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今年1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开展挂牌督战。天水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挂牌作战涉及秦州、麦积两区和清水、秦安、甘谷3个县的29个村。

自挂牌督战的号角吹响以来,天水市闻令而动,29个未摘帽贫困村鼓足干劲,坚持市县分级挂牌督战原则,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产业就业扶贫,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在“最后一公里”的征途上攻坚克难、激情拼搏。为深入挖掘全市29个挂牌督战村的“脱贫故事”,全面展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良好精神风貌,天水日报新闻周刊采访组特策划蹲点采访活动,并开设“攻克最后贫困堡垒——来自挂牌督战村的蹲点报道”栏目,即日起在天水日报社全媒体刊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来自挂牌督战村的蹲点报告】

集结攻坚"最后一公里"

——清水县山门镇史沟村挂牌督战脱贫攻坚纪实

暮夏时节,走进清水县山门镇史沟村,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后面空地上今年建起的木耳基地大棚里,一排排菌棒整齐地排列着,上面的黑木耳长势良好。“现在长出来的是第三茬,前面两茬一共收了1200斤干木耳,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基本都卖完了,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多元。”史沟村党支部书记王旭社介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这是清水县在山门镇史沟村实施挂牌督战,落实主体责任,凝聚各方帮扶力量持续攻坚的生动写照。

全面开展挂牌督战以来,清水县坚持按照脱贫标准,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产业就业扶贫,聚焦特殊困难人群,对史沟村实行挂牌督战,巩固脱贫成果,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清水县山门镇史沟村位于清水县东部,距县城50公里,山大沟深,阴寒潮湿,属于典型的林缘地带,由于自然条件差、基础薄弱,使得史沟村成了全县6个未脱贫村之一。史沟村现辖2个自然村100户416人。2013年建档立卡时有贫困人口55户244人,贫困发生率为57.5%。自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从2014年—2019年,史沟村累计减贫44户218人,截至目前,全村现有贫困户7户2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04%。

“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史沟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到今年年初,史沟村的脱贫任务仍然艰巨,基础设施和产业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这挂牌督战,我们早谋划、早行动、早歼灭,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史沟村到处开满致富花。”清水县住房建设事务服务中心驻史沟村帮扶干部刘渭滨这样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挂牌督战 发起决战脱贫总攻

今年3月底的一天,史沟村村委会会议室,联系该村的所有帮扶干部,在这里签下了责任书,立下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誓言。

随着挂牌作战一声“行动令”下,帮扶干部兵分多路,入户走访督战对象,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开展排查核查,打响了问题清零“战”。

“作战目标很明确,就是严格对标2020年贫困村退出标准,完成剩余7户21人未脱贫户脱贫退出任务,完成监测户、边缘户的巩固提升任务,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做好动态监测,强化实时帮扶,防止出现返贫、致贫风险。”刘渭滨告诉记者,按照挂牌督战方案,清水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马越垠担任作战总指挥的领导小组,由县、镇、帮扶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各级干部分包到户,按照“全覆盖、督死角、查问题、抓整改”的要求,到村到人开展督战。同时,职能部门切实履行挂牌督战业务主管责任,发挥好业务指导作用。

一场全员作战的挂牌督战脱贫攻坚大幕全面拉开,田间地头到处是帮扶干部入户走访的身影。“走访有‘三看’,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床。”刘渭滨告诉记者,通过三看,能了解贫困户家庭的住房、饮水安全是否有保障,吃穿是否不愁,然后再跟进实际情况,了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政策是否落实,从而排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是否存在明显短板弱项,便于下阶段的精准整改。

“村里通上水泥路,村民们喝上安全水……这些变化,对于身处大山深处林缘地带村落的贫困群众来说,是看得见也摸得着的幸福。”刘渭滨说,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史沟村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补齐脱贫短板的突破口,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基本民生项目建设。从2017年至今,史沟村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8户,实施危房改造10户,为19户群众在县城落实安置保障房项目,全面解决了全村群众的住房问题。在史沟村史沟组新建1处集中供水点,解决了史沟组群众的饮水问题,其他户自来水已入户,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硬化庭院45户,旱厕改造48户,拆除危旧房38户,新修护坡25米,硬化维修巷道路面100米,易地搬迁点新修防护墩350米,新建垃圾填埋点1个,修建拦水墙150米,新修生态围栏450米……全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力精准 一户一策解决难题

“王书记、刘干部,你们又来了哦,我正要告诉你们,前几天我又收了十几斤蜂蜜,又可以卖钱了。”8月5日下午,史沟村党支部书记王旭社和驻村帮扶干部刘渭滨一起来到未脱贫户王新仓家走访,刚掀起门帘,正在给母亲喂饭的王新仓就满脸喜悦地迅速向两位书记汇报自己近期的“战果”。

“太好了,有了收入,今年脱贫就不成问题了。”刘渭滨笑着说,并鼓励王新仓继续养好蜂,村上也会多给他提供务工的机会,让他在家门口实现多途径增收。

王新仓今年48岁,和76岁的母亲一起生活,是一个五保之家。由于母亲视力较弱,又患有多种老年疾病,行动不便,为了照顾母亲,王新仓不能外出打工,家庭收入较低,至今还未脱贫。

针对王新仓家的情况,帮扶干部为其量身制定了脱贫方案。“六大产业”资金入股合作社,每年分红2000元;生猪养殖入股代养1头,每户分红300元;“双助贷”资金入股分红2083元;东西部协作产业扶贫苗木代育代销增收分红2000元;村级光伏电站收益带贫资金2000元以上;食用菌园区二期工程收益带贫500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奖补资金带贫400元。“今年给他家继续落实二类低保,进行政策兜底。同时,给他发放了10箱中蜂,对他也进行了技术培训,并引导王新仓就近打零工,让他可以在照顾母亲的同时,增加家庭收入。”史沟村党支部书记王旭社说,由此,王新仓家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村民王来平家也是全村7户未脱贫户之一。40岁的王来平和近70岁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也是属于兜底保障户。“村上利用2017年危房改造项目和2018年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为他家盖起了两座砖混房,解决了住房问题,今年又为他们家落实了六大产业资金入股合作社分红、生猪代养活、苗木代育、双助贷入股分红等这些政策。”刘渭滨介绍说,王来平经常就近打零工,家里养了20多箱中蜂平时王来平的父亲王养儿照看。

“帮扶单位给我们买了新洗衣机,家里的新裤子都要10多床,盖也盖不完,日子一年比一年好,我们老两口现在真的是享福了。”捋着花白长胡子的71岁王养儿说,“趁我现在身体还好,帮儿子照看蜜蜂,产的蜂蜜去年还收入了七八千元呢。我们家今年一定要脱贫,再不能给国家添负担了。”

像王新仓、王来平这样未脱贫的,史沟村目前还有7户。史沟村针对这7户进行“户户过堂”,制定挂牌督战脱贫方案、任务分解表,明确短板详细、具体补短措施、整改状态、完成时限等。刘渭滨说:“挂牌督战要求扶贫干部下足绣花功夫,让好政策落实落地。我们对村里未脱贫、受监测、边缘户进行大排查,特别是对于我们村要脱贫的这7户,进行精准分析,找出短板,结合引导外出务工、低保、公益岗位、项目覆盖等强化攻坚措施,确保村里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攻坚产业 培育发展巩固成果

强化产业扶贫支撑,是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脱贫的重要保障。眼下,脱贫攻坚到了最吃劲的时候,经过认真研判,史沟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资源,将养牛产业作为贫困户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的特色优势扶贫产业来推进。

“依靠养牛产业,我们家2018年就脱贫了,现在眼看村上建的新牛棚就要分到户了,新牛棚条件好,能养10头牛,我打算让现有的5头牛继续繁殖,今后把养牛产业规模再扩大一点,多增加些收入。”今年44岁的村民刘金生乐呵呵地说。

2018年,刘金生利用3万元“六大产业”政策扶持资金入股了村上的旭强种养合作社,饲养了2头牛。养牛不仅让他脱了贫,去年,住进易地扶贫搬迁新房的他办起了农家乐,还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史沟村,像刘金生一样的养牛户还有30多户,但由于养殖产业标准低、规模小,没有牛舍等原因,养殖效益不明显。今年以来,史沟村新建牛舍30座,每座30平方米,为养殖户每户补助1.5万元,扶持养殖户稳定发展黄牛养殖产业。除此之外,村上还依托帮扶单位援建的蜂蜜加工扶贫车间,带动10户养蜂户发展中蜂养殖,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对7户未脱贫户,还给予苗木代育代销、生猪代养、食用菌带贫项目、落实光伏扶贫电站收益等,增加收入,帮助未脱贫户稳定脱贫。”刘渭滨说。

在挂牌督战过程中,史沟村通过排查发现,村集体经济收入未达到2万元的标准,与省定脱贫退出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今年以来,史沟村积极推进“合作社+扶贫车间+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投资20万元新建木耳大棚3座,晾晒棚1座,于4月投入生产。目前采摘2茬,生产干木耳1200斤,以这样的势头看,今年能生产干木耳2000斤,以每斤50元销售,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史沟村党支部书记王旭社说,除此之外,村上还投资10万元新建了一处养鸡场,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在邻村建起了一座扶贫车间,有香菇大棚10座,与10户农户签订了带贫协议,每户至少增收1500元以上。

“产业发展是精准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挂牌督战的重要内容。通过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还将继续做大产业扶贫文章,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说起未来的发展,王旭社充满信心。

越到最后关头,困难越大。史沟村坚持尽锐出战、迎难而上,咬定目标标准,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一项项惠民政策,化为贫困户的一张张笑脸,史沟村将用脱贫攻坚战役的全面胜利,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贫困户王养儿

我们家以前住的都是土坯房,这几年全靠国家政策帮扶,住进了砖瓦房,虽然还没有脱贫,但日子越过越好了。我虽然年龄大了,但也不能天天睡在炕上等国家养活,不能“等靠要”,村里给我们家陆续帮扶了20多箱蜜蜂,去年还收入了七八千元哩!县上、镇上、村里给我们家这么大的扶持,各种政策都落实到位,以前连被子都没有,现在帮扶单位送的新被子就十多床,盖都盖不完。干部还给我们买了新的洗衣机,现在真的是享福了。我一直给儿子说,让他要再勤快一点,让他开着三轮车在村里多打零工挣钱,不用总在家照顾我和老伴,今年,我们家一定要脱贫,再不能给国家添负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水县住房建设事务服务中心

驻史沟村帮扶干部刘渭滨:

帮扶工作要扶在“心”上,帮在“事”上。驻村帮扶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份厚重责任,几年时间里,我们驻村帮扶队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调研脱贫攻坚情况,了解存在哪些实际困难,需要我们提供哪些帮助和支持。乡亲们因此深受感动和鼓舞,也教会了我“帮扶先暖心”的方法。通过产业上的扶持,看到曾经的贫困户纷纷脱贫过上了好日子,我也从心里感到欣慰。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冲刺、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充满信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合格答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贫困户王新仓:

我母亲快80岁了,因为身体不好家里离不开人,我不能外出打工,造成家庭收入低,所以到现在都没有脱贫。帮扶干部们知道我家的情况后,经常上门关心我们的生活,各种国家对贫困户的政策我家都享受上了,干部们还经常给我联系打工的机会,村上搞美丽乡村建设,用工的地方多,我就在家门口的工地上打工挣钱,闲了养殖蜜蜂,今年卖蜂蜜就收入了2000多元,这样不仅有了收入来源,还能照顾母亲。真心对党和国家给我们的帮助说声感谢,对帮扶干部们为我们的辛苦付出说声感谢。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景春燕/文图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漆 艳/制 作

▌来源:新天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