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分布最广、最危险的蝗虫物种之一,飞蝗(Locustia migratoria)对全球农业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周三晚,《自然》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导致蝗虫群聚的信息素。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控制蝗虫爆发的新方法。

在这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及其同事发现了群居飞蝗释放的一种名为4-甲氧基苯乙烯(4VA)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该分子对所有年龄段和性别的飞蝗都有强大的吸引力,如果四五只散居蝗虫被安置在一起,它们也会开始产生和释放这种信息素。而且它还能吸引野外的蝗虫。

信息素由特定的感觉细胞检测,这种细胞被称为锥型感受器(Basiconic sensilla),存在于蝗虫的触角中。在这里,信息素与一种名为OR35的特定嗅觉受体结合。作者报告说,4VA对缺乏这种受体的工程改造蝗虫的吸引力较小。

基于他们的发现,作者强调了几种值得未来探索的可能场景。例如,如果在野外部署合成版4VA,它有可能被用来引诱蝗虫进入陷阱,然后将它们杀死。或者,如果释放一种可以阻断该分子活性的化学物质,或许能阻止蝗虫聚集和迁移。尽管如此,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才能测试这些和其他相关策略的可行性。

原创编译

责编:程建兰

期刊来源:自然

期刊编号:0028-0836

文章来源:https://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