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关于食物的。

女星叶璇和朋友去西餐厅吃饭,快吃完时,看到隔壁桌的客人走了,桌上剩了很多菜,其中有一大盆蔬菜没怎么动。

叶璇犹豫再三,还是问了服务生一句:我可不可以吃他们的洋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服务生愣了一下,随后忙说“我去厨房给你拿两个新的来吧”。

叶璇赶紧拒绝:我不是想吃这个,只是看到这些菜他们完全没动,感觉很浪费。很多地方的人连饭都吃不饱,我们这样浪费不好,还是应该都吃掉。

服务员很惊讶。随后,她和朋友一起吃完了那些洋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叶璇去结账时,老板居然主动给她免了甜品的单。因为他见惯了餐厅里客人的浪费,心里一直很不舒服,看到叶璇懂得食物的珍贵,他特别赞赏。

看到这里,我莫名就感动了。

然后,今天我就看到中央关于节约粮食的倡议。

我举双手双脚赞同。而且我认为,这早就应该是全社会的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出生的时候,普遍的饥荒已经过去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拂我们干裂的脸,寒冷的冬天正在渐行渐远。

但依然穷,尤其我的家乡义乌。

我妈跟我说,她跟我爸结婚后,还经常没米下锅,去外婆家借。为了节约来自不易的大米,一顿干,一顿稀,一顿红薯藤。

我记事起,倒是没怎么饿,只是没有零食。我从小寄养在外婆家,饭有的吃。外婆就跟我说,多吃饭,少吃菜。

我的饭量大,菜量小。一小块豆腐乳,我可以吃下三碗米饭。

这个习惯,从小陪伴着我,现在都很难改变。一份盒饭,我经常是吃了三分之一的菜,米饭就吃完了。菜吃不完,饭却不够。

大概那时大人的逻辑是,菜贵,来之不易,要省着点。米便宜,可以给孩子多吃点,别饿着。一旦养成了习惯,就很难改。

小时候,如果我吃的饭,碗里有剩饭,外婆就会说,长大了会变麻子,娶不到老婆。我惊恐,这些饭粒,以后都会变成我脸上的一粒粒的麻子,那会多难看。于是,我把每一粒米饭都吃的干干净净,连桌子上都不会掉一颗!我怕变麻子,没老婆。

那时也没啥吃的,菜不丰富。我记得小时候吃的最多的菜,是豆瓣酱和梅干菜。任何一种用来拌饭,我都可以吃一大碗。而且,豆瓣酱和梅干菜易于保存,可以一直作为家里常备菜,偶尔在梅干菜里加点猪肉,别提有多幸福了。猪油炒饭,那是超级美食了。

八十年代就是想浪费,也没得东西可浪费啊。

我上初中已经是1989年了。十一岁的我离家独自求学。

学校不提供住宿,只能自己在城里租房子。初中三年,我都是带米带菜,米是用铝制饭盒拿到学校食堂去蒸,菜是自己家里带,一周带一次。所以,除了第一天,其实都是剩菜。

初中时生活条件比小学时略好,但也好不到哪里。

每天的早饭,我都是三毛钱解决。两个小面包一根油条。面包一毛一个,油条一毛一根。我父亲每个星期给我五块零花钱,我都花不完。零食,是从来不买的,宁可省下钱买书。

带的菜,都是千篇一律的,经常重样。豆瓣酱和梅干菜是常备的。隔壁县东阳更穷,他们普遍吃梅干菜,可是一个县考出去一千多个博士。后来,梅干菜在他们那里就被叫做博士菜,还注册了商标。

蔬菜都是自己家种的,比如藕、小白菜,或者豆角,缺油少腥,时间长了可以吃到反胃。而且夏天根本没法带一个星期,几天就馊了。最可怕的是,有一次,我从梅干菜肉里发现了好多活的蛆。

初中三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但缺少营养,我一直认为是阻碍了我长高的主要原因。现在我儿子挑食,偏瘦,但初中已经达到了我当年高中的身高。我当年要是有他现在的物质条件,有多幸福啊。

平时吃的不好,偶尔回家打个牙祭,都是非常开心的事情。初中第一次吃到康师傅方便面,觉得这简直是极品美味。什么麦当劳肯德基,听都没听说过。

高中我们住的是集体宿舍,我同样是带菜三年。

饭依然是蒸的,那种一屉一屉的钢炉子,学生把米淘好,铝盒里放好水,然后把饭盒平放在屉笼里,吃饭的时候自己去拿。因为每个饭盒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号,所以也不会拿错。

学校食堂其实是有菜的,只是九十年代物价开始涨了,有的菜不便宜。一份小小的红烧肉,要两块钱。红烧肉是那种切成小颗小颗的,半廋半肥,非常好吃,现在想起来就要流口水。只是,整个高中三年,我到食堂买菜的次数,屈指可数,吃红烧肉,也就那么一两次吧。

只有家里有钱的同学,才顿顿吃食堂的菜,而且要小炒。大部分的时间,我还是从家里带菜。菜放在菜盒里,通常两三天吃掉,否则就坏了。然后家里会送一次,或者抽空回去再拿一次菜。

高中时我的个子没蹿高,主要原因还是营养没跟上。

学校有个小卖部,有钱的同学经常去那里买零食。我比较自觉,几乎都没怎么去过,只记得夏天买过一两次冰棍。

现在想来,我的节约,是小时候长期的生活习惯养成的。我见不得食物被浪费,那让我想起了饥饿。我虽然对饥饿没有特别的体会,但我妈妈说,人民公社时,他们都是挨饿过来的,外公因此患上疟疾,英年早逝。所以,父母从小教育我的就是,要珍惜粮食。

他们特意带我下地干活,体会“粒粒皆辛苦”。

上大学后,其实生活条件好转了。异地上学,也必须且只能吃食堂了。伙食一下子提升了好多。人家嫌食堂饭菜不好吃,总是出去吃,可我甘之若饴。

我一直偏爱食堂,工作后,到学校讲课,也是吃的食堂。大概是我读初中高中时,虽然有食堂,但不敢去买菜,终于有机会实现食堂自由了吧。

可是,我还是比较节约,每次就打一个菜,饭菜都吃完。工作后也保持了这样的习惯。看看我的学生,吃得都比我要好。

上大学,终于有机会下馆子了。自己身上也有钱了。

武汉的饭馆,米饭都是免费的。有一次,我们宿舍去一个饭店吃饭,点了两个菜,每个人吃了五六碗米饭,老板都快哭了。哪有这么薅羊毛的?

唯一的一次浪费,是毕业聚餐。都喝多了。六十个人,三十桶啤酒,完全忘了饭菜是什么味道。记得有人抱着我哭。

毕业后,我读研三年,读博三年,又继续吃了六年食堂,以至于爱上了食堂。不用自己买菜,不用自己做饭,不用自己洗碗,多省事。一顿饭,五块钱就能搞定,哪有这么实惠的地方?

现在,我还是怀念学校的食堂。尽管读书时很多人都会吐槽食堂,可想想,工作后你们还能吃到几块钱一顿的饭菜吗?你还能喝到免费的玉米糊糊吗?大鱼大肉惯了,是不是也想念当年的盖浇饭?

我对于浪费食物,是深恶痛绝的。

朋友们都知道,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吃饭,很少出去应酬。即使在外吃饭,也基本上都是点自己够吃的菜,原则上都是光盘。

我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吃了吃了,别浪费。”看到还有剩菜,别人不吃,我总是力所能及地吃掉,以至于这两年有点发福的趋势。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老家过春节,那种恨不得堆满菜的浪费。七八个人,通常要二十个菜,菜叠着菜,到最后根本吃不动,吃不了。以前穷,现在富,就变着法子让客人觉得丰盛,其实真没必要。客人走了,老人舍不得,经常吃冷菜,何必呢?

我出差办案,经常会遇到盛情的当事人家属。我跟他们说,出来办事,吃住都不讲究,给我来个盒饭,来碗面都行。所以点菜的时候,我尽量劝别人少点,简单一点,越简单越好。浪费,我有负罪感。

尤其是请客的是公款的时候,我宁可找借口(比如减肥)不吃,也不希望浪费。

“吴老师,好不容易来一趟,怎么能吃得这么随意呢?”

他们不知道,随意才是会让我更舒服。与其在五星级大酒店吃山珍海味,不如让我在路边大排档来两个土菜,吃起来更香。

我们正处在一个物资极度丰富的时代。吃饱饭的简单需求,似乎已经年代久远,记忆模糊。但想想,还有六亿国人月均收入一千多,还有很多人为了生存在挣扎,我们浪费粮食真的是一种罪恶啊。

据央视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中有35%被浪费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每年浪费35%的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一天就产 生6000吨食物 垃圾

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全球饥饿人数将暴增1.3亿,世界濒临至少五十年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我们的父辈,都经历过饥饿。我们这代人,一直过的是衣食无忧的生活,以至于我们不知道,一瓢饮,一粒饭的份量。

看到饭店里被弃之不食的饭菜,看到吃了几口就被丢弃的外卖,我都会心疼。

现在以我的收入,完全可以过奢侈的生活。但我过的却是最简朴的。数十年如一日。

节约,是一种大爱。钱虽然是自己的,但资源是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