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州自三国始设郡县,至南北朝时开始走向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成为经济发达、学术兴旺、文人荟萃之地。到了清代,一些朴学大师受时代思潮的影响,也随之而起,形成一定规模。其中,郑元庆就是杰出代表。他博览全书,著作等身,在古典学术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斩获。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生平和贡献。

郑元庆,字芷畦,归安人。他幼承家学,父亲郑骏声是一位朴学大师,专治周易和礼学。郑元庆跟从父亲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也旁及史传和金石文字。他勤学深思,期望能为社会做点实事。当时的一些知名学者如毛奇龄、朱彝尊、胡渭等人都不按辈分折节与他相交。成年后,由于生活贫困,他出游四方,混迹幕府。本打算以次贡人的身份进国子学,但又因染上痛风而作罢。从此闭门不出,郁郁而终。郑元庆平生仰慕东汉时期的隐士郑朴的为人,自号郑谷口。晚更治经,其著书处名鱼计亭。隐居期间,也有大吏如张伯行举荐他,但都未成行。朝廷开三礼馆时,侍郎李绂想起他说:"要是郑元庆还活着的话,应该能够入选来编书的。可惜他这么不幸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学术研究领域,张元庆曾为颜真卿的《书湖州石柱记》做过笺释,非常博赡。由此,他又著《湖录》一百二十卷,此书郑元庆前后修订了七次,自认为平生精力都花在此处。他还著有《周易集说》、《诗序传异同》、《丧服古今异同考》、《海运议》等。其《礼记集说参同》和《家礼经典参同》都被当时的大学者全祖望所称许。《湖录》即《湖州府志》稿,订补旧志缺失,参详廿一史,并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实地到访,历时八年,修订六次方写就。可谓艰辛。《行水金鉴》是代副使傅泽洪作,集古今之历史地理学之大成,“自《禹贡》及诸经之注传,列史之河渠沟洫,山经地志,稗官小说,莫不摭采而条贯之。”这对后世研究水利的学者是大有裨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元庆还是一位藏书家和藏书史家,他曾阅遍朱彝尊藏书及明历朝实录、省、府、州、县志数十万卷,写成底本,记载有明一代藏书者20余人。后来,稿本流入范锴处,范锴辍辑各家传略,汇为《吴兴藏书录》,刻于《范声山杂著》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藏书家传记,也是私人藏书家文献故实研究的开山之作。

郑元庆于七十岁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