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老李年轻时可算是单位的重要骨干员工,他负责采购岗位,公司的对外商务采购项目基本都是他在负责。

可很多年过去了,老李目前已经50岁,公司的采购部门换了一波又一波人,现在的部门领导是个年轻的80后,整个采购流程也改变成为了供应链管理体系。

因为老李学历不高,对新的采购流程不太适应得了,只能做做内部一些比较基础的工作,对外合作的项目基本都交给年轻人。

按照老李自己的说法,“目前我成了部门里可有可无的人喽!要不是看我资历老,恐怕领导就得裁了我。”

所以他一直有个想法:到底该不该主动辞职呢?

对此,我的看法是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辞职只是逃避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老李感受到在公司不被重用,有些可有可无,这种心情固然可以理解。

但就因为这样的心情主动去辞职,并不是一件非常明智的事情。

首先,他没有想清楚导致自己可有可无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诚然,这个团队发生了改变,工作的内容也都发生了改变,可职场本身就是动态的过程,没有谁可以靠着过去的本事一招鲜吃到老。

老李年轻时能力不错,但可惜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他并没有很好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因此环境在改变,老李自己没有变化,自然就难以适应工作上新的要求。

其次,即使老李潇洒辞职出去,以他50岁的年纪还有采购岗位并不是那么技术性的特点,又如何能确保自己找到更好的工作呢?

如果悲观一些预测,老李可能还会待业在家一段时间。毕竟今年的经济形势也不乐观,企业能招聘年轻人的自然就考虑年轻人,一个50岁的中年人薪酬不低、培养潜力还不大,为何非要招聘他呢?

综上两点原因,我认为老李的辞职更多是一直内心失落感被满足的需要,有些情绪化的考虑,并不真正解决他目前的本质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外部环境因素无法把控,更多应聚焦自身

职场上一个人起起伏伏也是相当正常的。

我以前的公司,还有遇到副总级别的高管降为普通员工的例子。难道说遇到这样的落差,就一概辞职应对吗?

一个人从骨干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人,基本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外部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例如公司被并购换了一批新领导,就不再重用过去的骨干。

第二种情况是自身的能力和知识无法再匹配公司发展的需要,例如老李过去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体现,这种变化也许并非一朝一夕就改变了的,而是在“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产生。

对于我们职场人而言,第一种情况几乎难以应对,也是无法预料的;而第二种情况则基本都属于自身的不努力、不改变导致的,这才是我们主观可以把控的。

尤其是中年人,在一家公司做久了,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很好、很厉害。

实际上当潮水褪去,我们才看得清到底谁在裸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

按照我们此前的分析,假如是因为外部环境引起的变化导致自己的地位产生了落差,那么辞职换一个工作也许是不错的解决方案。

就好像春秋战国时的门客,到了这个国家不被待见还可以换一个国家试试,只要自己是匹千里马,终究有机会被伯乐所发现。

但是若都因为自身的原因,丧失了职场或者岗位的竞争力,那么即使换一个工作也很难摆脱不受重用的现状。

因此,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好好沉下心来分析自己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而不是一味抱怨。

就拿老李来说,他的老本行是采购,可他连什么是供应链管理都不清楚,更不懂得使用现代的信息管理系统。

所以我给他的建议是好好找资源学习下现代采购的一些新知识、新技能,即使50岁的年纪,也可以放下身段去请教年轻人,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没有年轻的分别。

只有提升了专业上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效改变可有可无的局面,甚至辞职出去也多了几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