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宁静

当时,他们在北航南门的知音商务楼租了一间办公室,不到20平方米。两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破沙发和一个古旧铁皮密码柜是全部家当,它们是从一个公司淘汰的家具中花350元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而思最早的办公地点知音商务楼

这是前不久出版的《学而思故事》中,对学而思初期办公环境的一段描写。

17年后的今天,学而思遍布全国70个城市,拥有几百个教学中心,并且在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开设了分校,学生人数也从1个增加到上百万个。

随着《学而思故事》的出版,低调前行多年的学而思首次公开了它的成长历程。透过这些故事,我们试图追踪驱动学而思奔跑背后的力量。

理念的力量

一个孩子一周在学校上“5天”课都没有学好,怎么可能“3个小时”家教就能教好呢?

这是学而思创始人张邦鑫刚做家教时的困惑,琢磨再三,他发现如果3个小时家教只是教知识,那是做“加法”,效果有限。只有通过这3个小时改变学生周一到周五在学校的状态,提高他在学校的学习效率,才会产生乘法效应。于是,他想了各种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动力,让他一步步爱上学习。这是课后3小时创造的价值,也是学而思教育理念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而思在探索校外3小时产生的乘法效应

作为学而思的底层支撑,教育理念也在时代变迁中不断迭代,驱动着学而思从“教”走向“育”,从“学”走向“习”。

多人眼中,学而思犹如一个突然崛起的庞然大物。之所以突然,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它的发展速度并不快,甚至是缓慢的。截至2016年4月,学而思布局的城市不过19个,低于很多同行机构。

在业务发展中,学而思理性而克制。它先把数学做透之后再扩其他科;把北京分校做成第一名之后,再扩其他城市;把一个事业部做好之后,再开更多事业部。在规模扩张中,它坚持“管理增长”:有一个好老师开一个班,有一个好校长开一个分校。

于是,学而思往往去到一个地方,就能很快做到当地口碑最好。直到双师课堂研发出来,教学质量得以保证,这几年它才加快了扩张步伐。

创新的力量

学而思创立之初,没有像很多机构那样模仿行业龙头新东方,而是走了一条差异化路线:新东方做大学生,学而思做中小学生;新东方做英语,学而思做数学;新东方做大班,学而思做小班;新东方通过讲座招生,学而思通过口碑和互联网招生;新东方抓名师,学而思抓教研。

学而思的小班教学、开放课堂、随时退费模式,推动行业变得更加透明、规范。它也是率先招聘优秀大学生进入教育培训行业,率先进行标准化教研,长期坚持在科技研发上重投入的教育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在学而思网校的双师课堂上课

2014年,学而思探索出“直播+辅导”的双师模式,将老师的“教学”和“辅导”角色拆分开,成为推动在线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人工智能时代,更多的创新还在进行中。

坚持的力量

相比眼下在线教育领域的风云激荡,学而思网校12年前便开始在互联网教育道路上扑腾了。

学而思创始团队坚信互联网教育代表未来,为此默默坚持了很多年。2010年学而思网校上线,当时线下一个学生一门课一年将近一万块钱,大概带来两三千的利润;网校一个学生只需一千多块钱,亏损三四百块钱。但是,他们坚持在每个线下教室张贴网校的招生简章,在教学点前台放上网校的广告;还动员学而思的老师,让他们鼓励学生上网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而思网校干部沙漠徒步,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学而思网校创立10年,长年高投入、重亏损,前后换了6任总经理,从光盘时代到录播,再到直播+辅导,几经迭代,屡败屡战。但在几个关键拐点,都完成了转型,甚至比行业快上半步。今天,它还在乘风破浪。

“折腾”的力量

这些年,学而思的快速成长,与其不断折腾分不开。学而思有一个爱折腾的CEO,也吸引了一群爱折腾的人。

以学而思第一批员工为例,17年来,他们平均以每半年或一年换岗的速度,不断变换赛道,一次次跳出舒适区,突破了自我,也促进了学而思的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而思高管在进行万米跑,在跑步中挑战自己

在学而思,干部晋升必须有转岗经历,部门负责人任期最多两届,变化无处不在。一位学而思高管曾经感慨:“过去10年,每年都有特别多的压力和挑战,总以为现在是最难的时候,结果发现下一年更难,但边界也在不断突破。”个人如此,组织亦然。

反思的力量

学而思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些年挫折和打击几乎从没有中断过。然而,学而思历史上的每次成长,几乎都是由挫折和打击中的自我反思带来的:“牛马老师出走”让学而思注重人力资源建设,推动分工合作;“同行挖角”促使学而思全面改善薪酬体系,并成立师资培训学院;“百亿学而思”,让学而思学会“管理增长”,重点关注健康数据……

在应对挫折打击的过程中,学而思发现与其攻击别人,不如从自身寻找原因,这也种下了“反思”的基因。在学而思,开会讲反思,周报写反思——反思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哪些可以做得更好,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消极因素转化成积极因素。这后来成为学而思不断进化的算法。

专家视角

《学而思故事》面世后,学而思的成长也引起各界专家的关注,他们的视角为我们走近学而思提供了一种牵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政协十二届、十三届全国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建设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各类民办教育快速发展,规模持续壮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而思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探索者之一,学而思的成长历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份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历史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

“通过《学而思故事》,我们了解到,哪怕目标是为了提高成绩,也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和方法,还要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塑造品格。要达到这个境界,就需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环境和学习能力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

“很多耳闻目睹的事情,都被写在《学而思故事》一书中。这本通俗读物讲述了学而思在短短17年时间里的成长过程,展现了大时代中有为人才的创业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海涛

“《学而思故事》不仅呈现出学而思的成长过程,也表现出它对学习本身的探索。人成长的关键在于是否学习,不在于已有基础。是金子还是玉石,都能通过学习挖掘出来。只要且学且思,展示出独特价值,自然会受到大家的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

“《学而思故事》显示,即便在制度化学校体系占主导的情况下,教育仍然是多样性的,一个人能否依据自己真实的成长需求进入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状态和历程,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尤其是对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院长刘帮成

“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期待是教育行业发展的动力,《学而思故事》清晰地向读者展示了典型民办优质教育机构成立的初心、成长历程,特别是在民办教育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坚守初心,不断追求卓越教育服务的奋斗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