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经营报》为您分享的第 1070 原 创文章;我们只发有态度,有干货的原创。

偶像的小粉丝

守护爱豆!

“看到(抹黑偶像的帖子)转发、点赞、评论(数量)达标的,马上复制链接,用‘权证链’存证,我们要用法律武器保护他,我们都要做肖战的虾虾!”

新浪微博兴趣社区超话中,自今年年初以来至今,位列明星社区榜单第三的明星肖战超话,兴起一股“权证链”取证维权热潮。社交平台新浪微博上一位明星肖战的粉丝发帖呼吁维权,底下百条评论跟帖支持。

权证链是什么?庞大明星粉丝流量的涌入能打破区块链存证无法商业化的现状吗?目前业内共识在于,存证是目前区块链入门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场景之一。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区块链存证广泛应用于司法存证、商品溯源、供应链平台、电子合同等多个业务场景。存证会是区块链商业模式的突破口吗?

应用虽广,盈利仍存短板。有从业者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仅有存证服务过于单薄,难以支撑公司业绩,区块链存证公司应该想办法服务于产业核心,对产业流程进行改造,解决用户的完整需求。

在“不赚钱”的标签下,可以看到的是,主业为区块链存证第三方服务公司也在持续寻找赚钱的出路。

1

粉丝经济下的商机

记者看到,在肖战社区中,粉丝互相指导,如何使用区块链存证产品权证链取证他人抹黑自己偶像的行为,并购买存证流量进行存证。不少用户应声自掏腰包购买存证流量,立志为捍卫偶像而战。

权证链APP显示,用户证据存证需要购买存证流量,100M流量售价50元,10G流量售价3188元,50G流量售价12888元。

根据权证链官方微信公众号介绍,其作为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的一级节点,为用户提供电子证据的存证、取证、出证、司法维权等服务。运营主体为北京中海义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关于权证链向明星粉丝圈子营销区块链产品的出发点与看好粉丝用户群体的原因等问题,记者向中海义信发去采访函,但对方表示公司负责人在外地出差,没时间接受采访。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0年8月6日,肖战社区下粉丝团超过600万人,社区阅读量1196.9亿,社区帖子超过800万个,此仅为一位明星的一家社区流量。现今,当红明星众多,各自粉丝群体庞大,各家粉丝为偶像应援打榜,时常发生口角。

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在于,当前粉丝经济盛行,商家借助一定的平台,通过某个兴趣点聚集朋友圈、 粉丝圈,给粉丝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最终转化成消费,实现盈利。而饭圈即是追星粉丝自发组成的文娱社群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专业化的利益圈层。

离开虚拟币的区块链经年苦寻商业化道路未果,行业各方都迫切期盼着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的大背景下,区块链存证能肩负打破外界对“区块链不赚钱”印象的重任?而坐拥庞大流量的组织化利益圈层——饭圈维权是否可以被视作区块链存证市场首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多位行业人士表示,“饭圈”互撕引入区块链技术或许可以称作应用场景,但最多只是拥有概念价值,噱头大于实际。“明星粉丝互撕场景,用互联网技术就可以解决,没有必要用到区块链,而且追星族之间的互撕也不符合网络环境的正确导向。

可以看到的是,今年7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出通知,将“重点整治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饭圈互撕等价值导向不良的信息和行为。大力整治明星话题、热门帖文的互动评论环节煽动挑拨青少年粉丝群体对立、互撕谩骂、人肉搜索等行为。严格清查处置‘饭圈’职业黑粉、恶意营销等违法违规账号”。

2

难点仍存

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区块链存证在商业化上仍然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上难点重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表示,电子存证是区块链技术的最基本应用,基于存证可以进行交易或交换,进而可以形成溯源,以及资产证券化。因此,很多存证的应用和平台快速发展,尤其在司法领域。然而区块链只能解决上链数据防篡改,数据上链前的真伪无法保障和验证。

也恰恰是因为存证属于最基础应用,技术相对成熟,因此出现很多存证平台,这些平台业务形态雷同,形成同质化竞争,降低了整个产业的盈利能力。”李鸣透露,“国家标准的立项、研制、报批和发布大概需要3-4年时间,而团体标准时间周期比较短,我们正在探索二者相结合的方式来满足当前大规模应用实践的需求。”

在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烽看来,区块链存证面临的问题是,除了区块链存证业务还没有一个能够规模化的盈利模式。另外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有些区块链存证过程中,数据操作人的身份难有明确的责任人;目前,技术上可能还难以确保电子数据中途不可篡改,特别是在一些中心化程度比较高的链。虽然目前有一些现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都散落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主体中,因此在数据转移和共享时存在一定障碍。此外,第三方区块链存证服务公司本身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平台,甚至平台本身与存证方有一定的利益关联或冲突,一定程度上其存证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存在问题。

“从市场竞争优势角度来说,目前区块链存证可能还无法与传统中心化存证竞争。即使有些区块链存证概念的平台,其实质上公信力还是来自于中心化平台。区块链存证平台与中心化存证平台相比,区别并不大。决定这些证据是否有价值的因素仍然在于,数据真实性、来源合法性以及与所说明问题是否具有关联性等。”张烽坦言。

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云峰律师透露,区块链存证领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尚不存在区块链存证平台准入制度、存证标准不统一、电子数据的技术治理等。

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专家、信任度科技CEO马臣云亦表示,区块链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从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将“通过区块链获取的证据记录予以认可”写入的规定,近日,最高法在公开征求意见稿中表示支持当事人通过区块链、时间戳等方式保存、固定和提交证据有效解决知识产权权利人举证难问题,不难看出,在技术层面,区块链已经得到法律认可。但从应用层面而言,区块链技术仅解决了存证问题,在审判环节,是否采用区块链存证仍取决于数据的真实性。所以,对于区块链存证如何能被司法直接认可的具体操作各方仍存在分歧,现行的安全、技术、内容规范,也未上升到国家标准。

在区块链司法存证未来发展问题上,陈云峰建议,目前,区块链存证在治理层面上的问题解决方案应当包括加强顶层设计与规范制定。一是对区块链存证进行统一的标准化设计;二是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促使区块链存证成为一个闭环系统,在鼓励和引导市场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市场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行业标准等,推动区块链存证市场实现良性运行。

3

商业模式将从存证中走出

从上述情况来看,目前阶段困难不少、盈利模式未清晰,那么为何各界仍然坚持认为司法存证需要区块链改造?

马臣云解释称,区块链技术在司法存证领域拥有两方面优势,其一,从技术层面来看,区块链属于多方共识,链上各方共同背书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增强了法院对于证据的认可度。其二,从生态治理角度上看,区块链属于联盟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发展一个生态。有助于互联网法院对生态进行规则的输出与治理,构建良好的沟通渠道。因为作为链上的节点与应用方,无论是政府、法院还是区块链企业都愿意通过区块链的方式去“链接”彼此,共同构建完整的生态。

陈云峰认为,一般来说,区块链存证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存证,即存证平台对电子证据进行技术固定;二是提交,即当事人或存证平台将生成的数据传输至法院的区块链平台;三是验证,即法院针对电子证据的真实性进行考察。存证与提交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法院对电子数据真实性的认定,是区块链存证的关键。“需要区块链的场景主要是针对时效性强、易更改的电子证据的存证,而维权领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存证的要求,并且在侵权行为发生后的较短时间内固定下来确实能够大大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考虑到商业模式,区块链存证公司要做的不仅仅是帮助用户存证,还应加入取证环节,不但帮助用户打官司,还必须打赢官司。考虑这些综合因素,才可以打通整个产业链。因为,单纯靠做存证业务赚钱,机会渺茫。”上述从业者直言。

张烽也认同此观点。他表示决定区块链技术能否规模化应用于存证领域,不光要能解决存证的问题,具备技术可靠稳定和足够开放性的公信力,而且要能给用户带来增量价值。

在上述从业者看来,区块链存证在饭圈应用,仅是用人肉的方式代替了原本使用互联网技术就能够做到的侵权线索取证。虽然带来了一定的流量,但是长此以往仍需要有人为该模式买单。“粉丝买单很难长久。”

司法存证的发展应该形成规模效应,某些存证场景面对用户需求低频、黏度低且获客成本高企等问题,区块链服务公司需要连接生态,寻找生态之间的数据交换,利用空白,挖掘需求,批量获客。在此前提下,为摆脱依靠用户手工存证的方式,通过批量化、规模化地为客户提供服务,进而实现商业化。”马臣云举例道,创作者创作图片,遭到盗用维权就属于低频需求,但是图片使用者希望获得图片使用权的需求是高频的,区块链司法存证可以为用户提供授权,促进知识产权资产更加方便地交易。

李鸣认为,基于存证应用技术成熟度较高、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大量数字场景的摩擦、可信的电子证据是司法行业的重要依据这三大原因,司法存证将区块链技术规模化商用的突破口之一。

言及行业苦寻的商业模式时,马臣云表示,司法存证的确是目前区块链落地情况较好,具备一定价值的领域,但将来区块链的商业模式一定不会局限于司法存证一环,未来或许会以存证确权为基础,实现知识产权、实物资产、债权等一系列资产的处置与流通。“通过区块链建立可信的流通,构建完整的生态,才是链的真正价值所在,自然就能形成商业模式。”

关于区块链技术如何才能规模化应用于存证领域,李鸣表示,应加强数据的第三方鉴证,保障上链数据的质量和权属关系;再者,引入生态相关方的加入,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最后,完善存证业务逻辑,完成存证服务的闭环,为客户提供增信服务。“只有将区块链从技术向客户转换,从平台向生态转换,从应用向服务转换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形成盈利能力。

【版权说明】

本文为原创内容

作者:《中国经营报》

记者 郑瑜

如欲转载请联系我们

琥珀金融帮 hupojrb 中国经营报旗下垂直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全媒体平台。已经入驻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百家,网贷之家,新浪财经头条、网贷天眼、网易、腾讯等媒体平台。致力于为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