言》中提到,北京“寺僧所收谢庭循一石,方广三四寸,中劈为二,内函鱼骨一具,首尾皆全”。可见,谢庭循是温州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个收藏动物(鱼)化石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谢庭循《杏园雅集图》中的大理石砚屏

谢庭循的《杏园雅集图》,以图证史,成为记录大理石屏的第一人,时间是正统二年(1437),而史籍中有关大理石屏的最早记录则出现于天顺五年(1461)的《大明一统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博物馆藏明米万钟《奇石图》

谢庭循笔下工笔写实的大理石屏是木制底座,这也是观赏石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木座形象,而此前的观赏石或无座,或以石盆或陶盆为座。如苏东坡《仇池石》:“盛以高丽盆,藉以文登玉”。再如杭州博物馆收藏的明代米万钟的《奇石图》,也是以盆为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谢庭循《香山九老图》中的木质底座观赏石

谢庭循的另一幅名画《香山九老图》,更是直接绘出了山形观赏石(英石之类)的木制底座,这也是中国观赏石历史上的第一次。木制底座的出现,是奇石成为艺术品的必要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明陈叔起、王绂《潇湘秋意图》(局部)及黄思恭长跋

谢庭循的世交好友、明初首位内阁首辅黄淮,曾将谢的绘画老师陈叔起的作品,赠送给京城各位喜欢收藏书画的内阁同僚,而黄淮的老父亲黄思恭,更是将挚友陈叔起的绝笔之作《潇湘秋意图》予以精心收藏、完善,并题跋传喻子孙宝之,终成陈叔起唯一存世的作品,现藏故宫博物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博物馆藏明万历大理石笔

明代永嘉场抗倭名臣王叔果,收藏有一架珍罕的大理石屏,并为之作《大理石屏铭》:“见山思静,见云思变,见石思贞。是屏也,点苍洱海,含晶耀灵。其静而变,变而贞,可以比德而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万历大理石砚屏

明代的大理石屏相当高端奢侈,价值良田10亩,几为皇家所独享,并被尊为文房珍玩之首。即使是万历四十一年(1613)出版的图文并茂的赏石专著《素园石谱》,都未载大理石屏,足见其非常人可以问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王叔果集》

明代的大理石屏铭,传世的只有三首,其中字数最多、内涵最丰富且最得赏石三昧的,非王叔果莫属。

孙诒让的玉海楼与百晋匋斋

完工于1888年的瑞安玉海楼,是与杭州文渊阁、宁波天一阁、湖州嘉业堂齐名的浙江四大藏书楼之一,藏书多善本秘籍、稿本、抄本和名家批注本,尤以地方文献、先贤遗著为特色,照《四库全书》之例,分门别类篡成书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孙衣言撰《玉海楼藏书记》

孙衣言和孙诒让父子于十余年间,藏书四百六十余种,九万卷,后大部分归藏原杭大图书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瑞安玉海楼和“百晋精庐”题匾

玉海楼的“百晋陶斋”,则是经学大师孙诒让用来收藏、陈列六朝古砖的地方,并由“甲骨收藏第一人”王懿荣亲为题写“百晋精庐”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州收藏家协会理事郑金才藏《契文举例》,钤“瑞安县立中山图书馆藏书印”

孙诒让在收藏上的“独门秘籍”,则是根据刘鹗1903年影印出版的甲骨文著作《铁云藏龟》,凭借其扎实的金石学功底,于次年完成《契文举例》二卷,成为中国甲骨学研究之滥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刊发于2020年7月19日《温州日报》文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