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日来,黎巴嫩民众走上街头,外交部、环境部和经济部等政府部门被愤怒的示威者占领。黎巴嫩总理哈桑·迪亚卜10日宣布政府集体辞职,以回应民众要求变革的呼声。此情此景,与黎巴嫩民众对上任总理萨阿德·哈里里的声讨何其类似。

黎巴嫩似乎陷入了无法逃离的“政治怪圈”,相同的场面每隔几年就会上演一次。在迪亚卜之后,谁将是临危受命下一个“救场者”?这个中东小国的政治生态可否迎来转机?

临危受命 无奈下台

迪亚卜于2019年12月被任命为黎巴嫩总理,翌年1月正式上任并组阁。在他上任前,黎巴嫩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物价飞涨、经济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

顶着经济危机和政治压力上台的迪亚卜虽成功组阁,但他还未来得及拯救黎巴嫩的经济困局,就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卫生危机。半年多时间里,黎巴嫩旅游业遭受重创,占经济较大比重的进出口贸易严重受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钮松认为,让迪亚卜对爆炸事件负全部责任不完全合理。黎巴嫩政府部门的实际权力有限,且多受制约,真正的权力掌握在一些把持经济命脉的财团手中。

多年来,黎巴嫩政党政治、议会政治、教派政治之间的不兼容性一直影响着政府的基本运转。这个国家是一个议会共和制国家,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总理具体人选由总统与议会磋商后任命。而国家主要职位又与教派身份挂钩,政府“三巨头”分属不同的教派:总统是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总理为伊斯兰教逊尼派人士,议长为伊斯兰教什叶派人士;而它同时又三个教派你争我夺,多年来因分权问题一直摩擦不断。

钮松认为,这种政治生态造成黎巴嫩政府部门间协同能力有限,让忽视甚至无视关键信息成为常态。“在黎巴嫩,相互诿过与‘甩锅’而非应对灾难危机才是许多政治精英的着力点。”钮松说。

历任总理以辞职相逼乃“家常便饭”

现任政府辞职后,黎巴嫩组建新政府面临着许多难题,总理一职成为一颗“烫手山芋”。

就在几个月前(2019年10月),黎巴嫩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在一片反对声中,前总理萨阿德·哈里里宣布辞职。而萨阿德·哈里里的2个任期(分别从2009年、2016年开始)也是困难重重:曾数次遭遇组阁失败,3次宣布辞职。

再往前推,阿德·哈里里的父亲,前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也于2004年递交辞呈,2005年死于汽车炸弹,遇难前他正在筹划领导新的议会选举,以求卷土重来。

……

钮松指出,黎巴嫩历任总理以辞职相逼,近年来已成为一种“家常便饭”。黎巴嫩政府遇到大规模社会动荡和游行抗议活动时往往束手无策,总理辞职或政府集体辞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黎巴嫩民众如何看待多年笼罩该国的政治阴云?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硕士生导师闵捷认为,领导人的更替对民众的影响不大,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形同虚设”的政府。

长年的政治僵局下,黎巴嫩民众更希望灾难后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活。《德国之声》报道,几天来,贝鲁特居民自发在街道上清理残骸,而这一切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政府机构的帮助。

闵捷指出,黎巴嫩政府部门的领导力量缺乏社会根基,遇到较大的内外部压力时,政府部门没有足够的的能力和手段去解决问题,社会也因此很难获得发展。

钮松认为,政府集体辞职无益于黎巴嫩目前急需的灾难救援和追责工作,仅靠黎巴嫩政治精英很难独撑危局,需要国际社会合力,给予有效的救援帮助才能一定程度上舒解该国社会内部矛盾。

但作为中东政局的“微缩棋盘”,外部力量的介入和帮助对黎巴嫩各派政治势力来说,既可能是助力,也可能是威胁。

在前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2005年遭汽车炸弹袭击身亡后,黎巴嫩分裂出“3月8日联盟”和“3月14日联盟”两个政党联盟。“3月8日联盟”有着浓郁的什叶派背景,主张亲伊朗和叙利亚;而“3月14日联盟”则持相反态度,主张与西方和沙特等国保持的紧密关系。自此,政治与教派立场的巨大分歧使得两大联盟间的矛盾难以化解,政坛内的矛盾和鸿沟日益扩大。

但闵捷指出,在2005年叙利亚从黎巴嫩全面撤军后,近几年黎巴嫩的政局也有所变化,叙利亚对两大联盟包括各个派系的影响都有所减弱。总理与内阁集体辞职后,黎巴嫩政治生态亦可能迎来转机。

“如果爆炸事件后黎巴嫩各派力量能借机加强对话,也可能再次达到一种平衡。”闵捷认为,如何在现有制度下推动不同政见的政党和教派之间的协商,是黎巴嫩走出当下迷局的关键。

【驻京记者】泠汐

【实习生】周佩滢

【策划统筹】胡素青

【作者】 泠汐;胡素青

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