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00套技术装备,有望运用于首都圈城市群、川滇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城市群,实现对城市群地震灾害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这是由东莞理工学院首次作为牵头单位获批的国家重点专项——“城市大规模建筑群地震灾害风险智能感知系统研发”的预期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上午(8月12日),“城市大规模建筑群地震灾害风险智能感知系统研发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东莞理工学院举行,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项目研究方代表、业内专家对项目进行交流论证。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项目负责人马宏伟表示,“希望真正研究出能用、好用、顶用的系统,为城市应急系统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项目,“城市大规模建筑群地震灾害风险智能感知系统研发”(项目编号2019YFC1511000,以下简称“项目”)是东莞理工学院乃至东莞市单位首次作为牵头单位获批的国家重点专项,项目获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217万元,执行期限至2022年12月。

除了牵头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暨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和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家单位将一起开展研究工作。参与人数达60人,其中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3人,其他6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莞工牵头国家重点专项启动,莞工校长马宏伟做实施方案汇报。

作为项目牵头人,马宏伟专注结构冲击动力学、结构安全与预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有20多年,港珠澳大桥上便安装了由其课题组研制的“大型桥梁地震安全性在线监测系统”,时刻监测大桥的健康状况。

今年5月虎门大桥出现异常抖动后,马宏伟一段给学生授课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他向学生科普大桥抖动这一现象专业术语为“卡门涡街”,详见南方+报道:视频丨大桥为何被风晃动?看东莞理工学院校长权威科普>>>

在上午项目实施方案汇报中,马宏伟表示希望建立一套基于高集成度、高性价比传感器网络的城市建筑群地震灾害风险智能感知和快速评估系统。未来,团队成员将分工合作,通过五个课题进行五项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即:

课题一:集成加速度计、倾斜计、数据采集与处理,实时计算和多模式通信等模块的高集成度建筑结构智能监测仪;

课题二:传感器多目标优化布置方法,基于少量传感器的建筑结构安全评估技术;

课题三: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海量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方法;

课题四:8种代表性结构类型的地震损伤模式库,震后建筑震害快速评估和安全评定技术;

课题五:融合专业传感器和群智感知的城市建筑群地震灾害智能感知和快读评估技术及可视化平台。

“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评估算法+建筑结构地震损伤模式库+专业设备与群智感知融合平台,实现震前风险评估,震后快速匹配,建筑群震害快速评估。”马宏伟说,项目预期成果将立足硬件研制和传感体系搭建,震前抗力分析和震害快速评级,以及平台搭建及工程应用,按照预期规划,届时将有约700套技术装备,实现首都圈城市群、川滇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区域9个城市示范应用。

值得一提,除了进行成果的示范应用,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还将形成论文、国家发明专利等一系列科研成果。

而在项目研究实践中,东莞理工学院将以学校土木工程学科团队为主体,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相关学科教师参与其中,主要负责课题二至课题五相关研究任务,同时参与课题一相关研究工作。

研究团队介绍,除了教师,在以后的研究中,研究团队也会吸收学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其中。研究生的课题、本科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也会围绕本项目研究内容开展立项,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到国家级重点项目课题工作中。

【记者】黄婷

【通讯员】莞工宣

【作者】 黄婷

教育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