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已经与全球紧密交织在一起,将中国完全“踢出”全球体系,实现中美“脱钩”是不切实际的,其代价之大将令所有人难以承受。美国国内的政策文件也呼吁以一种“有原则的现实主义”来处理中美关系,强调两国仍在许多重大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但近年来中美之间的猜疑上升,将两国关系推向“深水区”。两国应紧紧围绕贸易这块“压舱石”,增强互信,引领两国关系发展重回正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高善文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

我们总说,中国经济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言下之意是说其中隐含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同样进入“深水区”的还有中美关系。近几年来,中美博弈越来越激烈,紧张局势持续上升,中美“脱钩论”甚嚣尘上,甚至有人认为一场“科技冷战”已经开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然而,将中国完全“踢出”全球经济体系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对所有人来说代价都太高了。

▼“平行”发展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中国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中国经济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受到全球关注,在世界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

美国的出口管制制度中不难看出,在高科技领域,中国仍未完全融入西方世界,被西方所接纳。因此,中国被迫走上一条与西方平行的发展道路,不得不自主研发技术方法与标准。过去的经验表明,被西方所“孤立”的中国高科技产业并没有被击垮,反而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无论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两国维持正常贸易往来,同时在第三方市场保持竞争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至少在民用产品领域里是这样。事实上,美国对中国所施加的压力反可能成为中国国内政治和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器”。并且,这样的压力也将激发私营部门的创新活力,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同时,这也将为当前多边贸易机制的改革奠定基础。

▼互信丧失

过去几年,一系列政治变化导致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双方互信与善意迅速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增长的相互猜疑,其程度之深,导致两国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当下仍无法有力合作,这一状况令人震惊和忧虑。

随着两国在战略上的猜疑不断加深,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担忧也不断加剧。对于“安全”二字的定义与范围正不断扩大,超过了传统防务领域,甚至连呼吸机和电力设备供应似乎也成了事关“国家安全”的大问题。基于安全问题考量的“脱钩”安排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反过来又将进一步加剧中美双方的猜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有人说,“中美关系再也回不到过去了”,这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但美国的官方政策文件仍在呼吁以一种“有原则的现实主义”来处理对华关系,并且承认中美双方在气候变化、恐怖主义、核扩散等许多重要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

然而,这次的全球疫情危机提醒中美两国,如果连最低限度的互信和善意都没有,那么追求与发展双方的共同利益更是无从谈起。

▼贸易基石

近年来,虽然中美贸易受到严重损害,但它仍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达成一项全面的贸易协定,将有助于增进中美互信,令这块“压舱石”更加稳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尽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经济困境,今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仍提出,要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进一步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这或许能够帮助解决许多关键而棘手的结构性问题,并促进第二阶段协议的达成。

由于国内外利益矛盾尖锐,处理中美关系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事;再加上当前中美互动模式发生变化,处理两国关系更是难上加难。因此,中美关系这条“大船”就像驶入了一片未知的“深水区”,只有能力高超的“舵手”才能在利益与意见的冲突中保持平衡,把稳方向,避免“沉船事故”的发生,引领两国关系重回安全的航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责编 | 布英娜

编辑 | 张钊 潘家欣(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