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不争”,很多人不能理解,他们认为只有争取才会赢,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也说明了读《道德经》的人很多,领悟《道德经》的人很少。

老子说的不争,不是消极态度。不争,是一种高级素养。真正做到“不争”的人,反而更容易成事。

下面从3个方面,告诉大家怎么实践“不争”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不自以为高,心胸宽广,不争是一种高级素养。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滋润万物,而不争功劳;人若是缺水,也无法存活。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众人喜欢高高在上,厌恶处下,水却在低处汇集成小溪、江河,奔流到海,终成百谷之王。

水处下不争,不自以为大,却终能成其大,成百谷之王。

老子说,水这种特性,就是接近于道。我们人要悟道,就要向水学习,上善若水。

具体的做法,老子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处下为善。我们为人处世,也要学会谦卑,放低姿态,不自以为高。这是上善。

骄傲的,鼓吹自己的,自以为高的人,无论去到哪里,做什么事,都很难有人相助,因为大家都不喜欢这样的人。

心胸宽广,为“心善渊”。心大的人,什么事都看得开,容得下,人生洒脱,自己少烦恼,也可以包容他人。反过来,心胸狭窄的人,一点小事都可以无限放大,阻碍多,自然难成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善仁”,对自己好,是本能,对别人也好,才是修养。水善利万物,人若是能多做对他人有益的事,诸善奉行,反过来也会回报自身,得道者多助。

一个人拥有谦虚、不自以为高、心胸宽广、与人为善的素养,自然不会去争。这是相辅相成的。

那些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好胜心强,彰显自己比别人高的人,才喜欢跟别人一争高低。通过击败、打倒对方,得到一点暂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是小人物心理,不是悟道人的素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言而有信,清静自在,不争而不可动摇。

老子说:“言善信,正善治。”

传统文化有二十四节气,雨水的来去,通常有一定的规律。这是“信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水有信期,我们人要做到“上善若水”,自然要“言而有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工作、生活中,言而无信的人,好像很常见,但是长远来说,没有信用,只会对自己有害,不利于自己成事。

无论成家,还是立业,我们都想找一个可靠的人。言而有信,就是可靠的特征。

正善治。”行得正,坐得端,为人处世不搞阴谋诡计,光明正大走正道,则人自正,不争而不可动摇。

一个人清静自正,不好的事情,也不会来找你。

有些人总是倒霉,那是因为自己不够“清静自正”。一个鸡蛋自己有裂缝,才有苍蝇来叮。一个鸡蛋完好无缺,自然不会招来苍蝇围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做事有实力,善于掌握时机,不争更容易成事。

老子说:“事善能,动善时。”

天道不争,春天过了,夏天就来;冬天来了,春天不远。天底下万事万物,包括我们人做的事,都有“时机”。

时机到了,该来的东西,自然会来;该走的东西,自然会走。

时机没到,你强求,也不来;你抗拒,也不走。

这是自然规律,其中有时机。争的人,喜欢强求,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按自然规律做事,不懂时机,自然受挫,难以成事。

不争的人,会掌握时机。时机没到,就耐心等,潜伏积累,提升自己的实力,时机到了,迅速抓住,顺势而上,不争而赢。

读到这里,你应该能真正地读懂老子的“不争”。不争,是一种高级的素养,并不是消极处事。

“夫唯不争,故无尤。”实践不争之道,一生都会无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