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商韬略 | 文 Bonnie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白居易的这两句诗,足以证明了茶在我国的历史地位。

作为茶叶的故乡,世界各地的饮茶都是从中国传入的。中国的茶园面积占世界60%,茶产量占世界40%以上,全国有近1000个县的7万多家茶企从事着茶叶生产和销售,茶产业基础非常雄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茶叶消费市场,每年有近5亿人饮茶,然而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却依旧还没能诞生一家足够强大的茶企。

2020年7月初,中国茶叶和澜沧古茶几乎同时递交招股书,争夺A股茶叶第一股,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茶企的希望。

根据招股书显示,中国茶叶拟募资5.40亿元用于云南普洱茶产能建设、营销网络及品牌建设等。澜沧古茶拟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2000万股,募集资金6.28亿元,投入全渠道营销网络建设、研发检测及仓储中心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等。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茶叶前身为1949年11月成立的中国茶叶公司,是中粮集团的十八个专业化公司之一。2017年-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不断上涨,分别为12.29亿元、14.90亿元和16.28亿元,但是净利润却整体呈现下滑趋势。

澜沧古茶可以追溯至1966年设立的澜沧县茶厂,产品主要以普洱茶为主。2017年-2019年营收分别为2.50亿元、2.99亿元和3.80亿元;公司净利润逐年上升,从2017年7191万元上涨至2019年的9555万元。

虽然中茶的销售额已经居于行业龙头地位,澜沧古茶的营收相对而言也不低,但想要在A股成功立足也并非易事。

【难在A股立足的茶企】

根据《投资者网》数据,在近3000亿元的茶叶市场中,超百万家的茶叶企业中暂无A股上市茶企,茶企集中在港股和新三板。截至目前,新三板有11家茶叶企业,市值规模在0.5亿元至9亿元之间。

中国茶企寻求A股上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3年,当时的浙江茶企绿洲股份A股上市搁浅。之后的十余年里,A股里都没再出现过有茶企想要上市的新闻。

直到2007年,云南茶企龙生茶业、下关沱茶集团和庆沣祥茶业3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与此同时,云南普洱茶集团、大益集团、龙润集团等也在筹备上市计划。

然而,结果却都是不了了之。

之后,关于茶企冲刺A股的消息此起彼伏,其中就包括安溪铁观音、中闽魏氏、河南信阳毛尖集团、湖南省茶叶集团、四川竹叶青茶业等等,可最终都是铩羽而归。

2014年,谢裕大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全国首家新三板上市茶企。随后,转道新三板的茶企便越来越多。

除了新三板,香港资本市场也可见茶企的身影,如2011年在香港主板挂牌的台资企业天福、借壳龙发制药的龙润茶,以及收购武夷星转型的中国矿业。

可A股却迟迟不见踪迹,可见想要坐上A股“茶叶第一股”并非易事。

【我国头部茶企营收竟不足立顿十分之一】

实际上,中茶股份已经是国内茶行业的头部企业之一。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2019年,中国茶叶营收16.28亿,澜沧古茶营收3.80亿元,二者相加的2019年总营收为20.08亿元。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茶叶内销售量达到202.56万吨(不含进口茶叶),内销额达到2739.5亿元。

相较而言,中国茶叶和澜沧古茶的营收,对于整个中国茶叶市场而言,可以说微不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公开资料显示,立顿红茶2019年的销售额达28亿美元,合近200亿人民币,而作为我国头部茶企的中茶,营收还不足立顿的十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为残酷的数据是,大多数国内大型茶企一年的营收也不过3亿~5亿元。

于是,中国茶叶和澜沧古茶的上市申请更加备受关注,关于我国能否出现茶叶中的“茅台股”的呼声更是越发高涨。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不太可能。

【“茶中茅台”还很艰难】

青桐资本投资副总裁李政云分析表示,

一是因为在产业产品标准化方面,品牌和产品无法做到一致挂钩。这两家IPO公司,偏农业属性,无法做到“标准化”,而茅台的生产,已经具备工业化和“标准化”和品牌力;

二是由于茶叶的产地认知远远大于品牌认知,而且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消费者对茶叶的认知,停留在品类或产地,而且只有品类概念,没有品牌概念,无法建立茅台量级的影响力。茅台品牌,已把产地和品牌完全绑定;

三是因为茅台本身已经具备金融属性,可以囤积。但目前大部分茶叶,除了普洱等个别茶叶,并不能囤积。

正如李政云所言,“标准化”难度较大,成为了限制我国茶企的一大因素。

这一点,我们从立顿的发展中也可以窥见一二。完整的工业化模式,机械采摘和标准化的生产,是立顿赚到“大钱”、走向世界的一个基础。为了保证茶包产品的标准化,即使原材料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域,立顿也会通过衡量原材料的情况,“拼配”出统一的口感,再去进行大量采购。

但在改变“标准化”难度大这一行业难题,我国茶企也从未放弃。

2018年,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礼就曾表示,在投机取巧成风的行业想以一身正气立品牌,实在太难,“但正确的事总要有人去做,为什么不可以是我呢?”

于是,为了保证品质,八马将手工作坊变成了现代化车间,用智能设备替代人工,全流程标准化。从茶叶种植、加工,到物流、销售、管理,有超过30项标准化体系;在服务领域规范了110多项统一标准。

严苛的标准把关,让八马茶叶的品质、安全性、稳定性,都有了质的飞跃。

八马之外,以在创新颠覆、产业运作方式等方面独具一帜的小罐茶也在迅速占领大众的消费认知。

据悉,过去七年,小罐茶坚持工业化思维和标准化产品,与八大茗茶的制茶大师联合研发,用科学的方法把影响茶叶口感和价格等的要素整理出来,为没有标准的茶叶树立标准。

同时,小罐茶建立现代茶叶工业化、智能化生产体系和供应链体系,实现茶叶生产标准化。小罐茶还成立茶叶工业装备中心和茶叶研发中心,集合80多名专业人才,同时联手高校院系以及专业科研院所共同推动茶行业的创新升级。

这些优秀的茶企正在试图改变,以互联网思维和现代化的标准产业运作方式颠覆传统茶企。

可存在于我国茶企中的问题,又岂止“标准化”程度低这一项。行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而分散;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知名茶企受益于地域性却又受地域性限制明显等等因素,也成为了我国茶企发展受限的原因。

正如中茶股份在招股书中写道,“茶叶行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以中小、私营企业为主,多数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未能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关注这一赛道的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CEO冯卫东曾对媒体表示,“对于茶饮行业,此前大家还都在讲小产地与小产区的故事,碎片化严重,很难成大器,只有走到标准化的路径上,再加上与服务相结合的体验,才能讲述大故事。”

“中国茶叶产业行业一直处在不规范的运营当中,行业乱象太多。中国的茶叶发展路径要走五步才行,按照先后顺序分别是: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资本化和规模化。从这个路径不难看出未来十年之内不可能出现茶叶中的茅台。”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说道。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