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在学习一些拍摄技巧方面的知识外也会去看一些关于摄影师或提升审美的方面的电影和纪录片,俗话说,技术决定下限,审美决定上限

那些摄影名家背后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们对摄影的理解与思考,对于摄影的执着与专注以及他们自身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也是所吸引我的。

优秀的摄影师不在少数,能被叫出名字且被大家所熟知的也不少,但也有一些人属于生前默默无闻,直到去世后,关于其本人的事迹和作品才得以重见天日的,薇薇安·迈尔便是其中之一。

她的作品精确的记录下了五六十年代之前的芝加哥,但关于她本人的故事却充满了神秘感。

一次机缘巧合,一场拍卖会上,10多万张底片重见天日,这位默默无闻做了40年保姆的女人遂被摄影界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不是一次拍卖会,如果不是收藏家和艺术家对她作品的认可,如果不是有人想要让她的作品公众于世,也许她的“小秘密”永远不会被人所熟知。

但人都是有好奇心的,约翰·马卢夫拥有薇薇安最多的照片。

2007年,约翰正在写一本关于芝加哥建筑历史的书,为了搜集更多的资料,他来到了一个旧物拍卖会花了380美元买下了一个有四万张底片的箱子,但他发现箱子里面的内容对自己的书毫无帮助后便把箱子塞进了柜子里,直到截稿为止也没碰过。

过了一阵子后他把箱子拿出来扫描里面的底片,之前从未接触过摄影的他被照片里的景色所触动,他着迷于照片本身也对拍摄照片的摄影师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他又买下了一个储物仓,里面有优惠券、便条、火车票,薇薇安生前的衣服、帽子、鞋子、大约10万张底片等,

他希望人们能够看到这些佳作,于是他搭建了一个摄影博客,上传了一些照片,之后又申请了一次展览,这次展览使大众开始关注薇薇安这个人,

各大媒体杂志也刊登了相关报道,薇薇安的作品受到了大众以及一些专业人士的认可,但关于她本人的信息,大家便无从得知,于是她成为了大家热议的人物。

薇薇安为什么会拍这些照片,是什么导致了她强迫性的甚至是偏执的去拍这么多问题,为什么她不让自己的照片公之于众?

带着这些问题,约翰一点点的找寻线索,开始了他的寻找薇薇安之旅。

这部豆瓣8.8,将近3万人次观看过的《寻找薇薇·安迈尔》便是关于约翰找寻薇薇安本人事迹的一次个人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除了美国的这部纪录片外,英国BBC也有一部于2013年6月25日上映的只有几千人次观看的纪录片《薇薇安·迈尔:谁动了保姆的照片》。

同个主题的不同拍摄究竟会有什么不同呢?薇薇安到底神秘在哪?约翰的行为又是否只是单纯的谋私利呢?

这些问题也一直是我所困惑的,于是连着将两部纪录片都看完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一、两部纪录片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在薇薇安的照片引起大众热议,并被专业人士所认可后,大家反而会更加关注照片背后的拍摄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一系列线索慢慢揭开了这位拍摄者的神秘面纱。

约翰·马卢夫《寻找薇薇·安迈尔》

不同的是约翰的影片更偏重于寻找的过程,相较于薇薇安他更像是主角。

镜头跟随他的脚步找到与薇薇安生前有过联系的邻居/雇主/被照顾过的小孩,通过对这些人的采访,从他们口中去拼凑出一个完整的薇薇安形象,

他们眼中的薇薇安是一个孤僻、矛盾、阴暗、古怪、神经质、有收藏癖的无时无刻不在拍照的保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薇薇安每到一处住所就会向雇主要把锁然后锁住房门不允许任何人进入她的房间;

她会在小孩发生车祸后不是第一时间去关心小孩的伤势情况,而是站在一旁,拿起相机不停的拍照;

她会带小孩上街然后不管他们自己一个人跑去其他地方拍照;

她会告诉小孩要带他们去一个有趣的地方,然后就带他们来到了屠宰场;

她也会特别关注那些战争的报道、社会边缘人群等诸如此类一些反常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中有人夸张的模仿她的走路姿势;有人情绪激动的说起她的一些行为举止;大家谈论她的穿着打扮、身高、口音等。

这些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情绪都是大众对她的一些评价,他们都曾参与过薇薇安的生活,这也是他们印象中真实的薇薇安。

英国BBC《薇薇安·迈尔:谁动了保姆的照片》

而英国BBC拍摄的版本则更像是在向你讲述一个故事,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关注她作品的意义,摄影技巧以及她所使用的工具等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较于约翰的《寻找薇薇·安迈尔》中众人对一个的评价,BBC的重点则放在薇薇安是如何观察世界进行拍摄的,

将她的照片排列起来,你会看到她的行走轨迹,她是如何穿过城市,拍下不同场景的照片;

她曾在哪个角落,留下怎样的照片;

她是如何与大街上的人物进行对视,并拍下照片的。

如果说约翰的拍摄更像是带有情绪色彩的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叙述,那BBC的拍摄就像保持中立态度,站在客观角度去着重看待作品本身的价值。

两者的关注点有所不同,有人喜欢听街坊四邻对一个人的评价,因为这种代入感会更强;也有人喜欢客观的去关注作品本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想对薇薇安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关于她本人以及她作品的价值,我倒觉得你可以将两部影片都看一遍,毕竟两部影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二、薇薇安到底神秘在哪?

起初没人知道薇薇安来自哪里,对于她的身世只要她不说,别人也无从得知。她故意拼错自己的姓名、讲着蹩脚的口音、她还向他人戏称自己的真实身份是“间谍”。

她的日常工作是保姆,洗衣做饭、照顾小孩,然而她又不让自己只局限这个身份,刚到纽约时她去一家做缝纫的血汗厂工作,

之后她选择了保姆这份工作,是因为有人可以提供住所给她,这样她不用太卖力的工作,只要收支可以相抵,她就有自由时间用来摄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一生都在用摄影记录下她所看到的人文景色,手拿柯达布朗尼盒式相机行走街头,以旁观者的姿态定格下每一瞬间,

她将自己拍摄的所有底片放在皮箱里,堆满报纸的狭小空间里是她唯一的隐私空间,她很贫穷,但也会去洗底片,她将钱都花在买胶卷上,直到没钱再支付它们,即使生病受伤也不去看医生,她说: 穷人穷到死不起。

即使为了生存工作很辛苦,但她似乎也没想过成为一名摄影师以此谋生,因为她的雇主是一个报纸的图片编辑,在工作上和许多摄影师有过业务往来,但薇薇安却从来没有雇主看过自己拍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9年薇薇安告诉雇主,她要去世界旅行,8个月后回来,然后她就去了曼谷、印度、泰国、埃及等南美洲所有国家,她带着她的相机独自旅行,在世界旅行期间拍了几千张照片。

我想薇薇安的神秘不仅在于她捉摸不透的身世背景,还在于她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

她注重隐私,没有朋友,也不社交,她唯一的乐趣就是行走在大街上,去抓拍那些形形色色的路人,她什么都拍,只要看到一个她感兴趣的主题。她拍的越多,越能感到自我的存在。

陈丹青说过一句话:即便是极端避世、主题晦涩的摄影师,也是对着世界独自叫嚣的人。我想这也是薇薇安和其他摄影师所不同的一点,她完全是为自己而拍照的。

如果不是约翰发现了她的底片,她的这份神秘可能永远也不会被大众所知,之后她的作品陆续登上美国、意大利、阿根廷和英国等地的报纸。

她也成为摄影圈中热议的神秘人物,并被认可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街头摄影师之一。

美国著名摄影师Joel Meyerowitz评价薇薇安的作品:

我对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惊喜降临的感觉。一个无名之辈,带着他上乘的作品横空出世,像是慧眼。有悟性,悟透人性;理解摄影,读懂街头,此种绝非常事。我看过数千张照片,日复一日,但它们绝大多数都很普通。


薇薇安的作品却透着对人类的理解,还有温暖,还有戏谑,我觉得这就是真正的摄影师。

薇薇安没有过传统意义上人们所向往的生活,但她也并没有因此就为生活所妥协,她做她爱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她也做到了。

三、约翰的行为是否只是单纯的谋私利呢?

自薇薇安的的作品面世后,她的一张照可以卖到很高的价钱,众多收藏家和艺术家对她的作品也很感兴趣。

但也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有人认为将薇薇安生前的作品整理、出售、放大展览是为了自己谋利益,毕竟薇薇安是一个很注重自己隐私的人。

约翰想让薇薇安的作品载入史册,得以面世,但他自己也会产生同样的疑问,他不知道这么做是否有违薇薇安的本意,

直到他在薇薇安的遗物中找到一封写给法国一家摄影实验室的信件,在信中薇薇安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再一起合作,她可以把胶卷寄给摄影实验室来冲印,还特别强调自己偏爱亚光效果,不要高光处理,最后还虚心求教他人对自己照片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封信打消了约翰的疑虑,我们以为薇薇安无意让任何人冲印或展示她的照片,但这封信却是最有利的证明,她想把照片展示给其他人看。

之后约翰辞掉了先前的工作,专心来整理薇薇安的照片,但网上还是会有不少的质疑声音。在2011年的时候他再次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篇文章。

他表示:“艺术和金钱”这两者是不可割裂的,经济来源乃是保障艺术事业稳步前行的“润滑剂”。为了让事业健康成长,艺术家、艺术相关的活动和收藏界需要经济收入,画廊和博物馆亦不例外。


捐赠者和收藏家们为整个事业提供润滑剂—或者说经济支援,以此来促进艺术创作和推广。对艺术家和推广者来说,经济支援是艺术创作必要的后盾和有益的推动力。

实际上,他们也曾面对过很多报酬丰厚的诱惑,但都婉拒了。

约翰所面临的困惑其实在网上也有很多例子,比如一位博主经常分享一些干货知识,有次他发了篇广告,评论区就有人说他变了,开始挣粉丝钱了,但其实想想人家为我们分享知识、为我们展示一些可能会绝版的作品,如果他们连自己的基本生存都保持不了,还能好好做内容吗?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理智看待,分享者也需要吃饭,我们也不能要求他像个圣人般服务我们。

回到约翰身上,如果不是他努力让这些作品面世,我们也不可能知道薇薇安对于摄影的执着,更不能让这些作品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结语

薇薇安的一生让我想起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女主角松子,不同的是松子一生都因渴望被爱而迷失自己,但薇薇安有着自己为之执着的目标,她一直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随性而洒脱。

想起余秋雨说过的一句话:

“艺术的重大使命,就是在寒冷的乱世中温暖人心。 最高贵的艺术,未必出自巨额投入、官方重视、媒体操作,相反,往往是对恶劣环境的直接回答。艺术的最佳背景,不是金色,而是黑色。 ”

而薇薇安将艺术和生活做到了完美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