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24日济南时报率先发布“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济南梁王遗址发现战国时期古城遗址,为济南城区迄今发现最早古城”的消息后,引起了广泛关注。8月12日上午,记者在“济南梁王遗址东周古城考古发现与遗址保护媒体通气会”上获悉,为保护梁王古城遗址,济莱高铁专门修改施工方案,而在古城遗址现场,记者也看到,城墙遗址已被回填保护,下一步考古部门还将对古城内部进行全方位考古发掘。

修改方案,让桥墩跨过古城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2日举行的媒体通气会上,济莱高铁建设单位济南轨交集团交通发展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刘家海表示,济莱高铁项目在建设伊始,就十分重视文物考古工作,委托了山东省最权威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全线进行了考古踏勘,最终确定发掘三处遗址,其中梁王遗址面积最大,出土重要文物的可能性也最大,但这个地方偏偏又是济莱高铁的全线控制线工程济南东特大桥的核心区域,“梁王遗址发掘位置与济南东特大桥35-45号墩位置冲突,其中44号、45号墩为跨王舍人规划路连续梁边墩和主墩,工期压力很大,也是原定最早开工的工点之一。但考虑到文物工作的严谨性及必要性,我们提前与省考古院的技术人员商定了大致的工期,并因此将该处节点的工筹往后推至2020年8月初。”

在建设单位和考古部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7月28日,省文物局如期组织专家对梁王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进行验收,专家肯定了本次发掘的价值,建议对济莱高铁占压古城墙区域进行方案调整,尽量让桥墩跨过城墙。

刘家海说,“本着保护文物的原则,专家会后,我们立即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会同省考古院的技术人员,共同进行现场测量,共同确认古城墙遗址与济莱高铁济南东特大桥38号墩平面位置冲突。随后我们也收到济南市文旅局的正式函件,明确了古城墙的重要性,希望我们调整桥梁方案进行合理避让。与此同时,我们已经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加快进行方案调整,通过调整36号墩到40号墩,约110米左右的桥跨,将古城墙占压的38号墩与39号墩之间的跨度由24米调整为32米,增加了简支梁投入,保证了桥墩承台距离古城墙遗址最近距离2.64米,既保护了古城墙遗址,又保障了现场施工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媒体通气会上,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还向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赠送了“勇奉献,保梁王古城,功在当代;敢作为,承社会担当,利在千秋”的锦旗。

刘家海表示,“虽然由于本次考古发掘,我们济莱高铁项目牺牲了一些工期,增加了一些工程费用,但文物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尤其是这么重要的考古发现。济莱高铁项目作为国内首条由市级投资建设的高速铁路,也希望借这次机会,加强与各行业的沟通,共同为大强美富通的新泉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填保护,古城详情有待进一步考古发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日上午,记者在梁王遗址现场看到,古城遗址已经获得回填保护,建设方还在城墙两侧拉起了隔离墙,并且挂上了“城墙遗址,禁止施工”的醒目标牌。济莱高铁现场业主代表赵松壮告诉记者,此处济莱高铁为东西走向,古城墙为南北走向,修改方案、扩大桥墩距离就是为了完整保护古城墙,“此外,现场采取了提高施工便道标准、回填古城墙位置进行保护、增设保护文物标识标牌等措施,确保在后续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古城墙造成损坏。”

梁王遗址位于鲍山街道办事处梁王庄三村东北,西距济南东站约两公里。梁王遗址考古队队长董文斌介绍了考古人员发现的战国古城遗址情况是:城墙的西墙遗址保存完整,长220米,最宽处13米,北墙残存约90米,最宽处11米,南墙只留有往西的一个拐角,东墙则基本没有遗存。但围绕城墙的宽30—40米的壕沟遗址留存完整,“如果把壕沟包括在内,这个战国古城的面积约为14万平方米,城内面积为约7万平方米,是迄今济南城区发现的最早的古城”。

董文斌表示,此前的古城遗址发掘只是对古城的年代和范围有了初步确认,“下一步,我们可能联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古城内的设施、道路、建筑等遗迹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考古发掘,搞清楚整个古城的内部结构,并对这座城的性质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目前我们发现的只是战国古城遗址,我们只在城的东北角的战国时期灰坑中发现了零星的春秋时期遗物,那么战国古城之前这里是什么情况,也需要进一步考古发掘去探明。”

董文斌表示,基于梁王古城的重要性,建议相关部门尽量将此处规划成一个遗址公园,遗址公园“将为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再添一道亮丽风景”。

责编:张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