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教又叫摩尼教,它的创教者是波斯人摩尼,生于公元216年,公元242年在巴比伦传教,公元277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宗教,超越一切的宗教传统。摩尼揉合古代波斯的祆教(拜火教)以及基督教、佛教思想而成立的宗教。其教义是以琐罗亚斯德教(祆教)的善、恶二元论为基础,将一切现象归纳为善与恶,善为光明,恶为黑暗,而光明必会战胜黑暗,人类如果依照宗教的真理和神的志向,终将走向光明、极乐的世界。此教因此又称为明教
摩尼教大约在六至七世纪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同时从新疆传入漠北的回纥,而盛行于回纥。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摩尼教逐渐在安西都护府传播。武后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波斯人拂多诞将摩尼教传入中国。摩尼教在中国又称作明教,是因为信徒称呼他们的神为“明尊”。但摩尼教在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并不顺利,他们设法假托佛教之名传道。在唐玄宗开元期间,吐火罗国王曾献上一名高僧,获得唐朝廷的接待。不久之后,唐玄宗下令:“摩尼教打着佛教的名义欺骗黎民百姓,属于邪教,中国人严禁参与”。
安史之乱后,回纥凭借着在战乱中帮助唐朝平定叛乱有功,请求唐朝允许摩尼教徒在中国传教。唐代宗大历三年,朝廷准许回纥摩尼教徒在长安建摩尼寺——大云光明寺。其后,又在荆州、洪州、越州等州建寺。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又在河南、太原建寺,朝廷派专员保护。自此以后,摩尼教寺布满中国境内。摩尼教教士跟随伊斯兰教使者来华,他们得到唐朝皇帝的礼遇,在中国迅速传播。
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回纥被黠戛斯(唐代西北的一个民族)击败,国势衰落,唐朝廷对回纥和摩尼教的态度立即改变。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武宗下令禁止江淮诸镇的摩尼寺传教。会昌法难(唐武宗信奉道教,所以要灭掉佛教的政策)时,摩尼教未能幸免。当时武宗下令:“命令天下臣民杀光摩尼传教士,光头的,披着袈裟的,样子像出家人的,杀!”经过会昌的劫难,摩尼教再也不能在社会上公开传教,转而在民间秘密流传,并逐渐与其他宗教结合,经历了五代两宋,仍然没有衰弱。自此与下层的斗争结合起来,成为农民起义的号召旗帜之一。
到了宋代,摩尼教被译为“明教”,教义被简明地归纳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八个字。教众中有农民、秀才、吏员、兵卒、绿林好汉、江洋大盗、武林俊杰等。教徒穿着白色的衣服黑色的帽子,秘密结社,共同尊奉明使为教内尊神(这里的明使在东土就是明教教主,《倚天屠龙记》中杨逍说过,明教教主不在,以光明左使为尊。都是引自这句话)。当时因为处于秘密结社状态,为了避人耳目,免遭官府的查禁,于是教名也有了多种别称——除了浙江称摩尼教,福建称明教之外,还有其他地方有别的称呼。
明教在宋、元时期进一步和中国本土文化结合起来,成为下层人民和江湖人士对抗朝廷的斗争形式,由于明教长期受到朝廷的压抑,行事极为诡秘,有时也为江湖“白道(名门正派)”所误解。尤其是历史上有过多次的暴动所信奉的宗旨与摩尼教一脉相承,摩尼教(明教)只不过是他们利用的一面旗帜。而且,历史上曾经记载摩尼教位在佛教之上,摩尼教又是以佛教的名义传入中国。因此,摩尼教遭到了佛教内部人士的嫌恶,称其“魔教”,即“摩”与“魔”谐音,并对其多有诋毁。
比较一般的江湖人士,明教徒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反抗朝廷也更坚决,在历史上几次掀起大的波澜。第一次是北宋末年,方腊利用摩尼教组织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震动东南半壁河山,那时的方腊就是明教教主。第二次是南宋以后,明教和白莲教相联结,在元末农民战争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元末农民大起义中的红巾军,多白莲教徒,首领韩林儿又称“小明王”,这个“明”又与明教有关。
当时的明教成分很复杂,包括佛教、道教、白莲教、弥勒教等等。其中弥勒教信奉弥勒佛转世,元朝末年袁州(今湖北宜春)僧人彭莹玉(《倚天屠龙记》中明教五散人之一的彭和尚的原型),劝人念弥勒佛号,到夜里燃起火炬,点起名香,教徒聚在一起礼拜摩尼教的“崇尚光亮信仰”。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明王)出世,提倡念佛持戒,为下层人民所接受,所以常被利用做组织人民反抗压迫的工具。在元、明两代,白莲教曾经多次组织农民起义。红巾军起义领导人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邹普生等都是白莲教徒,他们以明王(即阿弥陀佛)出世和弥勒佛下生的谶言鼓动群众,产生很大影响。
朱元璋从一个淮西的老百姓开始做起,终于拥有了华夏大地,很有一些传奇色彩。在中历史上,没有哪一位皇帝的出身如此卑微,也很少有人以南方的长江流域为基地而最终统一北方及全国。当元朝察罕帖木儿和他的养子扩廓帖木儿(王保保)于1359年攻破北方红巾军首都开封而逐步肃清北方农民军队时,蒙古朝廷不免洋洋得意,根据历史经验,还没有谁从南方起事却可以北伐成功。然而朱元璋做到了,这是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
那么,朱元璋和明教到底有没有关系?
1.从公元1355年至公元1360年,朱元璋的军队在浙江西部驻扎了六年,借助(注意这两个字)覆船山为中心的秘密明教总舵,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这三条战略是朱元璋发展初期的指导思想。
2.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刘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委任他为朱元璋的谋臣。刘伯温建议朱元璋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
3.公元1367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宣布当年为吴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本来朱元璋想过把国号定为“大中”,后来又改成“大明”。说明“大明”国号,不是朱元璋的首选。
4.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上文说过,明教成分很复杂。),用“明”做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
5.以明比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
6.朱元璋称帝后,采纳李善长的建议,下诏严禁白莲社、明教,并把取缔“左道邪术”写进《明律》中,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7.总结,朱元璋和明教没有关系。就算有,那也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