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二季度以来,长三角GDP增速顺利“转正”。在此背景下,长三角区域保费收入增长表现良好,保险机构在助力长三角经济复苏方面也作了诸多努力。

保费增速和保险深度“双升”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1.6%,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同比增长3.2%。其中,长三角三省一市上半年GDP总量达110717.82亿元,同比增速达1.66%。

长三角地区上半年保费收入也实现正增长。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长三角地区上半年共实现保费收入6036亿元,同比增长6.5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半年长三角保费增速情况一览 罗葛妹制表

具体来看,浙江省表现最亮眼,上半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46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59%,在全国各地区中排名第五。

上海和安徽进步最明显,上半年分别实现保费收入1000亿元和854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3.09%、3.39%。今年一季度,两地保费收入增速均为负数。

江苏省则稳坐“一哥”宝座,上半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500亿元,同比增长6.7%,市场份额占全国9.2%,排名第一。

从保险深度看,由于保费增速大于GDP增速,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保险深度较去年同期增长了0.25个百分点,从5.2%增至5.45%,略低于全国平均保险深度(5.9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半年长三角保险深度一览 罗葛妹制表

其中,江苏、浙江保险深度分别为5.35%、5.78%,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0.53和1.14个百分点;上海和安徽两地的保险深度则不同程度同比下滑,分别降至5.76%和4.87%。

保险深度是分析保险市场发展现状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当地保费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GDP)之比。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保费收入迅猛发展,保险深度呈增长态势。权威数据显示,我国保险深度已由2012年的2.98%增至2019年的4.3%,与全球平均水平逐渐缩小,但全球发达经济体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此前发布的“新国十条”,明确了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保险深度达到5%。按照今年上半年的保险深度,我国已提前实现了该目标。

助力经济复苏 险企齐发力

今年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长三角地区仍然能取得良好成绩,离不开保险机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作用。

根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多家保险机构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的情况,今年上半年,保险业支持长三角地区实体经济发展的形式较为多样化。

其中,以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为代表的保险机构,主要通过投资来支持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据介绍,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平安人寿投资长三角各省市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合计约560亿元,通过股权/债权计划、信托计划、股权基金等方式投资长三角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合计约290亿元。

上半年,中国人寿投资条线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超过215亿元,投资总量则已超2950亿元。

以中国太保、中国大地保险为代表的保险机构,则通过推出系列个性化保险产品,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助力各行业复工复产。

疫情期间,中国太保设计和推广了“123”助力复工复产保险方案以及线上化的保险产品、技术工具和服务体验,为企业和一线纾困解难。

中国大地保险则创新建立起一套由政府银行与保险公司共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推出“政银保”模式。以上海为例,该公司目前已经累计为上海市超百家科技类小微企业提供“政银保”保证保险服务,保额超过4亿元。

太平人寿在“稳岗促就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据介绍,疫情期间,该公司一方面为代理人提供特殊津贴,确保其工资收入不受损。另一方面加快开设分支机构速度,向全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截至5月底,新吸纳社会劳动力达到13.5万人。

记者:罗葛妹

编辑:潘晟

排版:潘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