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头野生亚洲象在田里活动(无人机照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供图

新华社昆明8月12日电(记者姚兵 严勇 孙敏)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呼吁人们关注身处困境的非洲象和亚洲象。在中国西南边陲,亚洲象是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历来也是当地傣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心中吉祥的化身。

不过近年来,由于栖息地退化,越来越多的野生亚洲象走出森林,频繁进村入户“搞破坏”、“霸占”田地吃庄稼,“人象冲突”愈演愈烈。

“人象冲突”也是一道国际难题。面对这一难题,中国在不断强化亚洲象保护的同时,通过采取建立食物源基地、修建防象工程、探索使用无人机监测和发布预警信息等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与野象的冲突。

危险的“肇事者”

野生亚洲象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境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等地,数量在300头左右。

58岁的岩扁是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阿镇嘎赛村的傣族村民,初次见到大象是在1996年。

“当时,有人把经过驯养的大象带到村里巡游表演,村民花钱就可以跟大象合影拍照,还可以体验骑大象,全村男女老少都非常激动。”岩扁说,“傣族人信仰和崇拜大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8月7日拍摄的被防象护栏保护的西双版纳景洪市大渡岗乡香烟箐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陈欣波摄

2007年前后,一群野象从普洱市澜沧县迁徙到勐海县域,此后便停留至今。如今,常年在勐海县活动的野象数量达18头,比刚来的时候增加了一倍多。让岩扁没想到的是,这个象群来了之后,给村民制造了不少麻烦,也造成巨大损失。

岩扁说,每当玉米、甘蔗等农作物即将成熟之际,野象就会早早地来到田里,边走边吃,所到之处,一片狼藉。除了占田地,这些野象还经常游街串巷、光顾村寨,有时还毁坏村民的房屋,偷吃家中的粮食和盐巴。

今年3月中旬,象群来到勐阿镇曼迈村委会曼倒村小组,白天在田里吃庄稼,晚上进村搞破坏,持续了一个多月。为了安全起见,村干部动员住房不安全的村民集中住到两层及以上楼房的村民家中。

“最多的一晚,有64个村民住在我家。”曼倒村小组组长杨贵兴说。

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介绍,2011年至2019年,全州共发生野生亚洲象肇事事件4600多起,导致人员伤亡50余人,农作物受损面积12万多亩,保险补偿超过1亿元。

野象生存处境仍不容乐观

人象之间的冲突升级,受害的不仅仅是人类,当前野象的生存处境也不乐观。

“与有亚洲象分布的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对亚洲象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成效也较为明显。”云南大学亚洲象研究中心教授陈明勇说。

1958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当时,考虑到中国境内的野生亚洲象处于灭绝边缘,各级政府采取了抢救性保护和管理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8日,西双版纳勐海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的监测员普宗信(左一)和同事们在通过无人机搜寻亚洲象。新华社发 陈欣波摄

此后,云南省在亚洲象分布的热带地区建立了11处保护区,总面积约51万公顷,形成了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为补充的亚洲象保护网络,为亚洲象提供了庇护所。监测数据显示,中国境内的野象数量从30多年前的170余头增加到目前的300头左右。

“总体来看,中国境内的野象数量呈现出生死平衡、缓慢增长的态势,但仍属于极小种群,面临濒危的风险。”陈明勇说,目前三分之二的野象走出了保护区,由于栖息地孤岛化,象群之间交流少,出现了近交衰退现象。

此外,由于严格保护,以前野象赖以生存的自然保护区内不再开展计划烧除,郁闭度提高,导致亚洲象主要食物野芭蕉、粽叶芦等林下植物逐步演替为不可食用的木本植物。

“适宜生存的天然生境不断退化,导致越来越多的野象走出保护区,到百姓的庄稼地寻找食物,一旦跟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重叠,冲突就不可避免。”陈明勇说。

多方努力缓解“人象冲突”

临近中午,王燕家的农家乐小院迎来一批刚从野象谷景区参观回来的游客,关于香烟箐村这些年如何与亚洲象“斗智斗勇”的故事随即拉开了序幕。

香烟箐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大渡岗乡,以前有野象频繁造访。2017年,为了防止亚洲象进村“肇事”,当地自然保护区在香烟箐村开展亚洲象防护栏试点工程建设。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村寨外围都建起了一道两米多高的钢管防护栏,每隔一段距离还设了一道刚好适合人员通过的小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7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大渡岗乡香烟箐村里的亚洲象监测预警装置。新华社发 陈欣波摄

有了这道防护栏,亚洲象再也没进过村。“远远地能看到有象群经过,但它们没法进来,我们可以睡个踏实觉了。”王燕说。

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李中员说,除了修建防象围栏,近年来当地政府和林草部门采取了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多项防范措施。截至目前,西双版纳已先后种植粽叶芦、芭蕉、竹子等亚洲象喜食植物约8300亩,大力开展亚洲象栖息地修复工作。

2016年以来,勐海县首次采用无人机对该地象群进行全方位监测,并通过手机App、微信等平台,实时发布亚洲象预警信息,提醒村民成功避险380起,避免了400余人与野象正面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