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映白云,八月忻城绿盎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村庄里的小楼笼罩在一片绿意里倍显宁静,现代特色农业的大力发展,形成一幅产业兴旺的画卷。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忻城县大力推进产业振兴,全力推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建立农业产业合作社,鼓励贫困户参与就业创业,拓宽收入渠道。

一个合作社 带动一批人

8月7日,忻城县日茂种养专业合作社柑橘基地,烈日下,绿油油的柑橘树与蔚蓝的天空相互映衬,十几名工人正在田间护理柑橘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忻城县日茂种养专业合作社柑橘基地鸟瞰图(潘显高摄)

该合作社位于大塘镇寨南村,由返乡青年莫日茂创办,目前合作社成员15户,是一家集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合作社。该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农户的柑橘从田间地头走向市场提供坚实保障。

“目前,合作社柑橘生产基地占地300多亩,带动三寨、长条、在拉、果数、辉洞等屯贫困户30多户200余人发展特色种植。”该合作社负责人莫日茂介绍,每年遇到忙碌时节,可以每天聘请150人左右前来务工。同时基地还吸纳附近金山、九龙等村屯20户贫困户入股,可实现种植户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据介绍,为保障农户权益,合作社采取保底价收购的方式,即当柑橘市场价高于保底价时,按照市场价收购;市场价低于保底价时,按保底价收购,降低了种植户种植的风险。

“合作社计划再投资90万元进行柑橘基地二期工程建设,现在已完成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莫日茂说,二期工程将引进新品种,可续配置、科学施肥,并实现柑橘的无公害生产,将柑橘的日产量提到2.5万公斤,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一个更优良的渠道。

办好农民合作社是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举措。通过发展合作社,帮助小农户克服分散经营的不足,有效提升了忻城县柑橘特色产业等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帮助特色产业发展路子走得稳、走得顺、走得好。

一项新技术 增收一批人

“主任,我报的这批四龄蚕什么时候可以去领?”这几天,红渡镇六纳村下纳屯贫困户蓝利香有点着急,她向六纳村标准化桑蚕生产示范基地订购的秋季首批四龄蚕再过几天才可以领取。她说,现在基地有专家在线指导,养蚕更科学,产量更高了,希望能快点养上,早点有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渡镇六纳村标准化桑蚕生产示范基地航拍图(潘显高摄)

蓝利香所说的专家在线指导,就是六纳村标准化桑蚕生产示范基地所使用的标准化养蚕“智慧云”平台。

为促进全县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忻城引进广西桑蚕龙头企业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桑蚕研究高校河池学院的校企合作成果,使用“智慧云”平台,推广标准化养蚕技术,当地蚕农能够通过互联网可视化媒体平台将桑蚕专家请到家中。同时,专家也可以通过平台开展标准化养蚕远程培训,实时在线帮助农户解决桑蚕种养过程中的问题,切实提高养蚕收益。

“基地通过实施种养分离、饲养标准化,将蚕病全年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蚕茧产量提高一倍以上,且可以缫制5A级生丝,大大提升蚕农收益。”六纳村村委副主任、桑蚕示范基地智慧蚕房负责人罗绍光说,虽然受疫情影响,今年的蚕茧价格没有往年高,但是依托技术提高了产量,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丝毫不减。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石。忻城县以新技术为驱动,推进桑蚕等特色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大大提高了产业效益,形成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力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图文:王杰清 潘显高)

责编:叶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