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早盘,港股餐饮股集体爆发,叙福楼集团(1978.HK)一度飙涨38%,海底捞(6862.HK)、九毛九(9922.HK)、呷哺呷哺(00520.HK)等均有明显上涨。

其中,海底捞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5%,总市值达2300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此后有所回落,最终收于42.75港元/股,涨幅为12.95%。海底捞收盘时,市值达到2266亿港元。考虑到持股比例,仅在昨天一天,张勇家族身价就暴涨超210亿港元,约合191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本周以来,九毛九和海底捞等港股餐饮龙头持续攀升。8月10日,九毛九大涨12.67%,海底捞同日上涨2.44%。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餐饮业受到重挫。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新冠疫期”中国餐饮业运行状况与变革创新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餐饮行业收入同比下跌44.3%;中国餐饮商家规模也在不断减少,预计2020年降至941.4万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疫情影响,包括海底捞在内的餐饮行业暂停营业超过一个多月,对业绩造成巨大冲击。

为了遏制疫情的蔓延,自1月26日开始,海底捞暂停了内地所有门店营业,直至3月12日海底捞重新开放了内地大部分暂停营业的门店。受此影响,海底捞上半年的业绩出现严重下滑。

今年7月份,海底捞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截至2020年6月30日,集团预计该期间收入相较于2019年同期下降约20%,所录得的净亏损介于人民币9亿元至10亿元不等。这是自2018年上市以来,海底捞首次出现亏损。

九毛九在今年上半年业绩预警中同样表示,预计2020年上半年营收较同期下降约23%,录得亏损净额不超过1.2亿元。受疫情影响,门店自1月中旬暂停营业,到3月中旬才逐渐恢复开业。同时报告显示,其还进行了减负措施,上半年关闭37家门店,主要退出武汉、北京、天津等市场。

 不过,面对艰难的市场环境,餐饮企业也一直在突围、自救。

海底捞也在通过调整商业化策略减少疫情的负面影响,包括推动外卖业务的商业化以及半成品菜肴的研发等。其中,开设快餐门店算是海底捞近期最吸睛的尝试之一。海底捞旗下公司先后在北京开设快餐门店“十八汆”,并在成都金牛区肖家港附近开设新店“捞派有面儿”,两家新店都采用了采用了顾客“全自助”模式。

此外,突发的疫情以及负面舆论并没有放缓海底捞加速开店的步伐。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海底捞门店已经在中国大陆的109个城市开设430家门店,并在香港、台湾及海外地区(含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设有36家门店。

另据海底捞公布的全年开店计划显示,在2019年末全国768家店面的基础上,预计今年上半年新开门店超90家,全年门店数量有望达到1000家。这意味着2020全年将净开232家门店。

随着疫情趋缓,不少机构认为餐饮股已有触底反弹的机会。

浙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海底捞利空出尽,目前出现业绩拐点,投资机会涌现。从门店指标来看,海底捞从3月份开始,月均新开店30-40家,依据该公司APP统计,截至7月底,约有920家,若算上未录入系统的门店,数量近千家,上半年门店数量同比增长超过50%。且从疫情因素来看,目前国内疫情已基本控制,仅有少数点状爆发,对整体餐饮行业利好。

新冠疫情爆发对餐饮企业短期冲击直接,但目前看来,行业发展不改长期趋势,居民外出就餐需求尤其是火锅品类需求有望回归。

火锅属于中式正餐,2017年市场份额占比13.7%,在细分品类中居于首位。艾媒咨询监测发现,火锅已成为中式正餐中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品类(13.7%),2020年火锅市场规模预计突破7000亿。

2018年,中国火锅产业已形成上游食品生产、中游门店与方便火锅生产和下游调料制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消费者数量大。特别是海底捞上市提高了资本市场对火锅产业的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九毛九也做起了火锅生意。近日,九毛九推出的子品牌怂现煮串串的官方微博更名为“怂重庆火锅厂”,其近期发布的微博内容也都是与重庆火锅相关。从品类上看,该子品牌从主打串串变成了火锅,这也是九毛九首次布局火锅业务。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从当前来看,火锅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食品安全、模式同质化和经营能力等问题。未来企业需垂直定位更加精准,构建创新特色经营模式。火锅行业要善于打破常规,创新商业经营模式,这才是立足于餐饮行业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