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57岁的樊海霞正在打扫家里的院子。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海霞姐,在家吗?”。

“是司医生啊?快请进。”樊海霞赶忙放下手里的扫把迎到门前。这位司医生,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山根上村村医司日琴。36岁的司日琴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一干就是12年。

这天,是司日琴到樊海霞家义务巡诊的日子。

樊海霞家原是东山根上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樊海霞患有慢性病,高血压,早年间做过心脏手术。如今,司日琴定期上门巡诊,已成为樊海霞最重要的健康保障。

“其他都挺好,就是心率有点快,这是您上周托我带的药,记得每天都要按时吃。”坐在沙发上,司日琴利落地掏出听诊器为樊海霞检查,并把前几天樊海霞托她带的药放在了桌子上。“最近孙女学习怎么样啊?”检查完,司日琴还要和樊海霞拉拉家常。

背上小药箱,司日琴走出樊海霞家的大门,没走多远,一拐弯,司日琴又来到了旦正卓玛的家里,“您来啦?”旦正卓玛和老伴一早就在家里等候。

“血压控制的还可以,要多注意饮食。”司日琴拿出登记册,记录下了旦正卓玛此次测量的血压值。

一早上司日琴巡诊了3户人家,司日琴介绍,一天下来她基本能巡诊6户人家,村上有80多户人家的义务巡诊都由她负责,其中有31户为重点巡诊户,他们多是孤寡老人和患有较为严重疾病的家庭。

“千家万户留脚印,药箱伴着泥土香”。12年间,无数次的进家巡诊,让司日琴对村里各家各户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谁家有病人,病人需要吃什么药,药量是多少……她如数家珍。细心体贴的司日琴早已被大家当成了最亲的人,逢年过节,乡亲们总要邀请司日琴到家里坐坐。

2018年,司日琴从青海大学医学院毕业,当时,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在西宁的各大医院找工作,但在司日琴看来,医疗基础薄弱的家乡更需要她。

刚当乡村医生的头两年,司日琴面对的困境也不少,那会也打过退堂鼓。司日琴回忆,十几年前乡村医院工作条件还很艰苦,收入低、压力大,每天挨家挨户巡诊,回到家还要照顾父母,躺到床上几乎筋疲力尽,有紧急情况,半夜还要出诊,从县城骑车摸着黑进到村子,刚开始不熟悉路,半天找不到病人的家门,急得头上直冒火,尤其是冬天,病人的病还没看好,自己先打起了喷嚏……

近年来,海西州围绕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紧盯卫生健康服务薄弱环节,加大政策供给,提高乡村医生补助,落实定点医院、定诊疗方案、定单病种付费、确定临床路径和加强医疗质量“四定一加强”制度,将健康扶贫政策精准到户、到人、到病。

在此基础上,海西州落实“双签约”服务制度,确保有1支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有1名乡村干部签约提供健康扶贫政策宣讲和医保报销。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患慢性病贫困患者签约服务做到“应签尽签”。构建“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优质高效的农牧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经过多年默默付出,司日琴先后获得海西州卫生局2013年密闭式静脉输液二等奖,2017年被都兰县评为“优秀乡村医生”。

谈及未来,司日琴说:“我会一如既往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做好乡亲们的健康守护者,我觉得,在为他们看病的同时,还能分享各家的开心事,我很快乐。”

生活中,我们常能听到“最美乡村医生”的故事,有人在孤岛坚守十余年,有人在大山里奔忙数十载……那救死扶伤的承诺,感动着无数人。如今,像司日琴一样千千万万的乡村医生,在时代进步的潮流中,心怀大爱,用情问诊,只为乡村百姓的健康幸福!