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走进位于福州北郊山区的红庙岭垃圾填埋场,全国劳动模范、重型特种机械操作手郑贞良穿着蓝橙相间的工装站在推土机上。他的脚下是500多吨生活垃圾。

当天,郑贞良和往常一样在不足两平方米的操作室里执行填埋任务。到9时30分,他已经整整工作了4个小时。虽然气温凉爽了不少,但他的工装依旧被汗水湿透。

“工作还好吗”“工装还合身吗”……福建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丁文清等省、市工会干部一行,带着防暑降温慰问品来到郑贞良及其工友的身边。简单了解工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后,丁文清对郑贞良说:“走,今天你带着我们干,我们是来体验劳动的!”

劳作还没开始,福建省总工会干部罗萍萍就先体验到了在垃圾填埋场里行进的艰难。走进填埋区,脚下是用黑色防渗膜盖着垃圾铺成的路,在起伏不平的表面上深一脚浅一脚地移动,十分费劲。即便如此,填埋区里弥漫的腐臭气味,也让罗萍萍不敢大口呼吸。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郑贞良和工友们一干就是25年。

打开、拖动、放下、平整……将一块重达100千克、500平方米大小的防渗布平铺在推土机刚刚梳平压实的垃圾上,这是工会干部们当天要完成的任务。但看似简单的操作,执行起来却并不容易。

现场,工会干部们站成一排,拉膜工吴德清站在中间。“往左点”“一、二、三,再向前”……一如往常,吴德清靠着自己的嗓子,指挥着现场的每一次移动。在厚重的防渗布面前,工会干部们顾不上脚下层层叠叠的垃圾,纷纷用上拔河的劲头。

“这样的操作,每天早、晚都要进行。”吴德清告诉在场的工会干部,“拉膜、拉布都是为了减少垃圾裸露造成的扬尘和异味。”他们除了要给每日新增的填埋垃圾覆盖防渗布,还要负责维护整个垃圾填埋区近12万平方米表面防渗膜的完整。

而在不远处的操作区,工人陈庆全面前的打井机吸引了省总干部柯少奴的注意。“这个井是通向哪里的?”在垃圾堆前,柯少奴和工人唠起了嗑。陈庆全指了指1.5公里外的白色厂房,介绍说:“从这里收集的垃圾填埋气会送到车间进行沼气发电。”在陈庆全的身边,每隔12米就会有一口这样的竖井,整个作业区里大大小小的竖井有200多口,他笑说:“这些竖井就是我们在垃圾山上留下的功勋章。”

“现在可比以前强多了!”在推土机操作室里,郑贞良一边向丁文清讲解操作规程,一边介绍着在这小小的空间里见证的改变。在他的记忆里,5年前还没有覆膜技术的时候,填埋厂里的异味远比现在要大得多,“当时,比异味更可怕的是在操作室里飞舞的蚊蝇。”

“体验劳动,让我们体察劳动者的艰辛与不易;体验劳动,让我们体味劳动的价值与荣光;体验劳动,也激励我们要更好地体现工会情怀与初心。”丁文清表示,“要让体验劳动成为工会干部的必修课;也要让致敬劳动、感恩劳动者、服务一线职工成为工会工作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