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北京和山东考生非常郁闷,觉得难度很大。这个难度并不是指高考试卷的难度,而是指选择相当困难。

今年,北京和山东都选择了新高考3+3模式,这个新模式虽然说学生的选择余地很大,小三门有多达20种选择,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很多。

首先,任何一个学校都不可能给学生提供20种选择,就算是北京或者上海这种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大城市也同样无法做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很简单,师资力量跟不上,学校能提供的主流选择也就这么几种,能有一半就算相当不错了。

其次,赋分制带来的问题,使得学生在选择上相当困难,一旦选择失误,在高考中必然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在新高考模式中,小三门的选择无比重要,某种意义上来说,小三门的成绩直接决定了最后的高考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考,是同省PK,考生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本省同层次学生之间的PK。而相同层次的学生,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基本上很难拉开差距。

那么小三门的成绩就显得无比重要了,一旦在小三门被竞争对手拉开差距,结果是灾难性的,大概率直接决定了最后高考的结果。

因此,在小三门的选择上,所有的考生都会显得无比慎重。而在赋分制的前提下,选择又成了重中之重,一旦选择错误,一切都无法挽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先解释一下为什么新高考模式要采用赋分制。

新高考3+3模式,因为小三门是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中任选3门来参加考试。那么就非常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各科试卷难度很难统一。

比如,物理的试卷难度极大,顶级的学霸也最多能考到70分,而地理极其简单,即使普通学生也可以轻易考出90多分。

显然,这两个分数并不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事实上分数高的学生水平远远低于分数低的学生。直接用这两个分数来计入高考成绩既不科学也不公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如何改变这个问题呢?也很简单,用排名。不管试卷的难度如何,成绩好的学生排名一定靠前,成绩差的排名一定相对靠后,这个规律不可能改变。

赋分制本质上就是以排名来赋分。排在前5%的算A+,排名在5%-15%的同学算A,依此类推。这就是新高考采用赋分制的原因。用这个方法来平衡各科试卷难度带来的差异。

但老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出现了。赋分制采用排名的模式没错,但这个模式是建立在理想模型下,也就是各科选择人数比较均衡,且学霸,中等生和差生的比例也大致相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实际情况中,这种理想模式不可能发生。以上海的物理选择为例,来简单说明一下。

上海最好的高中是四校八大这12个学校,能进这12个学校的基本上都是最顶尖的学霸。四校的学生加上八大理科班的学生,大致人数为3000人。

这是全上海最好的一批学生,假设这些学生选择物理,按照同城PK模式,理论上,他们的水平至少是A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000人A以上,也就是这3000人都排名在前15%,需要多少考生呢?3000/15*100=20000。也就是理论上需要20000名考生选择物理,才能保证这3000名学生都能得到A以上。

但遗憾的是最多的一年选择物理的人数是1万9,以后更是呈现断崖式下跌,到了2019年,只有1.2万人在小三门选择物理。

很明显了,最顶级的学生选择物理尚不能保证得到A,那么中游学生,谁敢选择物理?在高考这种一分压倒1000人的考场中,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为什么新高考3+3模式,物理成为雷区的原因。尽管很多专业物理必选,但也要先高考总分达标才拥有选择的权利。很多同学为保证总分,只能忍痛放弃物理。

今年,北京和山东的考生也面临同样的难题,选物理,容易低分,和同等级对手PK中先天处于绝对劣势,甚至可能造成高考直接滑落档次;不选物理,专业选择受限,也就是未来发展空间被抑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目前情况下无解。尽管主管部门调整物理试卷的难度,但根本于事无补。赋分制下的先天缺陷在物理上被无限放大。更不用说赋分制本身还有放大或者缩小考生实际差距的不利因素。

即使是浙江的3+1+2模式,打了个补丁,规定了物理必考。这个规定解救了物理,但又把化学推下了悬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新高考3+3模式,选择某种意义上比实力更重要。高考不是在考核学生的真实实力,而是考验学生和家长的权衡能力。这显然不利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新高考模式,某种程度上还不如过去的文理分科。这种模式会走向何处,或者说以后会如何改变,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