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4年12月,“大家乐”舞台演出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7月

大家乐”舞台自荐节目报名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4年12月

“一封家书”征集活动来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12月

深圳是我家“送戏下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1月

第26届“深圳是我家”重返“大家乐”舞台。

每次路过红岭路和红荔路交界处的青年宫,高级技师王中宝总会想起往事,那时这还有个特殊舞台,当学徒的他每天吃完晚饭就来占座,没一天落下。

“太火爆了!舞台下密密麻麻都是人,连栏杆围墙外都站满了,许多人的人生因它而改变。”主持人张欢陷入回忆,那也是她的最美芳华。

池勇就是被改变的人之一,舞台让他遵从内心,从国企管理岗位上辞职创业,成立了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那是背井离乡、承受工作和生活压力打工者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属地,它所创造的时代记忆是永远无法磨灭的。”

那个舞台就是“大家乐”——上世纪80年代,百万青工下鹏城建设特区的背景下,深圳团市委和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通过筹建“大家乐”文化广场弥补了改革开放初期文化娱乐设施的匮乏,以极“接地气”的姿态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寻梦者。

“大家乐文化生长于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前所未有的大视野去透视和解决新兴移民城市群众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构筑出移民文化、大众文化、广场文化‘三位一体’的崭新文化模式。它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共鸣,也是特区开放包容精神的文化图谱。”深圳团市委书记方琳表示,站在特区40年新起点上,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新建的大家乐舞台将传承与创新发展,接力陪伴湾区时代深圳青年的成长。

诞生

意外激出的“平民舞台”

1980年8月,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正式成立,人口急剧增长,而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并未与经济增长同步。特别是青工,白天大多在流水线上作业,晚上无法倾述的思乡和孤独感,亟须有个温暖、融洽的精神家园来予以充实和慰藉。

深圳团市委及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下称“活动中心”)很快注意并重视起这个问题。1987年7月,在经济异常困难的条件下,依旧抽拨资金,搭建起一个14米×8米用砖头、水泥砌筑而成的“土台子”,取名“大家乐”。

“舞台前的广场一半是由水泥铺成,另一半因资金不足仍是沙土地。”时任活动中心主任云蔚成说。但首场“大家乐”表演晚会还是吸引了很多打工者。谁料开场时间到了,预约的演出队伍却因没有汽车来不了。

情急中,云蔚成突然看到台上挂的“群众艺术表演晚会大家乐”标徽。“这么多青年肯定有能歌善舞的!”他马上叫人贴出一张“自荐表演报名处”的标语,当场接受观众报名,然后自己先到台上高歌一曲。接着,中心的文艺老师和自荐观众穿插上台表演,气氛平等活泼,台下欢笑连连,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而“大家乐”舞台也“意外”地从面市之日起即确定了“自荐自演、自娱同乐”的群众文化娱乐形式,率先开辟出一片极具移民特色的新文化绿洲,成为当年“深圳十大新闻”之一,被誉为“平民夜总会”和“打工者之家”。

1989年,“大家乐”艺术团成立,在各区镇建立了数十个活动网点。第二年,“大家乐”舞台以最高票数当选市民选出的“深圳市文明单位双十佳”。1991年和1996年,深圳市政府分别拨款65万元和200万元改建“大家乐”舞台,搭建钢网结构现代化舞台、增置780个固定观众座位、加盖观众席钢网顶棚,铺设一流水准的文化广场舞台灯光、音响。

这期间,“大家乐”的发展驶上“快车道”,不仅突破简单的自荐自演,还逐步向系列化、专题化活动发展,发展为集主题晚会、文艺比赛、公益义演、演讲辩论、成果展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至今已连续举办了26届、累计开展各类慰问演出和文体活动5000多场的“深圳是我家”系列文化活动。

由于深圳外来人口众多,每逢春节期间,铁路交通压力巨大。1994年底,深圳团市委首次创办该系列文化活动,倡导青工们留深过年,被央视连续报道,进而引起全国反响。第二届则吸引深圳市五套班子领导莅临给广大青工拜年,再次掀起高潮。

鼎盛

“每晚人山人海,都快挤到马路上了”

张欢就是因此关注到深圳的。“镜头里一群年轻人围着一个舞台过节,这在老家是没见过的。”新闻里的“深圳是我家”晚会和电视剧《外来妹》的热播,让在湖南岳阳一所企业电视台做播音员的张欢对特区充满向往。

1997年春节后,张欢努力说服父母,买了一张南下深圳的火车坐票,只身离开家乡,“希望到更开放的平台去闯一下”,机缘巧合下她被介绍来大家乐舞台。“我当时还不愿意,以为是歌舞厅,来了才发现‘这不就是电视里那个舞台吗?’。”当晚张欢就试主持,同是外来工的身份让她很快赢得观众,台下人数破了纪录,当即获得时任舞台负责人陈建华的认可。

“他说我的名字里有‘欢’,恰好与“大家乐”契合,都是给大家带来欢乐。”张欢自此成为大家乐舞台的常驻主持,再未离开。

周末是专业演员和乐队表演,周一至周四则是“自荐表演晚会”,唱歌、跳舞、相声、乐器演奏都行。“群众自荐最初是全开放的,后来为了控制人数,收5毛钱报名费,但还是爆满,不亚于超女快男最火时的‘海选’现场。”张欢说。

比张欢早一年来深的王中宝就是“铁粉”之一。1996年,18岁的王中宝从湖南来深做修空调学徒工,他每天吃完晚饭就去占座,一周七天场场不落。

“每天晚上人山人海,都快挤到马路上了。自荐者在上面表演,底下黑压压一片观众欢呼,感觉真好。那时我就觉得深圳是个包容的城市,五湖四海来的人都能快速融入,不排外。”王中宝也很想自荐,但因害羞没有上去,这成为他最后悔的事之一。

来深24年,王中宝直言没有“大家乐”,自己可能坚持不下去,早就回老家了。“当时只有十几岁,总是很迷茫,但‘大家乐’释放出的正能量以及我从中看到的人和事,让我感受到一种向上的精神,觉得年轻人需要奋斗!”此后王中宝在深圳上了8年夜校,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

池勇也是因“大家乐”改变人生轨迹的人。1999年,平安集团合肥分公司的池勇被调来深圳。由于大学是播音主持专业,又热爱舞台,看到报道里写“大家乐”是“广东省十佳文化广场”后,便慕名前来观看,并于第二年报名参加“荔枝杯”青年歌手大赛。

虽然比赛名次不算靠前,但他与张欢结识,不久后就受邀成为“千人鹊桥会”兼职主持。“主持了好几届,还参与了‘荔枝杯’等活动策划,都是义务的,但很有成就感。”池勇说,当时鹊桥会可谓盛况,上千人将几千平方米广场挤得水泄不通,所有人都得站着。而他也因此找到自信,更看到市场需求。

2008年,池勇放弃平安集团高层管理岗位,辞职下海,相继创办了文化传播公司和社交婚恋公司,为来深圳拼搏、创业,却无法解决个人恋爱问题的企业青年牵线,目前已促成了几千对佳偶。

数据显示,自舞台搭建至2007年,大家乐文化广场先后进行文艺演出、文娱活动8000多场,登台表演者达25万多人次,观众近千万人次。深圳全市曾先后建立起的130多个“大家乐”活动网点,覆盖社区、学校、企业、村镇、军营等。

转折

“去与留”引发两次全民大讨论

天然的开放性、参与性、群众性、公益性特征,让“大家乐”得到市民特别是打工青年最广泛的心理认同,构筑出移民文化、平民文化、广场文化“三位一体”的崭新本土原创文化模式。2000年3月,中央文明办等六部委在深启动全国“青年文明大家乐”活动,“大家乐”模式向全国推广。

“这个舞台创造过很多经典,每年举办的‘深圳是我家’是关爱来深建设者的品牌活动,市领导与青年们欢聚一堂;‘荔枝杯’青歌赛是国内举办时间最长的音乐比赛,涌现了戴军、黄格选、隋宁、陈思思等一批优秀歌手,以及王佑贵、田地、单协和等著名音乐人和《春天的故事》《又见西柏坡》《花季雨季》等唱响全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活动中心办公室主任刘林波说。

然而,随着深圳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功能和格局也开始发生巨变。2001年起,“大家乐”周围的上步、八封岭工业区大部分工厂迁至原特区外,青工人数大幅减少。全国文化生活也日渐影视化、网络化、个性化,让最受欢迎的自荐表演遭遇城市商业化的包围和多元文化观念的冲击。

再加上深圳市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大家乐”面临“边缘化”的窘境,以往“振臂一呼、鹏城侧目”的活动效果渐渐被各类文化活动和场所淹没。

“2001年媒体对‘大家乐未来定位’展开为期10余天的大讨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09年大家乐舞台将被拆除改造的消息曝光后,该‘被拆除还是被保留’再次引发全民大讨论。”刘林波说。

2012年,大家乐舞台原址被拆除重建。“这个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每次路过那里还是会从心底里不由自主地泛起一层温暖,让人回忆起来深闯荡和创业时艰难而欢乐的日子,它是这个城市的‘无形资产’。”一位读者在来信中写道。

“这不是单纯看表演,而是寻找家一样的归属感和安定感。”张欢说,当时许多人演出结束也不愿离开,坐在台下聊天,谈困惑、谈理想、谈未来,人与人的距离消失了。如今,仍在中心活动部负责策划的张欢已成为“联络站”,当时的表演者、观众还会通过她来找以前的朋友,叙旧和回忆青春时光。

重塑

再造一个青年文化繁荣大时代

2019年,在大家乐舞台原址,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3.7万平方米的青年宫拔地而起。大家乐舞台也作为特殊的城市记忆和文化设施被保留了下来,重建于青年宫的西南角。

新的“大家乐”约1800平方米,与地铁出入口及荔枝公园共同构成一个集广场艺术展演、时尚运动、亲子游戏活动、青少年成长轨迹主题活动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广场。

“重建的大家乐舞台将继续遵循‘开拓群众文化广阔舞台,鼓励青年参与文化建设’的宗旨,成为联结政府与群众的桥梁,培养青年艺术人才的学校,活跃市民文化生活的阵地,对外交流的窗口,青年的乐园,移民文化的人文景观。”活动中心主任王珏说,“大家乐”舞台将以自主运营为主,打造“青工广场、深港青少年交流广场、义工广场、青少年才艺广场、公益电影广场、卡拉OK广场、青少年街舞广场、青少年三模广场、市民广场”九大广场。

2019年9月,中断数年的深圳市“荔枝杯”青年歌手大赛再次重启。11月22日晚,第22届“荔枝杯”决赛在新大家乐舞台举行,从全国9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的25名青年选手演绎了流行、民族、美声等各种风格的曲目。

那一天,王中宝又一次来到现场观看。如今他是中航物业项目经理,也是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教师。“这个舞台曾在精神层面给我力量,我现在也这样鼓励学生,支持他们在深圳立足和作贡献。”王中宝期待“大家乐”舞台再现光芒。

“文化生活是现代都市必不可少的,虽然现在大剧院、音乐厅多了,但仍有很多人喜欢卡拉OK和群众才艺展示,或是渴望交流,希望“大家乐”再创辉煌。那时我一定再次参与其中,为它出谋划策!”池勇说。

今年“大家乐”还将创新举办“青少年文化艺术活动、青少年科技活动和青年交友联谊活动(鹊桥会)”三大系列活动,全年预计举办100-120场活动。

“我们非常珍惜‘大家乐’舞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承载力,未来也将在‘湾区文化交流、深港文化交融、特区青年文化培育’等新课题下,赋予这个传统文化品牌新的生命力。”方琳说,青年构成了深圳人口主体,在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深圳已正式出台《深圳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昔日给广大青年带来深刻记忆的“大家乐”舞台,将带着全新、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属性,在未来城市文化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

■芳华词条

大家乐舞台

建于1987年的群众文化大舞台,从最初的土台子发展成为全国推广的“青年文明大家乐”活动,记录着几代深圳人的青春回忆。

“一封家书”征文

1994年12月的《一封家书》征文活动中,一封封朴实动情的家书道出真情,记录了当时来深建设者心路历程,塑造了深圳的“家”文化。

深圳是我家

深圳是我家,为家献年华。“深圳是我家”新春关爱活动自1995年至今已举办26届,市领导与青年朋友包饺子贺新春是传统节目。

荔枝杯

“荔枝杯”青歌赛自1992年至今已举办22届,是国内举办时间最长的音乐比赛,涌现了戴军、黄格选等一批优秀歌手。2020年,荔枝杯重返“大家乐”舞台。

策划:方琳 统筹:赖锋 饶一鸣 执行:边郭晓晴 撰文:张玮 黄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