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碑林博物馆大门)

今天,咱们将要走进的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以收藏碑石等珍贵文物为馆藏特色,收藏有自汉代至近代的碑石、墓志四千余方,是我国保存古代碑石最多的地方。因园内碑石林立,故名“碑林”,碑林博物馆因此而得名。

作为“全国18个特殊旅游景观之一”和“西安最有价值的文物古迹之一”,碑林博物馆每年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到访参观,是弘扬中国经典文化的重要窗口。

然而,这么重要的“文化传播窗口”,其一进门的匾额上却赫然写着一个大大的“错”字,众访客对此大惑不解——重点文化单位咋会有错别字?

究竟怎么回事?一起去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园中,沿中轴线走到头迎面便见一座双重飞檐的四角亭建筑。四角亭内矗立着有着“迎客第一碑”美誉的《石台孝经碑》(唐代)。抬头向上看,只见亭上两层飞檐间悬挂着一块黑色牌匾,上书“碑林”两个大字。

(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版权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观众看见牌匾上的“碑林”两字,禁不住惊讶道:“碑字写错了,少了一撇!”

是呢,牌匾上“碑”字右上部的“田”字上面少了一撇。

这是谁题的字?题字者是故意写错还是失误所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碑”字为何少了一撇?坊间传说的版本不少,重点来看几个流传比较广的版本。

一,“碑林”为林则徐所题

该说法:林则徐被革职发配新疆,在古城西安留下“碑林”两字墨宝。由于林大人当时横遭诬陷、心情悲愤,因而故意将“田”字上的一撇略去,暗喻自己被摘掉了乌纱帽(顶戴花翎)。

此版本流传于很多导游之口,传播力强大,是坊间流传最广的版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颜真卿《颜氏家庙碑》,局部)

二、“碑”字本来就没有那一撇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关于“碑”的释义:“碑,竖石也……从石,田声”(田字为替代字,电脑中无相应古字);又关于“卑”的释义:“卑,贱也。执事者。从左、甲”(左字为替代字,电脑中无相应古字);由二释义可见,“碑”字的右上部分是“田”或“甲”字,是没有一撇的。

持这种观点的人例举了碑林博物馆馆藏名碑为例:唐代颜真卿撰文并书写的《颜氏家庙碑》中的“碑”字,以及唐代柳公权所书的《玄秘塔碑》中的“碑”字,田字上都没有一撇(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公权书《玄秘塔碑》,局部)

由此说明,至少在唐代以前“碑”字的写法中“田”字上面是没有一撇的。

三、宋代开始有了这一撇

前面说了,唐之前“碑”字右上部没有一撇。由于唐代文人性情飘逸、自由不羁,于是“碑”字右上的“田”字常常被他们写出了头。最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认为出了头(一撇)的字看上去更美观,久而久之“碑”字的这种写法竟堂而皇之地变成了正确写法。到了宋代,由于印刷术的进步,“碑”字就这样被传播开来直至现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书法属于艺术,少个撇很正常。

持这种观点的人能够列举一大把书法中的各种怪字,以此说明,此“碑林”中的“碑”字不是错别字,是艺术。

五,名人题错字并不稀奇,若要列名单也能晒出一大堆

六,辰馆观点:1.馆方专家曾确认“《碑林》到底由谁所题现已无法考证……”。看来“林则徐之说”纯属胡说。2.亲测西安碑林博物馆中宋代以前的碑字确实没有上面的那一撇。3.貌似自由、洒脱、飘逸的唐人风花雪月地挥洒出一个带撇的“碑”字是有可能的。

小伙伴们,你认为上述哪种说法比较靠谱?“碑林”中的“碑”字是错字吗?(碑字为替代字,电脑中无相应古字)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网易号“走遍世界博物馆”,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