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家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看到古代有些地方奸臣当道,忠臣遇害,比如说快要人头落地的时候,那一瞬间,大家的神经一下子紧绷,很想钻到电视里面,为这个忠臣伸张正义,抢下那把夺命刀的时候,好巧不巧,一个闪亮的声音就响起来了,“尚方宝剑在此,谁敢造次。”这时候,这句话突然听起来怎么那么悦耳,仿佛天籁之音,仿佛一道光芒刺破了黑夜,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尚方宝剑在普通老百姓眼中就是正义的象征,见这把宝剑如见天子,这把宝剑可不一般,它是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

今天的这个主人公,他也有一把尚方宝剑,大家都知道,持有皇帝所赐的这把尚方宝剑,具有先斩后奏的权力。这个人把这个先斩后奏演绎的惟妙惟肖,这个人就是袁崇焕。袁崇焕是明末抗清的名将,1619年中进士,多次击退后金兵,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役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是他与魏忠贤素有嫌隙,两个合不来,魏忠贤想方设法想把他搞下台,苦于找不到理由,袁崇焕选择辞官,闲赋在家。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再度启用,重新担当大任。

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借阅兵为名,渡海来到皮岛,毛文龙前往迎接。毛文龙在袁可立的扶持下晋升速度就像坐火箭,他一路飙升,内心开始自我膨胀,恃功自傲的毛文龙见了袁崇焕,语多傲慢,根本就不把袁崇焕放在眼中,袁崇焕便以邀毛文龙观看将士骑马射箭为名,将毛擒获,数他十二大罪,取出尚方宝剑,将其斩首,并收回了毛文龙手上的尚方宝剑和部队,当时,毛文龙的部队官兵都很忌惮袁崇焕。

就在这边的十月,皇太极率兵攻入大明王朝,他们巧妙避开了袁崇焕严防死守的阵线,直逼大明王朝的首都北京,这下崇祯皇帝焦急得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可如何是好。崇祯皇帝一下子下了好几道旨令,要求袁崇焕快马加鞭前来救驾,袁崇焕的五千精锐骑兵终于到了,崇祯皇帝压在心头的石头总算落下,袁崇焕真的就像救星,就像及时雨,因为他跟后金的部队几乎就是前后脚到,然后就开始厮杀了,一片刀光剑影,明朝与后金在家门口的激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这场战役打的天昏地暗,从白天打到黑夜。皇太极亲自督战,命令将士无论如何都要拿下袁崇焕,可是令他大跌眼镜的是,这个袁崇焕还真有点能耐,双方打了整整一天,5000对100000,居然十万个攻不下区区5000,皇太极说我不信这个邪,给我继续往死里打,结果,越打这个金军的损失是越大,袁崇焕本身就声名远扬,在金军眼中他就是战神级别的,让人闻风丧胆,谁也不想上去白白送死啊,这是又无可奈何,所以后金士兵这战打得内心也是一万个不愿意。皇太极一个人像打了鸡血一样,士兵心里想你行你上啊,奈何皇太极他就知道赶鸭子上架,发号司令,所以说古代打仗苦的是这些普通士兵,苦的是普通百姓,真刀真枪的干,风险指数极高。皇太极也感觉这仗打的越来越心虚,这时候,有人来报,明朝援兵来了,皇太极一想这是人家的地盘,5000骑兵咱们都搞不定,都不懂援兵有多少,吃不了眼前这个亏,咱们撤,后会有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太极回到营地,累趴了,他今天果然领教了袁崇焕的厉害,真不是一个好惹的。怎么办呢?这时候有人求见,是一个叫做范文程的,这个范文程是明朝的儒士,眼看这个大明王朝危在旦夕,他就收拾铺盖投奔皇太极去了,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也就是离间计,皇太极听了,拍手称赞。究竟是怎么一个计策呢?没过多久,有两个被后金俘虏的太监从后金逃了回去,具体是不是逃,很明显,不是,准确的说是送回去,这两个太监回到北京着急要觐见崇祯皇帝,有大事要禀告,说袁崇焕私通后金,后金以荣华富贵相许,他已经背叛明朝,是个叛徒。这崇祯皇帝本身就对袁崇焕很有意见,上次擅自把这个他看重的毛文龙给杀了,都不事先汇报一声,这完全就没把他放在眼中,于是就把袁崇焕给打入地牢了。话说这么机密的事情,这两个太监是怎么知道的呢?消息可靠吗?崇祯皇帝怎么就没有去核实下,想想这些会不会是敌人的离间计呢?这就是苍蝇不叮无缝蛋,本身崇祯皇帝与袁崇焕的信任关系就出现裂缝了,这两个太监是范文程故意安排士兵将消息透露给他们的,一切都是皇太极的安排。

1630年,46岁的袁崇焕被崇祯帝判凌迟处死,两大罪状:一条是擅杀毛文龙,另一条为私通后金。袁崇焕死后,明朝江河日下。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终年34岁。袁崇焕对明朝忠心耿耿,死的很可惜,很冤枉。如果说袁崇焕当时在处理毛文龙的事情上,及时请示汇报崇祯皇帝,注意细节,争取崇祯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做好与上级领导的沟通交流。如果说崇祯皇帝充分信任下属,给下属一个辩白的机会,把事情来龙去脉调查清楚,想得再周密一些,也许就不会掉进敌人挖好的陷阱。信任一旦出现了裂缝没有及时补救,就像有了裂缝的鸡蛋,苍蝇就有机可趁了。信任是一把双刃剑,信对了人,一路顺风,信对了人呢,半路失踪,信谁?这个是需要大智慧,怎么让别人信任自己?同样是大智慧,信任之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那就是有效及时的沟通。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