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旦发生,将会决定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进程。

当前,世界正经历着这一时刻。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主动融入,还是被动等待,也将决定一座城市今后几十年的命运。

青岛选择主动融入。

融入国内大循环,青岛努力成为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黄河流域以更高水平开放带动高质量发展的窗口;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青岛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资源交汇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融入世界的城市,更加开放的青岛

今年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之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理解“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长久以来,国内经济发展呈现南北不均衡的态势,面对庞大的国内市场,尤其是亟待提速的北方经济,打通南北、横贯东西的国内大循环将大有可为。

作为东部沿海城市、黄河流域出海口,具有“双节点”价值的青岛需要思考如何在其中发挥推动作用。

在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看来,北方经济的提速,需要更有力的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激发市创新活力”,或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北方城市破题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所在。

但从目前来看,“等不起”的北方迫切需要一个开放的窗口。

“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向来自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首脑这样推介上海。

如同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面向世界、服务全国,青岛也应承载起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做黄河流域开放发展“窗口”,做北方地区开放发展新的重要战略支点。

青沪携手 国内大循环的动力之源

从今年6月起,上海与青岛这两座典型沿海开放城市频频互动:

6月底,青岛第一批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前往上海;7月初,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率领青岛市党政考察团,深入企业、高校、协会和金融机构,对接洽谈合作事宜;8月6日,2020青岛国家高新区推介暨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对接会在上海举行,现场签订18个优质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人民币,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青沪此次携手,传递出的信息也十分明确:要想发挥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地理优势,切实推动国内大循环,青岛的开放需要以现代服务业做突破口。

因为现代服务业具有更大的产业辐射力、更广阔的空间覆盖性和更强大的整合配置资源能力。作为港口城市、旅游城市,青岛在此之前也曾深刻感受到现代服务业在提升城市经济格局活力中所起到的作用。

以金融为例,即使青岛作为金融城市中的“后起之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金融业俨然已经成为青岛的支柱产业之一,2019年,青岛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8%,上市公司总市值增幅居全国35个大城市第一位;在今年年初的动荡局势中,金融业也成为青岛经济抗风险的支柱之一。

确立了现代服务业的大方向,青岛将目光锁定在已经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的上海。

更重要的是,青岛不只想向上海学习成功经验,青岛希望上海把青岛作为发挥现代服务业辐射作用、推动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中转站”,通过支持青岛,更有力地辐射黄河流域、辐射中国北方地区。

具体到现代服务业的五大领域来看,

青岛已经开放金融场景,欢迎野村证券上海代表处等金融机构进入青岛,发展证券经纪、投资信托、离岸金融等业务,以提升资本的辐射服务能力;依托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的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培养现代服务业上市资源,助力更多青岛企业上市;同时,青岛也期待上海资本可以以青岛为节点,在挖掘青岛产业场景中的投资机遇的同时,延伸辐射至黄河流域。

今年6月,山东省港口集团与上海国际港务公司签署了《深化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开放港口资源场景,青岛正在围绕航运做贸易,围绕贸易繁荣金融,寻求与更多的上海航运物流、航运经纪、船舶检验、航材租赁等企业牵手合作,丰富高端航运服务业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青岛工业种类完备的优势,青岛愿意全面开放产业应用场景、智慧城市场景,期待与更多的研发机构联合共建实验室,更多的上海高科技服务企业、人才到青岛去,在技术与场景的结合中拓展合作空间,以形成高科技服务生态体系。

旅游城市青岛,也期待与上海的文旅企业加强合作,挖掘青岛的资源,开发代表性文旅项目,同时,利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康复大学等健康养老领域的顶级平台,与上海携手,推动健康服务实现多业态的深度融合。

对标中国第一会展城市上海,青岛已经将商务服务业作为市级领导挂帅、重点发展的13个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完善与国际接轨的高端商务服务体系,也期待日后可以链接更多上海的顶级会展企业资源,拓展会展业的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商务服务业中,青岛将“国际客厅”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而国际客厅的建造,不仅是为青岛融入世界格局服务,作为“双节点”的青岛,希望借此机遇,为山东乃至中国北方的发展赋能。

国际客厅 双循环中的开放之城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从目前来看,国际客厅,或许正在成为青岛链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桥梁。

去年以来,王清宪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青岛要打造面向世界的“国际客厅”,但这个客厅并非仅为青岛而建——青岛搭建起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平台和“双招双引”展示平台,让全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通过青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省其他兄弟城市,打造山东的“国际客厅”。

截止到7月底,青岛5个“国际客厅”的建设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除上合组织“国际客厅”因疫情影响暂未开厅外,德国、韩国、日本、以色列国际客厅都已正式开厅运营,人工智能国际客厅、上合“一带一路”央企“国际客厅”等特色“国际客厅”也已投入使用。

这背后,自然是青岛为承载众多国家战略的落地、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然选择。

“总书记对青岛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是青岛无上的荣光,更是青岛重大的国家责任,意味着在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阶段,青岛必须成为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王清宪表示。

战略支点,意味着青岛需要搭建起一个更为开放、高效的资源交换平台,按照“客厅具象化、功能多元化、人才专业化、运作公司化”模式运作,在青岛市相关区域分国别建立“国际客厅”,促进海内外企业对接交流合作,汇集国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是青岛,对胶东半岛、山东省乃至中国北方来说,“国际客厅”所代表的开放与融合,都将成为城市与产业新的共振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处在新的发展格局中,青岛立足自身的开放优势,借力上海的开放资源,以现代服务业联通国内国外市场的资源,并期待着在新一轮的开放浪潮中有所作为——领全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上海,曾经创作出一个又一个惊艳的中国故事,对青岛来说,新的中国故事或许也将在这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