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大学堂】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大学堂】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在中国最繁荣的三个朝代唐宋元,有一种名叫“马球”的马上曲棍球运动风靡一时。

唐朝,十八位皇帝都是马球狂热粉丝。

宋朝,《宋史·礼志》载:“打球本军戏”。

元朝,打马球作为一种日常活动甚至被写入了藩属国高丽的汉语教科书《朴氏通谚解》。

到了明朝,马球渐渐衰落。特别是到明朝中后期,衰落势态格外明显。帝王不再亲自打马球,百姓也较少打马球,到了清朝,竟然走向消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_ 马球俑

为何风靡一时的马球,会在明朝后慢慢衰落呢?这得先从马球的性质说起。

马球,也称打毯或者击鞠。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呢?《资治通鉴》载“凡击毯,立毯门于毯场,设赏格。各立马于毯场之两偏以俟命。神策军吏读赏格讫,都教练使放毯于场中,诸将皆駷马趋之,以先得毯而击过毯门者为胜。”也就是说参赛者要将球用球杖打入对手球网中,则得到一筹,也就是一分。最后,得分高者获胜。

可见,马球胜负分明,对参赛者反应、策略和马术等能力有一定要求,极易激起人的胜负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竞技性。

唐宋元的统治者和明朝统治者对马球的性质特点有不同的侧重。

总体而言,在唐宋元时期,马球竞技性、军事性特点更加突出。而在明朝,马球却慢慢变成了一种纯粹只有娱乐观赏性质的运动。明朝统治者对马球性质异于前代的认知,是马球衰落的重要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_ 唐代《马球图》

笔者主要选取马球最盛的唐朝与明朝对比,得出明朝马球衰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 一、唐和明是否重视冷兵器的军事训练

首先,唐朝骑兵主要处于冷兵器时代。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作战牲畜就是马。

《新唐书》载“自贞观至麟德,四十年间,马七十万六千……议谓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天子又锐志武事。”

可见,有唐一朝马匹数量异常充足,而且“天子”目的明确,就是要兴盛“武事”。这跟唐朝的战争状况有关。据陈高傭等《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隋唐历代仅内乱次数多达974次。

扩张中的唐朝同时面对内在和外在的危机,自然需要练马练人来应对挑战。马球作为一种鼓起斗志,训练马上技术的运动得到推广也不足为奇。唐人阎宽《温汤御球赋》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击鞠之戏者,盖用兵之技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_ 唐朝骑兵

而明朝骑兵处于冷热交替期,既继承传统“柄长十五尺,其法初出马”的方式,又有意识使用火铳等热兵器。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提到对外扩张,有“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的看法,于是后来明朝统治者侧重于安内。明人没有唐人那般的扩张野心,所以也不甚重视军事训练,士兵的斗志就有所下降。

所以可以看到,《明宣宗行乐图》里,马球已经变成了设立球门参赛者逐个击入球的运动,没有攻防之分,已然失去了根本的对抗性。

而明朝自土木堡之变后军边塞异动,马政松动,马匹质量差,热兵器普及速度慢。在马差人乏斗志的情况下,马球作为一种竞技性的训练方式自然也衰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_ 明朝的跑马骑射

  • 二、马球在唐和明是否是重要的“国俗”

一种运动要成为国俗,主要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皇帝喜欢并乐于推广,二是拥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典型案例就如乾隆皇帝《皇朝通典》“冰嬉虽戏意诘武”。当然,社会观念也是重要因素。

(一)皇帝是否喜爱

唐朝方面,《资治通鉴》载“上(唐中宗)好击球,由是通俗相尚。”

比如说中宗的后继者中,唐僖宗就沉迷于打马球。他甚至在黄巢起义军来势汹汹时,留下了“击球赌三川(节度使)”的“佳话”。

唐朝皇帝还乐于举办马球表演,促使马球更好进入民间。

一个国家,是容易“上行下效”的。皇帝喜欢打马球,自大臣到百姓,就都会想要打马球,甚至把打马球当成自己的日常。

明朝皇帝喜爱马球程度远不及前代。宣宗时,马球尚且还是一种宫廷行乐工具在《行乐图》里出现。到了明朝中后期,马球成了节日特色娱乐活动,虽还存在,但少有和“皇帝的偏爱”挂钩。

帝王不打球,百姓也不打球,马球从日常活动变成了只出现在端午、重阳等节日的特色活动,影响力就大幅消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_ 《明宣宗行乐图卷》中的马球场景

(二)马球是否具有政治上的影响力

封演《封氏见闻记》载吐蕃人迎娶金城公主时,和唐人比试马球连胜,于是“玄宗东西驱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以高超的马球技艺为唐朝扳回一局,挽回了大唐丢失的脸面。

可见在唐朝,马球作为一种运动和政治密切相关的活动,地位是很高的。

而在明朝,马球的政治影响力大幅衰退,再无听到马球和外交联系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_ 李白(701年-762年)

(三)尚武之风和尚文之风的差异

唐人尚武之风盛行,这突出表现在文人作品也有“硬汉精神”。高适、李白等文人身体素质过硬,在许多作品也表现出一种尚武的气魄。就连自幼体弱多病的药罐子李贺,也在《南园十三首·其五》写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尚武精神也促进了马球在士人间的传播。如《唐摭言》记载:“乾符四年,诸先辈月灯阁打球之会,时同年悉集……覃因跨马执杖,跃而揖之日:‘新进士刘覃拟陪奉,可乎?’诸辈皆喜。”

而明朝统治者认同宋人“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的观点,又主张和平,干脆贯彻了吴自牧《梦粱录》“打球”“则非仕宦者为之”的对马球的微妙态度,对马球推广不甚上心。而明人尚文不尚武,对马球不大感冒。有明一代,少有听说热爱马球的百姓、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_ 唐朝马球

综上可看,马球在唐朝满足了成为“国俗”的三个条件,而在明朝,马球只是帝王的一种普通消遣,无缘成为“国俗”。

至此,打马球这一活动,丢失了最重要的竞技军事性质,也没有像娱乐活动冰嬉那样成为国俗,衰落也就不可避免。到了清代,满人重视本民族的特色活动冰嬉等,对马球更加不上心。

文:夏祯

参考资料:《宋史》《资治通鉴》《新唐书》《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温汤御球赋》《封氏见闻记》《唐摭言》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