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于中书汇书法学苑

为了配合中书汇年度大赛,切实提高大家的认知与训练水平,我们正展开系列讲座,强调深度和具体指导性。计划为50讲,这是第十七讲——我们能从草书中获得哪些养分?造型篇。

精临

上周我们介绍了二王一路入门的最佳帖子——《智永真草千字文》以及行草的那几个核心笔法,这周继续深入,给大家介绍行草书的造型。

我想用一个词来归纳行草书的所有造型,那就是“节奏”。

节奏,指有规律的突变。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

音乐有节奏,行文有节奏,画画有节奏,书法一样有节奏。只不过静态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节奏相对较弱。动态书体(草书,行书)尤其是草书,节奏最为突出。总结一下,节奏要求作品是“连续的”,是“统一的”,又是“不同的”。

1,节奏要求行草书是连续的,流畅的。

笔笔相连的“一笔书”是连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献之《中秋帖》

笔断意连,字字独立也是连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羲之《寒切帖》

2,节奏要求行草书是统一的,这个统一包括用笔和结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颜真卿的《争座位》,主要是裹锋行笔,线条处处显得圆劲饱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过庭的《书谱》,二王一路,用笔丰富,“面面”俱到(八面用锋)。

两种不同用笔,呈现的效果差异甚大,放在一幅作品中就容易显得不够协调统一。

当然,这并不绝对,有个高手就能收拾妥当,那就是颜真卿,在《祭侄文稿》中,两种完全不同的线条竟然能如此融洽地呈现在一幅作品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节奏要求行草书是丰富的。

丰富,即无处不在的轻重对比、虚实对比、正侧对比,迟速对比,构成了通篇的矛盾统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造险与救险。“羲之报”三个字是《寒切帖》中的一个典型的字组,羲,倒三角造险,尤其是右边大幅度出,形成极大的张力,通过之的过渡,报,取正三角,粗重的笔画,可以看成是救险。

这正应唐太宗所言:“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唐太宗的评论,从两个方面赞叹了王羲之的高妙,一是连续书写产生的字势之妙,二是字字之间所形成的空间构成之妙,而这恰恰是书法语言的时间属性与空间属性的统一。学者不可不察,尤其是对于草书的学习,至为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轻与重;虚与实;迟与速。

右边一行,笔画摆动幅度小,用笔重,用墨重,速度慢;其中“十一月廿”几个字,衔接很紧;左边一行,笔画摆动幅度大,用笔轻,用墨少,速度快;字与字间隔较大,字的大小也对比明显。这种字串之间形成的对比,不仅是空间上形式感的体现,也是时间上的自然所为。起手几个字的重,是整理思绪、是尝试下笔、是蓄势、也是蓄墨;其后的字,则已是胸有成竹,是笔墨尝试之后的流畅,墨也因为渐少,字迹不那么粗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断与连。如何有节奏又如何打破固有节奏,转换方向时,何时转过去,何时折过去,都是草书笔法与造型的紧要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与散。选自颜真卿《争座位帖》,两个地字,一个中宫聚紧,外部散开,另一个中宫散开,外部收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与小。一笔到底,完全不停歇,紧接着出现下一行的“戴公”二字戴字巨大无 比,这种节奏感很激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相对于静态书体丰富得多的外接多边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墨迹,墨迹之外留出的空间(也叫留白)也有大小,也有向背,也有疏密,也有姿态,“计白当黑”大约此意,这也是学习行草书的关键点。

……

节奏,和而不同也!造型的统一与变化是节奏,用笔的方圆,直弧,粗细又何尝不是节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